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

前言

桥接模式是一种很实用的结构型设计模式,如果系统中的某个类存在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通过桥接模式可以将这两个维度分离出来,使两者可以独立扩展。桥接模式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处理多层继承存在的问题,用抽象关联来取代传统的多层继承,将类之间的静态继承关系转换为动态的对象组合关系,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并易于扩展,同时有效地控制了系统中类的个数。
在桥接模式中体现了很多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思想,包括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合成复用原则、里氏代换原则、依赖倒转原则等。

正文

一、定义

桥接模式在抽象层建立起一个抽象关联,该关联关系类似一条连接两个独立继承结构的桥,故名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的定义如下:

桥接模式: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解耦,使得两者都能够独立变化。
Bridge Pattern: Decouple an abstraction from its implementation so that the two can vary independently.

二、结构

桥接模式包含以下4个角色:
(1)Abstraction(抽象类):它使用于定义抽象类的接口,通常是抽象类而不是接口,其中定义了一个Implementor(实现类接口)类型的对象并可以维护该对象,它与Implementor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它既可以包含抽象业务方法,也可以包含具体业务方法。
(2)RefinedAbstraction(扩充抽象类):通常情况下它不再是抽象类而是具体类,实现了在Abstraction中声明的抽象业务方法,在RefinedAbstraction中可以调用在Implementor中定义的业务方法。
(3)Implementor(实现类接口):它是定义实现类的接口,这个接口不一定要与Abstraction的接口完全一致,事实上这两个接口可以完全不同。一般而言,Implementor接口仅提供基本操作,而Abstraction定义的接口可能会做更多更复杂的操作。Implementor接口对这些基本操作进行了声明,而具体实现交给其子类。通过关联关系,在Abstraction中不仅拥有自己的方法,还可以调用到Implementor中定义的方法,使用关联关系来替代继承关系。
(4)ConcreteImplementor(具体实现类):它具体实现了Implementor接口,在不同的ConcreteImplementor中提供基本操作的不同实现,在程序运行时ConcreteImplementor对象将替换其父类对象,提供给抽象类的具体的业务操作方法。

三、实现

在使用桥接模式时首先应该识别出一个类所具有的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将它们涉及为两个独立的继承等级结构,为两个维度都提供抽象层,并建立抽象耦合。在通常情况下,将具有两个独立变化维度的类的一些普通业务方法和与之关系最密切的维度设计为“抽象类”层次结构(抽象部分),而将另一个维度设计为“实现类”层次结构(实现部分)。
对于“实现部分”维度,典型的实现类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mplementor{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在实现Implementor接口的子类ConcreteImplementor中实现了在该接口中声明的方法,用于定义与该维度相对应的一些具体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 implements Implementor{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具体业务方法的实现
	}
}

对于另一“抽象部分”维度而言,其典型的抽象类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ion{
	protected Implementor impl;	//定义实现类接口对象
	
	public void setImpl(Implementor impl){
		this.impl = impl;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	//声明抽象业务类方法
}

在抽象类Abstraction中定义了一个实现类接口类型的成员对象impl,再通过Setter方法或者构造方法以注入的方式给该对象赋值,一般将该对象的可见性定义为protected,以便在其子类中访问Implementor的方法,其子类一般称为扩充抽象类或细化抽象类(RefinedAbstraction),典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efinedAbstraction extends Abstraction{
	public void operation(){
		//业务代码
		impl.operationImpl();	//调用实现类的方法
		//业务代码
	}
}

对于客户端而言,可以针对两个维度的抽象层编程,在程序运行时再动态确定两个维度的子类,动态组合对象,将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完全解耦,以便能够灵活地扩充任一维度而对另一维度不造成任何影响。

四、桥接模式与适配器模式的联用

适配器模式通常用于现有系统与第三方产品功能的集成,采用增加适配器的方式将第三方类集成到系统中。桥接模式则不同,用户可以通过接口继承或类继承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扩展。
桥接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用于设计的不同阶段,桥接模式用于系统的初步设计,对于存在两个独立变化维度的类可以将其分为抽象化和实现化两个角色,使它们可以分别进行变化;而在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当发现系统与已有类无法协同工作时可以采用适配器模式。

五、桥接模式优缺点与适用环境

桥接模式是设计Java虚拟机和实现JDBC等驱动程序的核心模式之一,应用广泛。

优点

  1. 分离抽象接口及其实现部分。桥接模式使用“对象间的关联关系”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的绑定关系,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所谓抽象和实现沿着各自维度的变化,也就是说抽象和实现不在同一继承层次结构中,而是“子类化”它们,使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子类,以便任意组合子类,从而获得多维度组合对象。
  2. 很多情况下,桥接模式可以取代多层继承方案,多层继承方案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复用性较差,并且类的个数非常多,桥接模式是比多层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它极大地减少了子类的个数。
  3. 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1. 桥接模式的使用会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由于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一开始就针对抽象层进行设计与编程。
  2. 桥接模式要求正确地识别出系统中的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正确识别两个独立维度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适用环境

(1)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在抽象化和具体化之间增加更多的灵活性,避免在两个层次之间建立静态的继承关系,通过桥接模式可以使它们在抽象层建立一个关联关系。
(2)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可以用继承的方式独立扩展而互不影响,在程序运行时可以动态地将一个抽象化子类的对象和一个实现化子类的对象进行组合,即系统需要对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进行耦合。
(3)一个类存在两个(或多个)独立变化的维度,且这两个(或多个)维度都需要独立进行扩展。
(4)对于那些不希望使用继承或因为多层继承导致系统类的个数急剧增加的系统,桥接模式尤为适用。

以上文字,大量摘抄自《Java设计模式》一书,由刘伟老师编著,故本文应当列入转载一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阅读原书。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