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实现的三种方式

JAVA多线程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继承Thread类、实现Runnable接口、使用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实现有返回结果的多线程。其中前两种方式线程执行完后都没有返回值,只有最后一种是带返回值的。


1、继承Thread类实现多线程
继承Thread类的方法尽管被我列为一种多线程实现方式,但Thread本质上也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一个实例,它代表一个线程的实例,并且,启动线程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Thread类的start()实例方法。start()方法是一个native方法,它将启动一个新线程,并执行run()方法。这种方式实现多线程很简单,通过自己的类直接extend Thread,并复写run()方法,就可以启动新线程并执行自己定义的run()方法。例如:

  1.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2.   public void run() {  
  3.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run()");  
  4.   }  
  5. }  
在合适的地方启动线程如下:
  1. MyThread myThread1 = new MyThread();  
  2. MyThread myThread2 = new MyThread();  
  3. myThread1.start();  
  4. myThread2.start();  

2、实现Runnable接口方式实现多线程
如果自己的类已经extends另一个类,就无法直接extends Thread,此时,必须实现一个Runnable接口,如下:
  1.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OtherClass implements Runnable {  
  2.   public void run() {  
  3.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run()");  
  4.   }  
  5. }  
为了启动MyThread,需要首先实例化一个Thread,并传入自己的MyThread实例:
  1.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2.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yThread);  
  3. thread.start();  
事实上,当传入一个Runnable target参数给Thread后,Thread的run()方法就会调用target.run(),参考JDK源代码:
  1. public void run() {  
  2.   if (target != null) {  
  3.    target.run();  
  4.   }  
  5. }  

3、使用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实现有返回结果的多线程
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这个对象实际上都是属于Executor框架中的功能类。想要详细了解Executor框架的可以访问http://www.javaeye.com/topic/366591 ,这里面对该框架做了很详细的解释。返回结果的线程是在JDK1.5中引入的新特征,确实很实用,有了这种特征我就不需要再为了得到返回值而大费周折了,而且即便实现了也可能漏洞百出。
可返回值的任务必须实现Callable接口,类似的,无返回值的任务必须Runnable接口。执行Callable任务后,可以获取一个Future的对象,在该对象上调用get就可以获取到Callable任务返回的Object了,再结合线程池接口ExecutorService就可以实现传说中有返回结果的多线程了。下面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有返回结果的多线程测试例子,在JDK1.5下验证过没问题可以直接使用。代码如下:

  1.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2. import java.util.Date;  
  3. import java.util.List;  
  4.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5.   
  6. /** 
  7. * 有返回值的线程 
  8. */  
  9.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10. public class Test {  
  1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12.     InterruptedException {  
  13.    System.out.println("----程序开始运行----");  
  14.    Date date1 = new Date();  
  15.   
  16.    int taskSize = 5;  
  17.    // 创建一个线程池  
  18.    ExecutorService 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taskSize);  
  19.    // 创建多个有返回值的任务  
  20.    List<Future> list = new ArrayList<Future>();  
  21.    for (int i = 0; i < taskSize; i++) {  
  22.     Callable c = new MyCallable(i + " ");  
  23.     // 执行任务并获取Future对象  
  24.     Future f = pool.submit(c);  
  25.     // System.out.println(">>>" + f.get().toString());  
  26.     list.add(f);  
  27.    }  
  28.    // 关闭线程池  
  29.    pool.shutdown();  
  30.   
  31.    // 获取所有并发任务的运行结果  
  32.    for (Future f : list) {  
  33.     // 从Future对象上获取任务的返回值,并输出到控制台  
  34.     System.out.println(">>>" + f.get().toString());  
  35.    }  
  36.   
  37.    Date date2 = new Date();  
  38.    System.out.println("----程序结束运行----,程序运行时间【"  
  39.      + (date2.getTime() - date1.getTime()) + "毫秒】");  
  40. }  
  41. }  
  42.   
  43.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Object> {  
  44. private String taskNum;  
  45.   
  46. MyCallable(String taskNum) {  
  47.    this.taskNum = taskNum;  
  48. }  
  49.   
  50.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51.    System.out.println(">>>" + taskNum + "任务启动");  
  52.    Date dateTmp1 = new Date();  
  53.    Thread.sleep(1000);  
  54.    Date dateTmp2 = new Date();  
  55.    long time = dateTmp2.getTime() - dateTmp1.getTime();  
  56.    System.out.println(">>>" + taskNum + "任务终止");  
  57.    return taskNum + "任务返回运行结果,当前任务时间【" + time + "毫秒】";  
  58. }  
  59. }  
代码说明:
上述代码中Executors类,提供了一系列工厂方法用于创先线程池,返回的线程池都实现了ExecutorService接口。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创建固定数目线程的线程池。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调用execute 将重用以前构造的线程(如果线程可用)。如果现有线程没有可用的,则创建一个新线程并添加到池中。终止并从缓存中移除那些已有 60 秒钟未被使用的线程。
public static ExecutorService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创建一个单线程化的Executor。
public static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
创建一个支持定时及周期性的任务执行的线程池,多数情况下可用来替代Timer类。

ExecutoreService提供了submit()方法,传递一个Callable,或Runnable,返回Future。如果Executor后台线程池还没有完成Callable的计算,这调用返回Future对象的get()方法,会阻塞直到计算完成。

转载于:http://www.cnblogs.com/yezhenhan/archive/2012/01/09/2317636.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