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科技自媒体优质创作者
🌐个人主页:莱歌数字-CSDN博客
💌公众号:莱歌数字
📱个人微信:yanshanYH
211、985硕士,职场15年+
从事结构设计、热设计、售前、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涉足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设备、制药信息化、核工业等领域
涵盖新能源车载与非车载系统、医疗设备软硬件、智能工厂等业务,带领团队进行多个0-1的产品开发,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客户现场落地实施。
专题课程
每日篇行业发展资讯,让大家更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
更多资讯,请关注B站/公众号【莱歌数字】,有视频教程~~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关于进化论的知识,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
主要观点就是,竞争有三部分,种间竞争、种内竞争、环境竞争。
下面通过一则故事,让大家更加形象了解旗内涵。
请问,下面哪个场景会更容易催生出新物种,
场景A,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场景B,相对贫瘠的南北极。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逻辑,大多数会选场景A,因为资源丰富,养分足。
但实际上,场景B更容易催生新物种。
因为,催生新物种需要付出代价,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对平衡。
各自所占有的资源,不论是空间、土地、水源等,都已经分配妥当,要打破这个规则,很难。
但是,相对贫瘠的南北极就不一样了。本身条件恶劣,生态相对不稳定,为了生存,系统内部在不断斗争。
此时,若有个新物种出现,就会打破规则,影响平衡,新旧交替。
进化,英文为evolution,来自拉丁文evolutio,意思是展开或把一个卷紧的卷松开的意思
进化的反面就是,把一个展开的东西,卷起来,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内卷”
之前在一家公司任职期间,内卷大行其道,居然还有排名,搞什么“内卷之王”。
就是看谁加班时长多,每周、每个月一统计,加班时长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甚至在各种场合、年终绩效事迹中公开表扬。
也不管加班在干嘛,玩游戏、聊天、有的甚至下午五六点出去吃个饭,晚上八九点才回公司加班,混到十一点,打卡下班。
不以目标、结果为导向,这样的企业没有前途。
当然,并不是说排斥加班,但需要有目标设定,时间节点设定,结果为导向。
如果,个人能力强,完成工作后,剩余时间可以留给自己,学习新技能,了解业务。
Google这家公司就做的很好,让员工80%的工作时间正常工作,剩下20%的时间,员工可以自由发挥,很多创新的产品,都是在剩下的20%时间产出的。
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冗余才有创新的可能。
意思就是,企业要发展,员工要进步,需要有额外的时间去思考、创造,不能一味压榨员工工作时间。
但冗余需要付出代价,一般小公司做不到,因为人力成本、试错成本。
小公司考虑的是一人顶三个人用,甚至更多,比如你是产品经理,可能还得做售前、项目经理、兼市场推广的事情,分工没有那么明细。
关键岗位,当然是希望有“备份”,比如有人请假, 岗位有人顶替,事情还有人做,所谓接班人培养制度,大致如此。
另外,在项目没有那么忙,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出现时,“备份”的人可以去忙别的其他事情,资源也不会浪费。
这就是人力成本,小公司一般不会这么干。
往大了说,作为企业运营,拿赛车赛道做类比,大公司往往喜欢直道行走,因为他们的产品、技术、渠道等都很成熟,相对其他企业,效率高,直道上行走最快。
反观小企业,各方面都不如大公司,那么只能寻找弯道,这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
无论是大企业直道行走,还是小企业弯道超车,都是行业进化的某个过程。
这个过程可能很久、也可能很快,主要看技术、模式、大环境条件等是否具备,能让其快速试错产出结果。
举个例子,共享出行之初,国内滴滴、嘀嗒等、国外UBER等很多都来抢占中国市场。
后面也催生了很多小公司,也想分一杯羹,纷纷进入该领域。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资本青睐,不断的有新技术,强大资金注入,一时间干倒了很大一批。
最后的结局就是,头部垄断局面,由于团队技术强大、资金雄厚、先发优势等原因,目前能看到的也无外乎那几个玩家。
从蓝海变成红海,也就短短五六年时间,这个进化是很快的。
以上说了这么多,作为个人,如何避免内卷,作为企业,如何避免恶性竞争,或者能在弯道超车呢?
不破不立。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双赢是最好的结局。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有自己的能力圈,生态位,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或者跟其他企业不同的领域,合作共赢。
以上,就是通过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讨论当今社会内卷、商业世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