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科技自媒体优质创作者
🌐个人主页:莱歌数字-CSDN博客
💌公众号:莱歌数字
📱个人微信:yanshanYH
211、985硕士,职场15年+
从事结构设计、热设计、售前、产品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涉足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设备、制药信息化、核工业等领域
涵盖新能源车载与非车载系统、医疗设备软硬件、智能工厂等业务,带领团队进行多个0-1的产品开发,并推广到多个企业客户现场落地实施。
专题课程
每日篇行业发展资讯,让大家更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
更多资讯,请关注B站/公众号【莱歌数字】,有视频教程~~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电暖器的奥秘:原理、散热与创新研究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电暖器工作原理
电暖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电流的热效应,即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使导体温度升高的一种现象。目前大部分电暖器采用发热电阻元件加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不同类型的电暖器采用不同的热转换方式,从而制造出不同的供暖效果。
对流型电暖器则采用陶瓷管加热,再利用对流加热,可节能 30%,升温速度比电油汀型快 60%-70%。
二、电暖器散热方式
电暖器的散热方式主要有热辐射和热对流两种。
热辐射散热方式:
辐射式电暖器常见的如 “小太阳”,是利用红外线辐射及反射罩对特定方向进行取暖。其优点是定向升温迅速,只要一打开马上就能感到暖和。缺点也很明显,方向性强,只有在正对的方向可以感受到热量,其它方向没有热量,舒适性较差。而且部分产品整体设计没有有效的高温保护措施,加热丝容易烫伤或引燃周边物品,有较高的安全使用隐患。
热对流散热方式:
热对流方式是以空气为热传导介质,通过对空气的加热和空气的流动,实现提高环境温度的目的。又分为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
-
强制对流:如暖风机等,通过风扇将热空气吹出,实现空气流动。优点是升温迅速,且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不会让人有忽冷忽热的感觉,设备体积较小,产品成本也相对较低。缺点是由于风扇工作中会发出噪音,高速流动的热空气会让长期使用者有干燥和不适感。适合用于相对密闭和狭小的空间短时间使用,如浴室等。
-
自然对流:常见的产品有电暖器、电烤炉等。被加热后的热空气由于密度小而上升,冷空气下降,这种自然对流方式实现提高市内环境温度的效果。采用自然对流方式的电暖器,无工作噪声,市内升温均匀,人体舒适性强。缺点是由于需要较大的散热面积,设备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而且通常需要使用水、油等作为二次热传导介质增加了设备成本,有些厂家还为设备增加了温度控制、定时、防倾倒等功能,使得此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较高。
对流式电暖器是利用了空气流动性的原理,以空气微循环进行导热,在室内空气无可感的气流,不会使人体有不舒适的感觉,室内空气温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均匀上升。
其优点一是安全可靠,无明火,温度梯度小,室内气温均匀,可长期安全可靠使用;
二是导热快,采用黑管(以铜管为基本材料)取代导热油为发热体,铝片为基本散热装置,升温度速度快,导热快,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基本原理形成空气对流,通电 1 分秒内可产生热量,重量轻,体积较薄,适合多种安装方式,具有防水设计,可居浴两用;
三、电暖器结构设计特点
电暖器的结构设计特点因不同类型而各异。
电油汀型电暖器:由密封式电热元件、金属加热管、铁散热片、控温元件、电源开关、指示灯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下端的发热管对导热油进行加热而放出热量,只能直立使用。这种电暖器将电热管安装在散热片的腔体内部,在腔体内电热管周围注有导热油。
当接通电源后,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升到腔体上部,沿散热管或散热片对流循环,通过腔体壁表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空间环境。一般都装有双金属温控元件,当油温达到调定温度时,温控元件会自行断开电源。
对流型电暖器:
-
结构组成:罩壳上为出气口,下方为进气口,内部通常采用陶瓷管加热,还有加热元件及相关的温控元件等。例如米家踢脚线电暖器 1S 和智米石墨烯电暖器,它们采用自然对流或热对流与热辐射相结合的方式升温。
-
工作原理:通电后电热管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补充。如此反复循环,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以空气微循环进行导热,在室内空气无可感的气流,不会使人体有不舒适的感觉,室内空气温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均匀上升。
四、电暖器内部工质创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暖器的内部工质也在不断创新。其中,基于磁性纳米流体的高效型电暖器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电暖器包括螺旋形肋片电加热体、下方管道、中间管道、上方管道、枝状散热单元、条形磁铁块、管道封头和异形磁铁块。
上方管道、中间管道和下方管道构成热媒管道,其中流动有磁性纳米流体热媒。螺旋形肋片电加热体位于下方管道内部,与下方管道同轴,其外壁面上的螺旋形肋片可增加加热体的对流换热面积,同时破坏传热过程中的热边界层,减小加热热阻,提高热媒介质与加热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
在每个中间管道上沿上下方向安装有枝状散热单元,相邻两个枝状散热单元之间均匀布置多个条形磁铁块,在两个中间管道之间的上方管道和下方管道上布置有异形磁铁块。
五、散热结构设计创新
在器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有凹槽,利用上导温板和下导温板将热量迅速导出,顶部凹槽中的散热片均匀分布,高效散热,底部的支撑管设计确保结构稳定的同时排出热量,侧壁还配备通风管,引入外部空气加速热量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