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学习笔记01——概述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性质及特点、关系代数、关系系统的定义、关系数据库系统查询优化、数据库设计方法

ER模型设计、数据库表结构设计、规范化理论

数据库操作语言SQL、关系数据库系统查询优化、数据库的恢复技术及数据库的安全性

概念模式设计、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发展的基础上,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没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集是一一对应关系。

文件系统阶段:有了可以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称为文件系统。文件面向应用程序,但数据可以长期保留在外存。

数据库系统阶段:硬件价格下降、软件价格上升,联机处理要求更多,并开始分布式处理,出现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中的数据针对组织或企业,可以共享使用整体是结构化的,数据之间是有联系的。数据独立性高,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物理独立性),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逻辑独立性),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二级映像来保证。
图源:华为云

二、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等。

数据库(DataBase/DB):存放数据的仓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为各种用户共享。特点是永久储存、有组织、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介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以及各种数据控制。如Oracle、MySQL、SQL server都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
引入数据库后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三、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指在机器世界中,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涉及到计算机系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事物间的联系,并对数据建模的模型。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描述系统的静态特征。包括:数据的类型、内容和性质的对象(事物);数据之间联系的对象(联系)。如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关系结构。
数据操作:描述系统的动态特征。主要有检索和增删改两类。
完整性约束: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依赖和存储规则。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完全和相容。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分类: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第一类是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人们首先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然后将信息世界转换为机器世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概念模型:按照用户的观点对数据进行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1)信息世界的基本概念:
实体:客观存在的东西。可以是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属性:实体某方面的特征
属性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码(Key):唯一标志每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
实体型:用实体名和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刻画同类实体。例如: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年级)

机器世界:

​ 字段/数据项:数据库中的最小信息单位 对应属性

​ 记录:字段值的有序集合 对应实体

​ 记录型:字段名的有序集合 对应实体型

​ 文件:同类记录的集合,对应实体集

​ 码:唯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

2)实体-联系方法(E-R模型
E-R模型的四个基本成分
矩形框表示实体型、椭圆表示属性、实线连接实体型和属性,也可用于表示实体型与实体型的联系,在构成码的属性下面画一横线表示、菱形表示联系。
设计E-R图的过程
-确定实体类型:几个实体类型及相应的实体名
-确定联系类型:各实体类型之间是否有联系,是何种联系及相应联系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连接实体类型及联系类型
-确定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确定实体类型的码
-注意:没有提到的联系不能出现,实体不能多次出现,联系名、实体名不能重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逻辑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半数据化模型等。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主要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一对多,是一棵倒立的树

网状模型 多对多,允许复合链

关系模型 用二维表表示
关系模型中的术语:
关系:一个关系通常对应一张表
元组:表中的一行
属性:一个列即为一个属性
码: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的属性组
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 如:学生(姓名,年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对象关系数据模型
半结构化数据模型
3.物理模型:数据在系统中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

四、数据库系统内部的系统结构——三级模式二级映射结构

三模式:
模式/概念模式: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定义了表。实际上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上的视图,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它既不设计物理存储,也不涉及具体程序的开发工具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外模式:关于用户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供用户和程序进行操作。每个用户只能看见和访问所对应外模式中的数据。
内模式:数据库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结构的描述。面向物理硬件,也称存储模式

二映像:
模式/内模式映像: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用于定义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外模式/模式映像: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性。一般在外模式中描述

二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内模式发生改变(存储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要修改模式/内模式的映像,就可以保持模式不变。
逻辑独立性:模式(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发生改变时,只需要修改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就可以保持外模式不变。
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另外,由于数据的存取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简化了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数据库系统的外部体系结构

从最终用户角度可分为: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C/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
单用户结构:将应用程序、数据库、DBMS都放在同一台机器上,一个用户独占使用,不同用户不能共享数据。
主从式结构:将应用数据、数据库、DBMS等放在主机上,终端作为I/O设备,没有数据处理能力。
分布式结构: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面,每一台服务器都能独立处理本地的数据。
C/S:在网络中有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多台客户机。将DBMS的功能与程序分开。
B/S:是C/S结构再Web上的发展。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