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小结2

部分转载自:
http://blog.csdn.net/u013408431/article/details/62442670
https://www.cnblogs.com/peterYong/p/6556621.html
https://interview.nowcoder.com/questionTerminal/3bcc6e358d87433ea5f5db340ecf0d56

1、TCP为什么需要3次握手,4次断开?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本来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那么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理睬server的确认,也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这样,server的很多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例如刚才那种情况,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主要目的防止server端一直等待,浪费资源。

  • 为什么4次断开?

因为TCP有个半关闭状态,假设A.B要释放连接,那么A发送一个释放连接报文给B,B收到后发送确认,这个时候A不发数据,但是B如果发数据A还是要接受,这叫半关闭。然后B还要发给A连接释放报文,然后A发确认,所以是4次。

  • 在tcp连接握手时为何ACK是和SYN一起发送,这里ACK却没有和FIN一起发送呢?

原因是tcp是全双工模式,接收到FIN时意味将没有数据再发来,但是还是可以继续发送数据。


2、TCP和UDP有什么区别?

TCP是传输控制协议,提供的是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通信双方彼此交换数据前,必须先通过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之后才能传输数据。TCP提供超时重传,丢弃重复数据,检验数据,流量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UDP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无连接的协议。UDP不提供可靠的服务。在数据传输前不用建立连接故而传输速度很快。UDP主要用户流媒体传输,IP电话等对数据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


3、交换机与路由器有什么区别?

①工作所处的OSI层次不一样,交换机工作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OSI第三层网络层

②寻址方式不同:交换机根据MAC地址寻址,路由器根据IP地址寻址

③转发速不同:交换机的转发速度快,路由器转发速度相对较慢。


4、TCP/IP的流量控制?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如果发送方把数据发送得过快,接收方可能会来不及接收,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TCP为每一个连接设有一个持续计时器(persistence timer)。只要TCP连接的一方收到对方的零窗口通知,就启动持续计时器。若持续计时器设置的时间到期,就发送一个零窗口控测报文段(携1字节的数据),那么收到这个报文段的一方就重新设置持续计时器。


5、TCP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是TCP协议的一项重要功能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是从端到端的角度,推测网络是否发生拥塞,如果推断网络发生拥塞,则立即将数据发送速率降下来,以便缓解网络拥塞。

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 拥塞控制代价:

需要获得网络内部流量分布的信息。在实施拥塞控制之前,还需要在结点之间交换信息和各种命令,以便选择控制的策略和实施控制。这样就产生了额外的开销。拥塞控制还需要将一些资源分配给各个用户单独使用,使得网络资源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

  • 几种拥塞控制方法:

慢开始(slow-start )、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快重传( fastretransmit )和快恢复( fastrecovery )。

  •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发送方维持一个拥塞窗口cwnd ( congestion window)的状态变量。
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并且动态地在变化。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等于拥塞窗口。

发送方控制拥塞窗口的原则是:只要网络没有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再增大一些,以便把更多的分组发送出去。但只要网络出现拥塞,拥塞窗口就减小一些,以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慢开始算法:当主机开始发送数据时,如果立即把大量数据字节注入到网络,那么就有可能引起网络拥塞,因为现在并不清楚网络的负荷情况。因此,较好的方法是先探测一下,即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发送窗口,也就是说,由小到大逐渐增大拥塞窗口数值。通常在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先把拥塞窗口 cwnd 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而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把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方的拥塞窗口 cwnd ,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拥塞窗口 cwnd 就加倍。一个传输轮次所经历的时间其实就是往返时间RTT。不过“传输轮次”更加强调:把拥塞窗口cwnd所允许发送的报文段都连续发送出去,并收到了对已发送的最后一个字节的确认。
另,慢开始的“慢”并不是指cwnd的增长速率慢,而是指在TCP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先设置cwnd=1,使得发送方在开始时只发送一个报文段(目的是试探一下网络的拥塞情况),然后再逐渐增大cwnd。
为了防止拥塞窗口cwnd增长过大引起网络拥塞,还需要设置一个慢开始门限ssthresh状态变量(如何设置ssthresh)。

慢开始门限ssthresh的用法如下
当 cwnd < ssthresh 时,使用上述的慢开始算法。
当 cwnd > ssthresh 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当 cwnd = ssthresh 时,既可使用慢开始算法,也可使用拥塞控制避免算法。

拥塞避免算法:让拥塞窗口cwnd缓慢地增大,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加1,而不是加倍。这样拥塞窗口cwnd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比慢开始算法的拥塞窗口增长速率缓慢得多。
无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在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其根据就是没有收到确认),就要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设置为出现拥塞时的发送方窗口值的一半(但不能小于2)。然后把拥塞窗口cwnd重新设置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迅速减少主机发送到网络中的分组数,使得发生拥塞的路由器有足够时间把队列中积压的分组处理完毕。过程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 快速重传:

那就是收到3个相同的ACK。TCP在收到乱序到达包时就会立即发送ACK,TCP利用3个相同的ACK来判定数据包的丢失,此时进行快速重传,快速重传做的事情有:

1.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

2.把cwnd再设置为ssthresh的值(具体实现有些为ssthresh+3)

3.重新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 快速恢复:

1.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把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值加3,然后重传丢失的报文段,加3的原因是因为收到3个重复的ACK,表明有3个“老”的数据包离开了网络。

2.再收到重复的ACK时,拥塞窗口增加1。

3.收到新的数据包的ACK时,把cwnd设置为第一步中的ssthresh的值。原因是因为该ACK确认了新的数据,说明从重复ACK时的数据都已收到,该恢复过程已经结束,可以回到恢复之前的状态了,也即再次进入拥塞避免状态。


5、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简单语言解释一下工作原理。

MAC(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意译为媒体访问控制,或称为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 MAC地址。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MAC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IP地址。
MAC地址是网卡决定的,是固定的。

(1)首先,每个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中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2)当源主机要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查ARP列表中是否有对应IP地址的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如果有,则直接发送数据,如果没有,就向本网段的所有主机发送ARP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的内容有:源主机IP地址,源主机MAC地址,目的主机的IP地址。

(3)当本网络的所有主机收到该ARP数据包时,首先检查数据包中的IP地址是否是自己的IP地址,如果不是,则忽略该数据包,如果是,则首先从数据包中取出源主机的IP和MAC地址写入到ARP列表中,如果已经存在,则覆盖,然后将自己的MAC地址写入ARP响应包中,告诉源主机自己是它想要找的MAC地址。

(4)源主机收到ARP响应包后。将目的主机的IP和MAC地址写入ARP列表,并利用此信息发送数据。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响应数据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广播发送ARP请求,单播发送ARP响应。

例如:

A的地址为:IP:192.168.10.1 MAC: AA-AA-AA-AA-AA-AA
B的地址为:IP:192.168.10.2 MAC: BB-BB-BB-BB-BB-BB

根据上面的所讲的原理,我们简单说明这个过程:A要和B通讯,A就需要知道B的以太网地址,于是A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谁是192.168.10.2 ,请告诉192.168.10.1),当B收到该广播,就检查自己,结果发现和自己的一致,然后就向A发送一个ARP单播应答(192.168.10.2 在BB-BB-BB-BB-BB-BB)。

ARP(地址解析协议)是设备通过自己知道的IP地址来获得自己不知道的物理地址的协议。
RARP以与ARP相反的方式工作。RARP发出要反向解析的物理地址并希望返回其对应的IP地址,应答包括由能够提供所需信息的RARP服务器发出的IP地址。

  • RARP的工作原理:
    1 发送主机发送一个本地的RARP广播,在此广播包中,声明自己的MAC地址并且请求任何收到此请求的RARP服务器分配一个IP地址;
    2 本地网段上的RARP服务器收到此请求后,检查其RARP列表,查找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
    3 如果存在,RARP服务器就给源主机发送一个响应数据包并将此IP地址提供给对方主机使用
    4 如果不存在,RARP服务器对此不做任何的响应;
    5 源主机收到从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就利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表示初始化失败。

6、ICMP协议?

ICMP是Internet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网络层协议。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器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ICMP报文有两种: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


7、DHCP协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应用层。
是一种让系统得以连接到网络上,并获取所需要的配置参数手段。通常被应用在大型的局域网络环境中,主要作用是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网络环境中的主机动态的获得IP地址、Gateway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并能够提升地址的使用率。


8、网桥的作用?

网桥是一个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之间建立连接的桥梁。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9、数据链路层协议可能提供的服务?

成帧、链路访问、透明传输、可靠交付、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差错纠正、半双工和全双工。最重要的是帧定界(成帧)、透明传输以及差错检测


10、网络接口卡(网卡)的功能?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1)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2)对数据进行缓存。

(3)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4)实现以太网协议。


11、私有(保留)地址?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12、TTL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哪些工具会用到它(ping traceroute ifconfig netstat)?

TTL是指生存时间,简单来说,它表示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时间,经过一个路由器后TTL就减一,这样TTL最终会减为0,当TTL为0时,则将数据包丢弃,这样也就是因为两个路由器之间可能形成环,如果没有TTL的限制,则数据包将会在这个环上一直死转,由于有了TTL,最终TTL为0后,则将数据包丢弃。ping发送数据包里面有TTL,但是并非是必须的,即是没有TTL也是能正常工作的,traceroute正是因为有了TTL才能正常工作,ifconfig是用来配置网卡信息的,不需要TTL,netstat是用来显示路由表的,也是不需要TTL的。

  • ping命令用于:确定网络和各外部主机的状态;跟踪和隔离硬件和软件问题;测试、评估和管理网络。
  • ifconfig 命令用来查看和配置网络设备。当网络环境发生改变时可通过此命令对网络进行相应的配置。
  • route命令用于查询和设置路由表。
  • netstat命令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 traceroute (Windows 系统下是tracert) 命令利用ICMP 协议定位您的计算机和目标计算机之间的所有路由器。
 ping[选项][host|ip]
 ifconfig [网络设备] [参数]
 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Netmask] [Gateway] [metric Metric]] [if Interface]]
 netstat [-acCeFghilMnNoprstuvVwx][-A<网络类型>][--ip]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computer-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13、路由表是做什么用的?在Linux环境中怎么配置一条默认路由?

路由表是用来决定如何将一个数据包从一个子网传送到另一个子网的,换句话说就是用来决定从一个网卡接收到的包应该送到哪一个网卡上去

路由表的每一行至少有目标网络号、子网掩码、到这个子网应该使用的网卡这三条信息。当路由器从一个网卡接收到一个包时,它扫描路由表的每一行,用里面的子网掩码与数据包中的目标IP地址做逻辑与运算(&)找出目标网络号。如果得出的结果网络号与这一行的网络号相同,就将这条路由表留下来作为备用路由。如果已经有备用路由了,就载这两条路由里将网络号最长的留下来,另一条丢掉(这是用无分类编址CIDR的情况才是匹配网络号最长的,其他的情况是找到第一条匹配的行时就可以进行转发了)。如此接着扫描下一行直到结束。如果扫描结束仍没有找到任何路由,就用默认路由确定路由后,直接将数据包送到对应的网卡上去。在具体的实现中,路由表可能包含更多的信息为选路由算法的细节所用。

在Linux上可以用“route add default gw<默认路由器 IP>”命令配置一条默认路由。

网卡是网络硬件设备。网卡是网络终端与网络的接口设备。
网关可能是硬件也可能是软件,有两种功用,一是使用相同的协议连接两个以上的不同的网络,二是在同一网络中转换不同的协议。


14、R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作用是完成硬件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主要用于无盘工作站,因为给无盘工作站配置的IP地址不能保存。


15、运输层协议与网络层协议的区别?

网络层协议负责的是提供主机间的逻辑通信
运输层协议负责的是提供进程间的逻辑通信


16、说说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有什么区别。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的,适合比较简单的网络或需要做路由特殊控制。
动态路由则是由动态路由协议自动维护的,不需人工干预,适合比较复杂大型的网络。

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
动态路由机制的运作依赖路由器的两个基本功能:对路由表的维护;路由器之间适时的路由信息交换


17、HTTP的长连接和短连接?

HTTP的长连接和短连接本质上是TCP长连接和短连接。HTTP属于应用层协议.

短连接:浏览器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连接,但任务结束就中断连接。

长连接: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 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实现长连接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支持长连接。

TCP短连接: 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请求,server接到请求,然后双方建立连接。client向server发送消息,server回应client,然后一次读写就完成了,这时候双方任何一个都可以发起close操作,不过一般都是client先发起 close操作.短连接一般只会在 client/server间传递一次读写操作

TCP长连接: 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server接受client连接,双方建立连接。Client与server完成一次读写之后,它们之间的连接并不会主动关闭,后续的读写操作会继续使用这个连接


18、 IO中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区别

同步和异步关注的是消息通信机制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所谓同步,就是在发出一个调用时,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该调用就不返回。但是一旦调用返回,就得到返回值了。
换句话说,就是由调用者主动等待这个调用的结果
异步则是相反,调用在发出之后,这个调用就直接返回了,所以没有返回结果。换句话说,当一个异步过程调用发出后,调用者不会立刻得到结果。而是在调用发出后,被调用者通过状态、通知来通知调用者,或通过回调函数处理这个调用

阻塞和非阻塞关注的是程序在等待调用结果(消息,返回值)时的状态.

阻塞调用是指调用结果返回之前,当前线程会被挂起。函数只有在得到结果之后才会返回。

非阻塞:不能立刻得到结果之前,该函数不会阻塞当前线程,而会立刻返回。


19、ip地址分段

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127.255.255.254;
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0.0.1-191.255.255.254;
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20、为什么TIME_WAIT状态还需要等2*MSL(Max SegmentLifetime,最大分段生存期)秒之后才能返回到CLOSED状态呢?

因为虽然双方都同意关闭连接了,而且握手的4个报文也都发送完毕,按理可以直接回到CLOSED状态(就好比从SYN_SENT状态到ESTABLISH状态那样),但是我们必须假想网络是不可靠的,你无法保证你最后发送的ACK报文一定会被对方收到,就是说对方处于LAST_ACK状态下的SOCKET可能会因为超时未收到ACK报文,而重发FIN报文,所以这个TIME_WAIT状态的作用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


21、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边缘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边缘部分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使众多主机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并交换信息或共享信息;

核心部分:网络中的核心部分由许多路由器实现互连,向网络边缘中的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22、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23、OSI,TCP/IP,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以及各层协议

OSI分层 (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 (4层):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运输层、 应用层。
常用的协议 (5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

  • 每一层的协议如下:

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
中继器,集线器(多接口转发器),网关,网卡(适配器))
数据链路:PPP、FR、HDLC、VLAN、MAC
网桥,交换机,网卡(适配器))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层:JPEG、MPEG、ASII
应用层: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传输媒(双绞线、光纤)体在物理层之下)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主机之间的通信)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Segment)(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
应用层: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


2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Bit 来源于 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 1 或 0。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s,或kb/s, Mb/s, Gb/s 等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 带宽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25、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链路=链路+硬件(网卡)+软件(通信协议)。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6、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以太网(局域网)使用此信道,一对多的通信)。

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27、试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为10MB/s,
“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T”代表双绞线星形网,但10BASE-T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100m。


28、PPP协议

点对点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数据链路层使用最多的一种协议,它的特点是:简单、只检测差错,而不纠正差错;不使用序号,也不进行流量控制;可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29、DNS域名系统,简单描述其工作原理。

DNS是一个庞大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它存储的是关于网络上各主机的相关信息(标识 地址 以及和其他主机间的逻辑关系).

1 当一个应用进程需要把某个域名解析为IP地址时,该应用进程就会调用解析程序,并成为一个DNS用户
2 把待解析的域名放在DNS请求报文中,以UDP数据报的形式发送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3 本地域名服务器查找到相应域名的IP地址后,就将该域名的IP地址信息放入应答报文中返回给客户进。
4 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没有直接查找到对应的IP地址,则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迭代查询,再将查询到的IP地址信息回传给客户程序。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