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莱歌数字的博客

职场15年+,专注于技术、产品、项目、团队管理经验分享。

  • 博客(643)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散热器表面结构处理对其散热性能影响:自冷、风冷两种模式下的波纹齿仿真对比分析

摘要: 本研究通过Flotherm仿真分析了波纹齿结构对散热片性能的影响。在自冷模式下,波纹齿在齿数较多(21齿)时会阻碍自然对流,导致散热效果下降;而风冷模式下,波纹齿对散热改善有限,齿数增加带来的有效散热面积提升更为关键。结果显示,自冷时9齿结构散热最佳,风冷时17齿效果最优。分析表明,波纹齿在风冷中作用较小,而在自冷高齿密时可能适得其反。研究为散热器设计提供了优化方向,建议根据散热方式选择齿数与波纹结构。

2025-08-25 12:55:24 421

原创 3KW车载充电机抗压强度仿真分析:螺栓预紧与受力仿真分析

🎓 15年跨领域工程专家分享3KW车载充电机结构仿真分析经验 📌 核心内容: 项目背景:针对新能源汽车前舱安装的3KW充电模块进行抗压强度分析 技术要点: 使用ANSYS进行静力结构分析 详细讲解SCDM/DM模型处理方法 5类接触关系设置技巧 网格划分策略与质量优化 关键发现:通过螺栓预紧力(2000N)设置与圆柱面合并处理,获得0.3mm总变形结果 💡 价值:提供从模型处理到后处理的完整仿真分析流程,适合新能源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 延伸学习:包含Flotherm热仿真等系列专题课程资源。

2025-08-25 12:52:43 748

原创 集成转轮除湿系统

摘要: 集成转轮除湿系统凭借吸附-再生双循环机制(露点低至-80℃),在锂电、制药、电子半导体等领域优势显著。通过热泵节能、AI动态调控及复合转轮材料等关键技术,实现能耗降低50%以上。系统适用于极低湿环境(如锂电制造露点≤-40℃),相较传统冷凝除湿,能效提升显著。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量子算法优化、氢能再生等。短期建议布局热泵耦合型系统(ROI<2年),长期构建AIoT湿度管理生态。该技术正从高耗能设备向智慧能效中枢转型,需聚焦精准控湿、能源闭环与智能运维三大核心。

2025-08-22 08:00:00 1640

原创 利用氧化层实现液态金属电子器件图案化,解决柔性电路制造难题

本文解析了利用氧化层实现液态金属柔性电路图案化的关键技术。氧化镓薄膜赋予液态金属类固体稳定性,通过电化学、磁场、超声等方法实现高精度图案化。创新工艺包括毛细力辅助成型、磁场牵引和超声激活,解决了柔性电路制造中的分辨率、稳定性与异质集成难题。当前产业化已实现卷对卷生产和可穿戴设备应用,但仍面临氧化层长期稳定性与高密度集成等挑战。未来方向包括智能响应氧化层开发和AI工艺优化,建议短期采用磁场牵引法,长期研发超声混合工艺。

2025-08-22 08:00:00 1046

原创 两相浸没式商业化

两相浸没式冷却技术商业化进展分析 两相浸没式冷却技术凭借高效散热能力(较风冷节能40%+),在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加速落地。商业化驱动因素包括AI算力需求、4C快充技术推广及政策支持(如中国PUE限值1.25)。关键技术突破聚焦冷却液性能提升(如热交换效率+40%)、模块化设计(特斯拉专利)及成本优化(2025年预计降本30%+)。目前数据中心应用成熟(PUE<1.05),储能和电动汽车处于验证阶段,但仍面临密封可靠性、冷却液回收(回收率<50%)等瓶颈。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超60亿元

2025-08-21 08:00:00 1039

原创 台积电将散热性能纳入3nm工艺的PDK(工艺设计套件)

摘要:台积电3nm工艺将散热性能深度整合至PDK(工艺设计套件),通过DTCO框架实现晶体管级散热优化,提供金属层导热增强、三维热耦合仿真等方案。不同工艺节点(N3/N3E/N3P/N3X)的散热特性差异显著,如N3E提升30%热模型精度,N3X支持液冷接口。实际案例显示,Apple A17 Pro因初期散热不足导致过热,而骁龙8Gen4通过优化金属堆叠改善导热。未来2nm将引入芯片背向供电(BSPDN)和AI热管理技术,推动行业向性能-功耗-散热平衡发展,建议优先选用N3E/N3P工艺并早期验证封装散热能

2025-08-21 08:00:00 759

原创 量子热调控原型

量子热调控技术在工业散热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核心原理包括量子点能级调控、拓扑绝缘体热操控和量子相干热机,可实现40%以上热导增益。目前超导量子比特、原子量子计算等原型机已取得突破,但面临材料制备、仿真工具缺失和成本等产业化挑战。战略应用优先级为量子计算散热、新能源汽车功率模块和微型热电转换。建议短期建立量子热导数据库,中期开发混合仿真平台,长期布局拓扑声子晶体技术。工业界可优先参与原子量子原型机应用,规避超导路线高成本风险。

2025-08-20 08:00:00 644

原创 仿生微血管散热技术

《仿生微血管散热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仿生微血管散热技术在高功率设备热管理领域的前沿发展。重点分析了分形流道结构设计、热-流阻抗协同优化和多参数耦合仿真三大核心技术,指出该技术在动力电池、高功率芯片等场景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仿生散热方案可实现温差≤5℃的高效散热,CFD仿真误差已控制在10%以内。但微通道加工成本占比高达60%成为主要商业化瓶颈。建议优先布局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同时关注增材制造技术的降本突破。(149字)

2025-08-20 08:00:00 791

原创 AI数字孪生控温

《AI数字孪生控温技术解析》 本文系统阐述了AI数字孪生控温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应用价值。技术通过三维建模构建设备数字镜像,融合多源传感器数据实现毫秒级监控(±1℃精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设备故障(误差±10%),并动态优化温控策略(响应延迟<1s)。典型应用场景包括:钢铁冶炼能耗降低12%、电池生产良品率提升至99.3%、智慧楼宇节能22%。实施路径涵盖数据层建设、算法开发与系统验证,建议采用5G+TSN通信协议和安全冗余设计。当前面临高精度建模成本与设备集成复杂度等挑战,但量子算法等前沿技术有望突破性能

2025-08-20 08:00:00 777

原创 量子热二极管

量子热二极管技术解析:基于量子热整流效应的新型热管理方案,通过非对称量子点-声子浴耦合实现热流单向控制(整流比3.5:1),具有零功耗、皮秒级响应等优势。当前面临量子退相干、界面热阻和规模化制备等挑战,但在3D芯片、量子计算等领域潜力巨大。研究建议聚焦拓扑量子材料创新和硅基异质集成技术,推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突破。

2025-08-19 08:00:00 1420

原创 Intel将光模块与ASIC封装在同一基板的CPO方案

摘要: Intel的CPO(共封装光学)技术通过2.5D/3D先进封装将光模块与ASIC集成于同一基板,缩短电信号传输距离至100µm以内,显著降低功耗(5pJ/bit)和信号损耗(≤2dB)。其创新点包括外部激光源分离设计、冗余激光器阵列及液冷散热方案,解决了热管理和制造精度等挑战。该技术适用于AI算力集群、超算数据中心及5G领域,计划2024年小批量商用,2027年占据30%市场份额。Intel凭借3D堆叠与混合键合技术确立行业优势,推动光电融合的能效革命与集成密度跃升,为AI算力能耗瓶颈提供突破性解决

2025-08-19 08:00:00 1144

原创 NVIDIA Modulus框架将Navier-Stokes方程嵌入神经网络,训练出可实时预测温度场的混合模型,误差小于 3%,计算速度提升 1000倍。

摘要: NVIDIA Modulus框架通过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s)将Navier-Stokes方程嵌入模型,实现温度场毫秒级预测,较传统CFD提速1000倍。其核心技术包括Fourier神经算子特征提取、物理约束层自动微分及硬件加速(如Jetson Thor的FP4量化),误差控制在3%内。应用覆盖电子散热(300W/mK芯片预测误差2.8%)、能源监控等场景,显著降低硬件成本(单服务器$20,000)与能耗(0.05kWh/次)。当前局限包括高湍流精度衰减,未来方向聚焦量子-经典混合计算与生成式A

2025-08-18 08:00:00 1300

原创 将散热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

本文提出将散热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的系统方法,通过定义状态空间(温度、负载、环境参数)、动作空间(风扇转速等)和奖励函数,实现温度-能耗最优控制。文章详细阐述了MDP核心要素在散热问题中的映射关系,介绍了策略评估和优化的关键算法,并给出了服务器CPU散热控制的建模案例。针对工程实践中的维度灾难、环境不确定性等挑战,提出了神经网络拟合值函数、引入随机转移概率等解决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工具验证和性能对比,表明MDP控制相比传统PID方法在温度稳定性和能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25-08-18 08:00:00 801

原创 镓基液态金属(如Galinstan)

《镓基液态金属产业研究报告摘要》 镓基液态金属(如Galinstan)具有双态行为、金属级导电导热及生物兼容性,中国掌握全球63%核心专利。主要应用包括:1)热管理领域,热阻比硅脂低40%,已供货华为服务器;2)柔性电子,可降本30%;3)生物医疗,光热转化效率超90%。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2亿美元,中国占比47%。虽面临氧化稳定性等技术挑战,但作为国家战略材料,在散热领域已实现商业化突破。建议优先布局热管理赛道,跟踪柔性电子量产进展,生物医疗需谨慎观察。中国凭借专利、资源和产业集群优势,主导全球产业

2025-08-17 17:08:43 857

原创 纳米结构表面处理,将气泡脱离直径从毫米级降至微米级,换热系数提升 3倍。

【摘要】Iceotope公司突破性纳米结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微纳复合结构(微柱阵列+纳米锥体)将气泡脱离直径压缩至50-200μm,使换热系数提升3倍。该技术采用两步法制造工艺结合类金刚石涂层,实现沸腾曲线过热度降低40%、临界热流密度达200W/cm²。在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动力电池等领域应用中,可降低芯片功耗30%、控制电芯温差≤2℃。尽管面临500$/㎡的高成本挑战,但其气泡脱离频率和热流密度仍领先竞品40%以上。未来将通过低成本工艺和智能表面技术,推动该方案从高端服务器向新能源等领域拓展。

2025-08-17 17:06:56 1031

原创 针对机箱进/出口风扇匹配的优化方案

本文针对机箱散热风扇配置问题,提出进/出风扇优化方案。核心原则是保持风量平衡(差值<10%),建议进风选高风压风扇(穿透阻力),出风选高风量风扇(快速排热)。针对非对称配置场景,提供转速补偿、面积换算等解决方案,并强调特殊机箱布局需保证进风面积≥出风面积×1.2。实测建议使用PWM调速器动态调节,通过烟雾测试验证效果。文章还列举错误配置案例及修正方法,最后总结配置口诀:进风重风压,出风重风量,通过转速调节和面积换算保持压力平衡。

2025-08-16 15:27:34 1157

原创 设备上出风口的风扇,离安装的墙体多少距离较为合适

摘要:本文针对设备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墙体距离问题,基于流体力学原理与实践经验,提出具体建议:轴流风扇出风口最小距离≥35%直径,离心风机≥50%直径;理想距离为1-1.5倍直径以提升散热效率15%-20%。针对不同设备类型(小型电子、机柜、工业风机)细化距离要求,并指出网罩遮挡、高温环境等需额外增加距离。距离不足会导致散热效率下降、噪音增大及设备寿命缩短,建议通过导风罩、吸音材料等措施补救。权威标准与实验数据支持1倍直径以上的距离要求,关键系统需通过烟雾测试或CFD仿真验证。 (150字)

2025-08-16 15:25:23 601

原创 新能源车106项试验规范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新规要点速览 2025年3月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包含106项测试,涵盖六大核心模块: 动力电池安全(38项):挤压、针刺、热失控防护等测试,确保极端条件下电池稳定性; 高压电气安全(22项):绝缘防护、短路保护及EMC测试,预防触电与干扰风险; 三高环境适应性(18项):高温、高寒、高原场景验证热管理、续航及启动性能; 整车性能与耐久(20项):爆胎控制、冰雪制动及8万公里强化路试; 化学与材料安全(8项):VOC排放、阻燃及重金属检测; 特殊风险场景:火烧、雪侵入

2025-08-14 09:58:15 2727

原创 关于管路流量分配,在做相关仿真中(目前涉及到储能系统各电池包的流量分配),是否需要考虑重力对分配的影响

尤其在电池簇存在2m高度差的情况下。更多资讯,请关注B站/公众号【莱歌数字】,有视频教程~~每日篇行业发展资讯,让大家更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储能系统管路流量分配仿真中,:科技自媒体优质创作者。

2025-08-14 09:50:17 541

原创 压电风扇的性能、技术瓶颈与应用场景分析

《压电风扇技术全景分析报告》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压电风扇的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发展前景。核心优势体现在超薄(<5mm)、低噪(0-25dB)和高效(功耗仅传统风扇1/3),特别适用于医疗设备、消费电子等空间受限场景。当前技术瓶颈包括风量上限低(约0.5CFM)、材料易疲劳等问题,但通过多边夹持、石墨烯复合材料等创新方案正逐步突破。商业化方面,消费电子和医疗领域已成熟应用,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成为新兴增长点。建议优先布局医疗/消费电子领域,关注材料创新和系统集成方案,预计2026年成本将显著下降。

2025-08-13 11:35:33 1422

原创 解决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界面阻抗问题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界面阻抗问题解决方案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界面阻抗的三大成因(空间电荷层效应、化学副反应、机械接触失效),提出材料改性、界面工程与生产工艺优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包括:氧掺杂电解质拓宽电化学窗口、晶态/非晶态双层电解质膜、Li-Al-O快离子导体包覆层等材料创新;正极包覆技术与原位界面层构建等界面优化;低氧湿度环境控制与高能球磨复合电极等工艺突破。研究对比了不同方案的性能提升、量产难度与成本增幅,建议短期优先部署氧掺杂电解质+环境控制系统,长期布局双层电解质膜技术。同时探讨

2025-08-13 11:31:28 1210

原创 固态电池与锂电池性能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固态电池与锂电池的核心性能、优劣势及商业化前景。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提升60%)、充电速度(缩短50%-80%)、循环寿命(延长3-6倍)和安全性(耐高温、抗穿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当前成本较高(比锂电池高50%)。

2025-08-12 11:54:41 1430

原创 46mm是兼顾经济性和电池性能的最佳直径?

46mm电池直径已成为行业最佳选择,兼具性能与经济性优势。该尺寸在热管理(温差≤3℃)、机械稳定性(抗爆压能力提升15%)和内阻控制(低至2mΩ)方面达到最优平衡。全极耳设计使快充温降40%,适配高速生产(产能提升50%)。产业验证显示:特斯拉4680成本降低14%,宝马等车企采用46mm系列,2023年产能超120GWh。相比更大直径方案,46mm在热失控抑制(传播概率<5%)和硅负极承载方面表现更优。短期项目建议采用4695/46120等变体,长期需关注固态电池的尺寸突破。

2025-08-12 11:08:06 1063

原创 纳米碳散热器技术、成本与应用场景,以及相对于铝挤散热片的优势

摘要: 纳米碳散热器通过热辐射增强技术(如纳米碳涂层、微结构设计)和相变辅助散热,显著提升散热效率(较传统铝挤散热片提升15-20%),并具备轻量化(减重40%)、耐腐蚀等优势。尽管初期成本较高(80-150元/㎡),但长期节能收益可覆盖差价,适用于高密度电子设备(手机、LED)、新能源(电池包)及特殊环境(无人机、服务器)。技术瓶颈包括工艺一致性,但AI优化和量子点涂布技术有望突破。建议优先在轻量化场景应用,并开发复合基板平衡成本与性能。

2025-08-11 10:33:46 1209

原创 FloEFD软件做液冷仿真分析时,查看流体的平均温度

本文介绍了FloEFD液冷仿真中流体平均温度分析的核心操作与工程实践技巧。主要内容包括:1)后处理中全域/局部平均温度的获取方法;2)瞬态分析的温度监控设置;3)网格独立性验证和质量加权平均选择原则;4)实战技巧如温差对比、温度场可视化及数据导出;5)常见问题排查方法。作者作为资深热设计专家,结合工程案例(如液冷板仿真)提供专业指导,涵盖从基础操作到误差控制的完整解决方案。

2025-08-11 10:30:06 794

原创 空洞位置对温度场的影响.

摘要: 空洞位置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在热管理中至关重要,尤其在功率电子封装和隧道工程等领域。实验数据表明,空洞阻碍垂直热传导,导致局部高温区,边缘空洞比中心空洞影响更显著。例如,IGBT芯片焊料层空洞率达20%时,结温升高15-25℃。工程设计需规避高危区域,如芯片边缘或隧道仰拱,并采用优化工艺和结构补偿设计。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显示,边缘空洞的危害远超均匀区域,需通过仿真和动态监测优化热可靠性。

2025-08-10 07:00:00 999

原创 超声检测技术细节

本文系统分析了超声检测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应用要点。从声波传播特性(频率选择、材料适配性)到设备参数优化(动态范围、采样率),详细阐述了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控制点,包括耦合剂应用、扫描策略和缺陷定量方法。针对电力、土木、压力容器等不同行业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并探讨了AI算法、量子传感等前沿技术方向。文章强调工业检测中需平衡效率与精度,建议研发耐极端环境的探头技术,为专业人员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技术参考。

2025-08-10 07:00:00 851

原创 粘接材料优化方案

本文提出了粘接材料优化方案的技术框架,从材料体系、工艺创新、可靠性强化到行业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材料优化方面,重点开发纳米复合材料和低温固化技术;工艺创新引入等离子体处理和微结构界面设计;可靠性强化则通过热机械性能优化和缺陷抑制技术实现。方案针对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不同场景提供适配方案,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最后指出智能响应材料和AI驱动配方设计等前沿方向,为电子封装领域的粘接技术提供了兼顾性能与量产可行性的优化路径。

2025-08-09 11:09:24 800

原创 空洞热阻模型与实测对比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空洞对热传导的影响机制及热阻建模方法,分析模型与实测数据的差异及校正策略。研究表明,空洞显著增加热阻且呈非线性关系(如50%空洞率可使热阻增加50%以上),其位置敏感性明显(中心空洞影响最大)。热阻测试方法包括稳态法、瞬态法和电学法,但各行业标准不一(半导体采用JESD51,军工采用GJB标准),导致结果可比性差。模型预测偏差主要源于简化假设和测试误差,需通过实验数据标定和多物理场耦合进行校正。该研究在功率电子封装、汽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面临测试成本高、标准缺失等挑战

2025-08-09 11:05:18 979

原创 芯片粘接空洞对功率器件散热特性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芯片粘接空洞对功率器件散热特性的影响机制,建立空洞率与热阻的量化关系模型。研究表明:空洞率>30%时热阻非线性激增(50%空洞率导致热阻升高40-60%),拐角空洞危害最大(引发309MPa应力集中)。提出汽车级器件空洞率≤15%的工艺控制标准,推荐采用共晶焊材料(导热系数提升3倍)和80-100μm粘接层厚度优化方案。强调需结合超声扫描检测与热阻测试,通过仿真优化粘接层布局,对拐角空洞实施零容忍策略。

2025-08-09 10:51:11 880

原创 水冷管快捷插头链接:局部水头损失计算

本文系统介绍了快插接头流阻损失的计算方法,重点解析了局部水头损失公式及其应用。详细说明了关键参数(阻力系数ξ和流速v)的获取途径,包括厂商数据、实测法和类比估算。通过具体计算示例演示了从流速计算到压降换算的全过程,并强调湍流/层流状态下的修正方法。文章还提供了降低误差的实用建议和常见接头的阻力系数参考范围,建议优先选用流线型结构并配合实测验证。该计算方法适用于水冷系统设计,有助于精准控制流阻,确保系统效率。

2025-08-06 09:31:39 1202

原创 Model3流道采用口琴管挤压成型+高频焊接工艺

《Model3口琴管流道工艺研究报告》摘要:特斯拉Model3采用铝挤压+高频焊接工艺打造1.9米超短流道,实现温差≤3℃、散热效率4.5W/cm³的核心优势。高频焊接以0.1mm精度和20m/min速度形成技术壁垒,较传统钎焊成本降低20%。报告揭示行业三大趋势:1)8通道/cm²高密度流道设计支撑600kW快充;2)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壁垒;3)下一代技术将聚焦拓扑优化与AI仿真。建议短期布局高频焊产能,长期投资仿真团队建设。(148字)

2025-08-06 07:00:00 718

原创 Model3电池包散热流道口琴管铝材的塑化替代技术

《塑化替代铝合金口琴管在电池散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Model3电池散热系统中铝合金口琴管的性能瓶颈(成本高、设计受限),提出了工程塑料替代方案。通过开发高导热复合材料(如PPS+氮化硼)、优化流道结构设计(仿生拓扑结构)及创新制造工艺(微发泡注塑、3D打印),实现减重40%以上。研究指出需平衡导热与强度性能,建议分阶段实施替代:1-2年局部塑化,3年混合材料系统,5年实现全塑化智能热管理。研究认为塑化替代需结合材料改性、结构创新和智能控制,最终实现从被动导热到主动调温的技术跃迁。

2025-08-05 18:44:39 1009

原创 关于mainfold各分支流量均衡性分布的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探讨了流形分支流量均衡优化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涵盖流体力学、网络通信及优化理论。流体系统中,增大主管直径和锥形化设计可显著提升流量均匀性;网络流量均衡方面,SDN集中控制和AI预测模型能有效降低延迟与丢包率;流形优化理论通过切空间投影和量子编码实现高效求解,在6G等领域潜力巨大。核心洞察包括物理优先的性价比方案、动态响应的优势及跨学科融合趋势。建议短期项目采用锥形管+阀门调节,长期布局流形优化与量子计算技术。

2025-08-05 12:08:29 1306

原创 两个水冷管快捷插头链接内部的流阻损失计算

本文系统介绍了快插接头流阻损失的计算方法,重点解析了局部水头损失公式及其参数获取方式。通过核心公式hm=ξv²/2g,详细阐述了阻力系数ξ的确定方法(技术手册、实测、类比估算)和流速v的计算要点。文章提供了完整的计算流程示例,并强调降低误差的注意事项(流态影响、串联叠加、流体属性)。最后给出工程优化建议:选择低阻结构、实测验证,并附常见接头阻力系数参考表。该方法结合理论与实测,可精准控制水冷系统流阻,推荐关键系统进行实测验证以确保准确性。

2025-08-05 12:06:44 954

原创 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的静压、风量需求区别与应用场景

本文对比分析了离心风扇与轴流风扇的核心性能差异及应用场景。离心风扇静压高(可达200Pa以上),适合管道通风、电子设备定向散热等高压环境;轴流风扇风量大、噪音低,适用于开放式空间散热及静音需求场景。文章通过典型工程案例,指出选型关键指标和常见误区,强调应根据系统阻力、风量需求和工况特点选择风扇类型,并通过实测验证性能匹配度,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风扇选型提供实用参考。

2025-08-05 08:00:00 1049

原创 D12热管的前沿技术、发展前景、应用场景及案例

本文介绍了D12热管这一高效热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作为解决高密度计算设备散热的新方案,D12热管通过模块化液冷和智能管理系统,在AI服务器、数据中心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文章重点分析了其技术创新点、市场需求趋势及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包括溯联智控等企业的成功案例。同时指出未来热管理将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定制化服务需求日益凸显。D12热管凭借其优异的散热性能和广泛适用性,正在成为热管理领域的重要技术方向。

2025-08-04 17:42:59 1018

原创 电子产品风冷&液冷散热设计时,降低系统阻抗的方案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基于工程实践与热力学原理,针对电子产品风冷与液冷散热系统,提出降低系统阻抗的优化方案。风冷系统建议优化气流路径设计、过滤系统轻量化改造及风扇匹配布局;液冷系统侧重流道拓扑重构、冷却介质选择和冷板工艺升级。共性增效技术包括系统级仿真驱动设计和混合散热架构创新。工程验证显示,优化措施可降低阻抗18%-40%,实施路径建议优先解决主要阻抗来源,并通过标准化测试验证系统稳定性。

2025-08-04 17:11:06 951

原创 热辐射计算误区:不能简单地将表面发射率直接替换为吸收率来计算空气向外壳辐射的热量。

本文探讨了热辐射计算中发射率与吸收率的区别,指出不可简单互换使用。基尔霍夫定律表明二者在灰体热平衡状态下相等,但普通空气对红外辐射透明,高温含气体需单独计算。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的计算方法:常温空气主要考虑对流换热;含辐射气体时需计算双向辐射。工程应用中需注意参数取值方法,并提供了典型场景案例。最后建议高温气体环境应采用专业工具验证计算,为工程热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2025-08-03 09:31:22 788

原创 电子产品风冷、液冷散热设计时,降低系统阻抗的方案。

本文针对电子产品散热系统中的阻抗优化问题,提出了风冷与液冷系统的具体解决方案。在风冷系统中,通过优化气流路径设计(45°以上导流片)、采用高开孔率滤棉(≥40%)和风扇错位布局等措施,可降低阻抗30%以上。液冷系统则通过流道宽深比优化(0.6-0.8)、低粘度冷却液(≤2.5cP)和免焊接微流道工艺(Ra≤0.8μm)等方案,实现阻抗降低25-40%。文章还建议采用系统级仿真和混合散热架构等共性技术,并通过ISO5801等标准进行验证。这些工程实践方案为电子产品散热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优化路径。

2025-08-03 09:30:14 734

PCB结构&走线对散热性能影响分析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PCB 结构和走线对散热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CB 的层数、板厚、材料等结构因素直接影响着热传导效率。合理的层数布局和优质的板材有助于热量快速散发。 而走线设计同样关键,过细或不合理的走线可能导致电阻增大,产生更多热量。精心规划的走线能优化电流路径,减少热堆积。 通过深入分析 PCB 结构和走线对散热性能的影响,我们能够优化设计,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为高性能、高质量的电子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2024-06-26

新能源车载AC-DC模块(IP67)结构可靠性设计经验总结

本经验总结聚焦于新能源车载 AC-DC 模块的结构可靠性设计。在密封设计方面,精心选用高品质密封材料,优化密封结构,确保模块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密封性。实际测试验证环节,通过模拟多种极端工况,对模块进行全面、严格的测试,以获取精准可靠的数据。而在 IP67 防水设计上,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和工艺,使模块具备出色的防水性能,无惧雨水、积水等恶劣环境。通过对这几个关键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和流程,为新能源车载 AC-DC 模块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稳健发展。

2024-06-23

生产指挥中心大屏设计通用方案

该方案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直观的生产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采用高清显示技术,确保画面清晰细腻。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实时数据显示区、监控画面区等。具备多源信息接入能力,能整合各类生产数据与监控信号。色彩搭配协调,增强视觉舒适度与辨识度。同时,具备便捷的交互操作功能,方便工作人员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通过此通用方案,可构建一个强大的生产指挥中心大屏,提升生产管理的效率与精度。

2024-06-19

热设计仿真分析汇报模板,可编辑,真实项目!

此汇报模板旨在清晰呈现热设计仿真分析的关键内容。首先,会概述项目背景与目标,说明进行热设计仿真的原因及期望达成的效果。接着,详细阐述仿真模型及边界条件,包括所涉及的器件与环境设定。然后,重点展示仿真结果,如温度分布、热点位置等关键数据。还会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最后,给出总结与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明确指引。该模板结构严谨,能有效传达热设计仿真分析的重要信息。

2024-06-18

实时渲染的知识网络图谱

实时渲染的知识网络图谱,毛星云推荐

2022-09-12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