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面试题记录

1. vue实现双向数据绑定原理是什么?

 所谓MVVM数据双向绑定,即主要是:数据变化更新视图,视图变化更新数据。
 输入框内容变化时,data 中的数据同步变化。即 view —> model 的变化。data 中的数据变化时,文本节点的内容同步变化。即 model —> view 的变化    Vue 实现的双向数据绑定,是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各个属性的 setter,getter,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的监听回调。要实现mvvm的双向绑定,就必须要实现以下几点:   
	  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会直接在一个对象上定义一个新属性,或者修改一个对象的现有属性,并返回这个对象
   1. 实现一个数据监听器 Observer,能够对数据对象的所有属性进行监听,如有变动可拿到最新值并通知订阅者
  2. 实现一个指令解析器 Compile,对每个元素节点的指令进行扫描和解析,根据指令模板替换数据,以及绑定相应的更新函数
  3. 实现一个 Watcher,作为连接 Observer 和 Compile 的桥梁,能够订阅并收到每个属性变动的通知,执行指令绑定的相应回调函数,从而更新视图
  4. 将 MVVM 作为数据绑定的入口,整合 Observer,Compile 和 Watcher 三者   实现简单的双向绑定数据

 <body> 
 <input type="text" id="inp"> 
 <div id="demo">
 </div> 
 <script> 	
 var demo = document.querySelector('#demo') 	
 var inp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 	 	
 let obj = {} 	 	
 inp.addEventListener('input', function(e) {
	    // 给 obj 的 name 属性赋值,进而触发该属性的 set 方法
	    obj.name = e.target.value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name', { 		
	    set: function(newVal) { 			
	    inp.value = newVal
	        demo.innerHTML = newVal
	        console.log('更新了obj的name:' + newVal)   
	        // name 属性值被修改时触发
	    },
	    get: function() {
	        console.log('获取obj数据name')
	    } 	
	    })
		 	obj.name    // 获取 data 数据 name </script> </body>

2. v-model语法糖是怎么实现的

<template>
  <div id="app">
    {{username}} <br/>
    <input type="text" v-model="username">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data(){
    return {
      username:''
    }
  }

}
</script>
v-model其实是个语法糖,它实际上是做了两步动作:
1、绑定数据value
2、触发输入事件input
也就是说,v-model等同于:
<template>
  <div id="app">
    {{username}} <br/>
    <input type="text" :value="username" @input="username=$event.target.value">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data(){
    return {
      username:''
    }
  }

}
</script>
明白了这一点非常有用,我们可以在自定义的input组件中使用它:
<template>
  <div id="app">
    {{username}} <br/>
    <my-input type="text" v-model="username"></my-input>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myinput from './components/myinput'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components:{'my-input': myinput},
  data(){
    return {
      username:''
    }
  }

}
</script>
myinput.vue:	
<template>
    <div class="my-input">
        <input type="text" class="my-input__inner" @input="handleInput"/>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myinput",
        props:{
            value:{ //获取父组件的数据value
                type:String,
                default:''
            }
        },
        methods:{
            handleInput(e){
                this.$emit('input',e.target.value) //触发父组件的input事件
            }
        }
    }
</script>

<style lang="scss" scoped>
    .my-input {
        width: 180px;
        position: relative;
        font-size: 14px;
        display: inline-block;
    .my-input__inner {
        -webkit-appearance: none;
        background-color: #fff;
        background-image: none;
        border-radius: 4px;
        border: 1px solid #dcdfe6;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606266;
        display: inline-block;
        font-size: inherit;
        height: 40px;
        line-height: 40px;
        outline: none;
        padding: 0 15px;
        transition: border-color .2s cubic-bezier(.645,.045,.355,1);
        width: 100%;

    &:focus {
         outline: none;
         border-color: #409eff;
     }
    }
    }
</style>

3. Hash和history有什么区别

  1、 hash带#,history没有
  2、history相对比较新,只能兼容ie10,hash能兼容ie8
  3、跳转的时候hash只能修改#后面的内容,而history只要是同源的就可以。
  原理:
  hash:通过监听浏览器的onhashchange()事件变化,查找对应的路由规则
  history:利用H5的history中新增的两个API pushState()和replaceState()和一个事件onpopstate监听URL变化
pushState()和replaceState()可以用于浏览器的历史记录栈,通过back、forward、go可以对当前浏览器进行修改,当他们发生修改的时候,尽管url变化了,但是不会立即向后端服务器发送请求,除非点击刷新
总结:
  1、history和hash一般来说都能用,history美观点
  2、history修改更自由,
  3、两个原理差不多都是通过事件监听,一个是onhashchange(),另一个onpopstate()
  4、history必须要和后端保持一致,路由全覆盖,不然容易报404

4. 什么是深拷贝和浅拷贝?以及怎么实现深拷贝和浅拷贝?

  1、  浅拷贝是创建一个新对象,这个对象有着原始对象属性值的一份精确拷贝。如果属性是基本类型,拷贝的就是基本类型的值,如果属性是引用类型,拷贝的就是内存地址 ,所以如果其中一个对象改变了这个地址,就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
   2、 深拷贝是将一个对象从内存中完整的拷贝一份出来,从堆内存中开辟一个新的区域存放新对象,且修改新对象不会影响原对象

4-1 浅拷贝的实现方式

1、Object.assign()
 Object.assign() 方法可以把任意多个的源对象自身的可枚举属性拷贝给目标对象,然后返回目标对象。
let obj1 = { person: {name: "kobe", age: 41},sports:'basketball' };
let obj2 = Object.assign({}, obj1);
obj2.person.name = "wade";
obj2.sports = 'football'
console.log(obj1); // { person: { name: 'wade', age: 41 }, sports: 'basketball' }
2、函数库lodash的_.clone方法
var _ = require('lodash');
var obj1 = {
    a: 1,
    b: { f: { g: 1 } },
    c: [1, 2, 3]
};
var obj2 = _.clone(obj1);
console.log(obj1.b.f === obj2.b.f);// true
3、展开运算符...


展开运算符是一个 es6 / es2015特性,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方便的方式来执行浅拷贝,这与 Object.assign ()的功能相同。
let obj1 = { name: 'Kobe', address:{x:100,y:100}}
let obj2= {... obj1}
obj1.address.x = 200;
obj1.name = 'wade'
console.log('obj2',obj2) // obj2 { name: 'Kobe', address: { x: 200, y: 100 } }
4、Array.prototype.concat()
let arr = [1, 3, {
    username: 'kobe'
    }];
let arr2 = arr.concat();    
arr2[2].username = 'wade';
console.log(arr); //[ 1, 3, { username: 'wade' } ]
5、Array.prototype.slice()
let arr = [1, 3, {
    username: ' kobe'
    }];
let arr3 = arr.slice();
arr3[2].username = 'wade'
console.log(arr); // [ 1, 3, { username: 'wade' } ]

4-1 深拷贝的实现方式

1、JSON.parse(JSON.stringify())
let arr = [1, 3, {
    username: ' kobe'
}];
let arr4 = JSON.parse(JSON.stringify(arr));
arr4[2].username = 'duncan'; 
console.log(arr, arr4)
2、函数库lodash的_.cloneDeep方法
var _ = require('lodash');
var obj1 = {
    a: 1,
    b: { f: { g: 1 } },
    c: [1, 2, 3]
};
var obj2 = _.cloneDeep(obj1);
console.log(obj1.b.f === obj2.b.f);// false
3、jQuery.extend()方法
$.extend(deepCopy, target, object1, [objectN])//第一个参数为true,就是深拷贝
var $ = require('jquery');
var obj1 = {
    a: 1,
    b: { f: { g: 1 } },
    c: [1, 2, 3]
};
var obj2 = $.extend(true, {}, obj1);
console.log(obj1.b.f === obj2.b.f); // false
4、es6的扩展运算符"..."
 var a=[1,2,[3,4]] var b=[...a]; b[0]=5; b[2][0]=6 console.log(b[0]);//5 console.log(a[0])//1 console.log(b[2][0]);//6 console.log(a[2][0])//6

5. 什么是原型什么是原型链?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body>
<script>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Kevin';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 prototype
    function Person () {

    }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1.name)// Kevin
    console.log(person2.name)// Kevin

    // __proto__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constructor
    function Person() {

    }
    console.log(Person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true

    //综上所述
    function Person ()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__proto__ == Person.prototype) // true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顺便学习一下ES5得方法,可以获得对象得原型
    console.log(Object.getPrototypeOf(person) === Person.prototype) // true

    //实例与原型
    function Person () {

    }
    Person.prototype.name = 'Kevin';
    var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name = 'Daisy';
    console.log(person.name) // Daisy
    delete person.name;
    console.log(person.name) // Kevin

    //原型得原型
    var obj = new Object();
    obj.name = 'Kevin',
    console.log(obj.name) //Kevin

     //原型链
     console.log(Object.prototype.__proto__ === null) //true
     // null 表示"没用对象" 即该处不应该有值

     // 补充
     function Person() {

     }
     var person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 // true
     //当获取person.constructor时,其实person中并没有constructor属性,当不能读取到constructor属性时,会从person的原型
     //也就是Person.prototype中读取时,正好原型中有该属性,所以
     person.constructor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__proto__
     //其次是__proto__,绝大部分浏览器都支持这个非标准的方法访问原型,然而它并不存在于Person.prototype中,实际上,它
     // 是来自与Object.prototype,与其说是一个属性,不如说是一个getter/setter,当使用obj.__proto__时,可以理解成返回了
     // Object.getPrototypeOf(obj)
     总结:
     
     1、当一个对象查找属性和方法时会从自身查找,如果查找不到则会通过__proto__指向被实例化的构造函数的prototype

     2、隐式原型也是一个对象,是指向我们构造函数的原型

     3、除了最顶层的Object对象没有__proto_,其他所有的对象都有__proto__,这是隐式原型

     4、隐式原型__proto__的作用是让对象通过它来一直往上查找属性或方法,直到找到最顶层的Object的__proto__属性,它的值是null,这个查找的过程就是原型链



</script>
</html>

6.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有什么区别?

1)箭头函数比普通函数更加简洁
    如果没有参数,就直接写一个空括号即可
    如果只有一个参数,可以省去参数括号
    如果有多个参数,用逗号分割
    如果函数体的返回值只有一句,可以省略大括号
    如果函数体不需要返回值,且只有一句话,可以给这个语句前面加一个void关键字。最常用的就是调用一个函数:
    let fn = () => void doesNotReturn()
    
 (2) 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
 箭头函数不会创建自己的this,所以它没有自己的this,它只会在自己作用域的上一层继承this。所以箭头函数中的this的指向在它在定义时一家确定了,之后不会改变。
 
(3)箭头函数继承来的this指向永远不会改变

 (4) call()、apply()、bind()等方法不能改变箭头函数中的this指向 
 
 (5) 箭头函数不能作为构造函数使用
 
 (6) 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arguments
 
 (7) 箭头函数没有prototype
 
 (8) 箭头函数不能用作Generator函数,不能使用yeild关键字

7.New操作符做了什么事情?

1、首先创建了一个新对象
2、设置原型,将对象的原型设置为函数的prototype对象
3、让函数的this指向这个对象,执行构造函数的代码(为这个新对象添加属性)
4、判断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如果是值类型,返回创建的对象。如果是引用类型,就返回这个引用类型的对象

8、什么是闭包,闭包的作用是什么

当一个内部函数被调用,就会形成闭包,闭包就是能够读取其他函数内部变量的函数。
闭包作用:
局部变量无法共享和长久的保存,而全局变量可能造成变量污染,所以我们希望有一种机制既可以长久的保存变量又不会造成全局污染。

9、Promise是什么?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从语法上讲,promise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从本意上讲,它是承诺,承诺它过一段时间会给你一个结果。promise有三种状态: pending(等待态),fulfiled(成功态),rejected(失败态) ;状态一旦改变,就不会再变。创造promise实例后,它会立即执行。
const PENDING = "pending";
const RESOLVED = "resolved";
const REJECTED = "rejected";

function MyPromise(fn) {
  // 保存初始化状态
  var self = this;

  // 初始化状态
  this.state = PENDING;

  // 用于保存 resolve 或者 rejected 传入的值
  this.value = null;

  // 用于保存 resolve 的回调函数
  this.resolvedCallbacks = [];

  // 用于保存 reject 的回调函数
  this.rejectedCallbacks = [];

  // 状态转变为 resolved 方法
  function resolve(value) {
    // 判断传入元素是否为 Promise 值,如果是,则状态改变必须等待前一个状态改变后再进行改变
    if (value instanceof MyPromise) {
      return value.then(resolve, reject);
    }

    // 保证代码的执行顺序为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
    setTimeout(() => {
      // 只有状态为 pending 时才能转变,
      if (self.state === PENDING) {
        // 修改状态
        self.state = RESOLVED;

        // 设置传入的值
        self.value = value;

        // 执行回调函数
        self.resolvedCallbacks.forEach(callback => {
          callback(value);
        });
      }
    }, 0);
  }

  // 状态转变为 rejected 方法
  function reject(value) {
    // 保证代码的执行顺序为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
    setTimeout(() => {
      // 只有状态为 pending 时才能转变
      if (self.state === PENDING) {
        // 修改状态
        self.state = REJECTED;

        // 设置传入的值
        self.value = value;

        // 执行回调函数
        self.rejectedCallbacks.forEach(callback => {
          callback(value);
        });
      }
    }, 0);
  }

  // 将两个方法传入函数执行
  try {
    fn(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 遇到错误时,捕获错误,执行 reject 函数
    reject(e);
  }
}

My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Resolved, onRejected) {
  // 首先判断两个参数是否为函数类型,因为这两个参数是可选参数
  onResolved =
    typeof onResolved === "function"
      ? onResolved
      : function(value) {
          return value;
        };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function(error) {
          throw error;
        };

  // 如果是等待状态,则将函数加入对应列表中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resolvedCallbacks.push(onResolved);
    this.rejectedCallbacks.push(onRejected);
  }

  // 如果状态已经凝固,则直接执行对应状态的函数

  if (this.state === RESOLVED) {
    onResolved(this.value);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onRejected(this.value);
  }
};

10、Set 和 Map有什么区别?

1、Map是键值对,Set是值得集合,当然键和值可以是任何得值
2、Map可以通过get方法获取值,而set不能因为它只有值
3、都能通过迭代器进行for...of 遍历
4、Set的值是唯一的可以做数组去重,而Map由于没有格式限制,可以做数据存储

11、map和foreach有什么区别

foreach()方法会针对每一个元素执行提供得函数,该方法没有返回值,是否会改变原数组取决与数组元素的类型是基本类型还是引用类型
map()方法不会改变原数组的值,返回一个新数组,新数组中的值为原数组调用函数处理之后的值:

12、localStorage sessionStorage cookies 有什么区别?

localStorage: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 储存时间没有限制 永久生效 除非自己删除记录
sessionStorage:当页面关闭后被清理与其他相比不能同源窗口共享 是会话级别的存储方式
cookies 数据不能超过4k 同时因为每次http请求都会携带cookie 所有cookie只适合保存很小的数据 如会话标识

13、Vuex有哪些基本属性?为什么 Vuex 的 mutation 中不能做异步操作?

有五种,分别是 State、 Getter、Mutation 、Action、 Module
1、state => 基本数据(数据源存放地)
2、getters => 从基本数据派生出来的数据
3、mutations => 提交更改数据的方法,同步
4、actions => 像一个装饰器,包裹mutations,使之可以异步。
5、modules => 模块化Vuex

1、Vuex中所有的状态更新的唯一途径都是mutation,异步操作通过 Action 来提交 mutation实现,这样可以方便地跟踪每一个状态的变化,从而能够实现一些工具帮助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应用。
2、每个mutation执行完成后都会对应到一个新的状态变更,这样devtools就可以打个快照存下来,然后就可以实现 time-travel 了。如果mutation支持异步操作,就没有办法知道状态是何时更新的,无法很好的进行状态的追踪,给调试带来困难。

14、计算属性和watch有什么区别?以及它们的运用场景?

// 区别
  computed 计算属性:依赖其它属性值,并且computed的值有缓存,只有它依赖的属性值发生改变,下一次获取computed的值时才会重新计算computed的值。
  watch 侦听器:更多的是观察的作用,无缓存性,类似与某些数据的监听回调,每当监听的数据变化时都会执行回调进行后续操作
//运用场景
  当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并且依赖与其它数据时,应该使用computed,因为可以利用computed的缓存属性,避免每次获取值时都要重新计算。
  当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应该使用watch,使用watch选项允许执行异步操作(访问一个API),限制执行该操作的频率,并在得到最终结果前,设置中间状态。这些都是计算属性无法做到的。

15、Vue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每个钩子里面具体做了什么事情

Vue 实例有⼀个完整的⽣命周期,也就是从开始创建、初始化数据、编译模版、挂载Dom -> 渲染、更新 -> 渲染、卸载 等⼀系列过程,称这是Vue的⽣命周期。
1、beforeCreate(创建前) :数据观测和初始化事件还未开始,此时 data 的响应式追踪、event/watcher 都还没有被设置,也就是说不能访问到data、computed、watch、methods上的方法和数据。
2、created(创建后) :实例创建完成,实例上配置的 options 包括 data、computed、watch、methods 等都配置完成,但是此时渲染得节点还未挂载到 DOM,所以不能访问到 `$el` 属性。
3、beforeMount(挂载前) :在挂载开始之前被调用,相关的render函数首次被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编译模板,把data里面的数据和模板生成html。此时还没有挂载html到页面上。
4、mounted(挂载后) :在el被新创建的 vm.$el 替换,并挂载到实例上去之后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用上面编译好的html内容替换el属性指向的DOM对象。完成模板中的html渲染到html 页面中。此过程中进行ajax交互。
5、beforeUpdate(更新前) :响应式数据更新时调用,此时虽然响应式数据更新了,但是对应的真实 DOM 还没有被渲染。
6、updated(更新后):在由于数据更改导致的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之后调用。此时 DOM 已经根据响应式数据的变化更新了。调用时,组件 DOM已经更新,所以可以执行依赖于DOM的操作。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避免在此期间更改状态,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更新无限循环。该钩子在服务器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7、beforeDestroy(销毁前) :实例销毁之前调用。这一步,实例仍然完全可用,`this` 仍能获取到实例。
8、destroyed(销毁后) :实例销毁后调用,调用后,Vue 实例指示的所有东西都会解绑定,所有的事件监听器会被移除,所有的子实例也会被销毁。该钩子在服务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另外还有 `keep-alive` 独有的生命周期,分别为 `activated``deactivated` 。用 `keep-alive` 包裹的组件在切换时不会进行销毁,而是缓存到内存中并执行 `deactivated` 钩子函数,命中缓存渲染后会执行 `activated` 钩子函数。

16、组件之间的传值有几种方式

1、父传子
2、子传父
3、eventbus
4、ref/$refs
5、$parent/$children
6、$attrs/$listeners
7、依赖注入(provide/inject)

17、常见的水平垂直方式有几种?

//利用绝对定位,先将元素的左上角通过 top:50%和 left:50%定位到页面的中心,然后再通过 translate 来调整元素的中心点到页面的中心。该方法需要考虑浏览器兼容问题。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50%;
    top: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50%);
}
//利用绝对定位,设置四个方向的值都为 0,并将 margin 设置为 auto,由于宽高固定,因此对应方向实现平分,可以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居中。该方法适用于盒子有宽高的情况: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bottom: 0;
    left: 0;
    right: 0;
    margin: auto;
}
//利用绝对定位,先将元素的左上角通过 top:50%和 left:50%定位到页面的中心,然后再通过 margin 负值来调整元素的中心点到页面的中心。该方法适用于盒子宽高已知的情况
.parent {
    position: relative;
}

.chil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margin-top: -50px;     /* 自身 height 的一半 */
    margin-left: -50px;    /* 自身 width 的一半 */
}
//使用 flex 布局,通过 align-items:center 和 justify-content:center 设置容器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为居中对齐,然后它的子元素也可以实现垂直和水平的居中。该方法要**考虑兼容的问题**,该方法在移动端用的较多:
.parent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center;
    align-items:center;
}
//另外,如果父元素设置了flex布局,只需要给子元素加上`margin:auto;`就可以实现垂直居中布局
.parent{
    display:flex;
}
.child{
    margin: auto;
}

18、Vue的父子组件生命周期钩子函数执行顺序?

<!-- 加载渲染过程 -->
    <!-- 父beforeCreate -> 父created -> 父beforeMount -> 子beforeCreate -> 子created ->
    子beforeMount -> 子mounted -> 父mounted -->
    <!-- 子组件更新过程 -->
    <!-- 父beforeUpdate -> 子beforeUpdate -> 子updaed -> 父updated -->
    <!-- 父组件跟新过程 -->
    <!-- 父beforeUpdate -> 父updated -->
    <!-- 销毁过程 -->
    <!-- 父beforeDestroy -> 子beforeDestroy -> 子destroyed ->父destroyed -->

19、说一下data为什么是一个函数而不是一个对象?

avaScript中的对象是引用类型的数据,当多个实例引用同一个对象时,只要一个实例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其他实例中的数据也会发生变化。而在Vue中,我们更多的是想要复用组件,那就需要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数据,这样组件之间才不会相互干扰。所以组件的数据不能写成对象的形式,而是要写成函数的形式。数据以函数返回值的形式定义,这样当我们每次复用组件的时候,就会返回一个新的data,也就是说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私有数据空间,它们各自维护自己的数据,不会干扰其他组件的正常运行。

20、说一下slice splice split 的区别?

// slice(start,[end])
// slice(start,[end])方法:该方法是对数组进行部分截取,该方法返回一个新数组
// 参数start是截取的开始数组索引,end参数等于你要取的最后一个字符的位置值加上1(可选)。
// 包含了源函数从start到 end 所指定的元素,但是不包括end元素,比如a.slice(0,3);
// 如果出现负数就把负数与长度相加后再划分。
// slice中的负数的绝对值若大于数组长度就会显示所有数组
// 若参数只有一个,并且参数大于length,则为空。
// 如果结束位置小于起始位置,则返回空数组
// 返回的个数是end-start的个数
// 不会改变原数组
var arr = [1,2,3,4,5,6]
/*console.log(arr.slice(3))//[4,5,6] 从下标为0的到3,截取3之后的数
console.log(arr.slice(0,3))//[1,2,3] 从下标为0的地方截取到下标为3之前的数
console.log(arr.slice(0,-2))//[1,2,3,4]
console.log(arr.slice(-4,4))//[3,4]
console.log(arr.slice(-7))//[1,2,3,4,5,6]
console.log(arr.slice(-3,-3))// []
console.log(arr.slice(8))//[]*/
// 个人总结:slice的参数如果是正数就从左往右数,如果是负数的话就从右往左边数,
// 截取的数组与数的方向一致,如果是2个参数则截取的是数的交集,没有交集则返回空数组 
// ps:slice也可以切割字符串,用法和数组一样,但要注意空格也算字符

// splice(start,deletecount,item)
// start:起始位置
// deletecount:删除位数
// item:替换的item
// 返回值为被删除的字符串
// 如果有额外的参数,那么item会插入到被移除元素的位置上。
// splice:移除,splice方法从array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数组,并用新的item替换它们。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var a=['a','b','c']; 
var b=a.splice(1,1,'e','f'); 
 console.log(a) //['a', 'e', 'f', 'c']
 console.log(b) //['b']

 var a = [1, 2, 3, 4, 5, 6];
//console.log("被删除的为:",a.splice(1, 1, 8, 9)); //被删除的为:2
// console.log("a数组元素:",a); //1,8,9,3,4,5,6

// console.log("被删除的为:", a.splice(0, 2)); //被删除的为:1,2
// console.log("a数组元素:", a) //3,4,5,6
console.log("被删除的为:", a.splice(1, 0, 2, 2)) //插入 第二个数为0,表示删除0个  
console.log("a数组元素:", a) //1,2,2,2,3,4,5,6

// split(字符串)
// string.split(separator,limit):split方法把这个string分割成片段来创建一个字符串数组。
// 可选参数limit可以限制被分割的片段数量。
// separator参数可以是一个字符串或一个正则表达式。
// 如果separator是一个空字符,会返回一个单字符的数组,不会改变原数组。
var a="0123456";  
var b=a.split("",3);  
console.log(b);//b=["0","1","2"]
// 注意:String.split() 执行的操作与 Array.join 执行的操作是相反的。

21、说一下怎么把类数组转换为数组?

//通过call调用数组的slice方法来实现转换
Array.prototype.slice.call(arrayLike)

//通过call调用数组的splice方法来实现转换
Array.prototype.splice.call(arrayLike,0)

//通过apply调用数组的concat方法来实现转换
Array.prototype.concat.apply([],arrayLike)

//通过Array.from方法来实现转换
Array.from(arrayLike)
22、数组如何去重的几种方法?
let arr = [1,1,"1","1",true,true,"true",{},{},"{}",null,null,undefined,undefined]

// 方法1
let uniqueOne = Array.from(new Set(arr)) console.log(uniqueOne)

// 方法2
let uniqueTwo = arr => {
    let map = new Map(); //或者用空对象 let obj = {} 利用对象属性不能重复得特性
    let brr = []
    arr.forEach( item => {
        if(!map.has(item)) { //如果是对象得话就判断 !obj[item]
            map.set(item,true) //如果是对象得话就obj[item] =true 其他一样
            brr.push(item)
        }
    })
    return brr
}
console.log(uniqueTwo(arr))

//方法3
let uniqueThree = arr => {
    let brr = []
    arr.forEach(item => {
        // 使用indexOf 返回数组是否包含某个值 没有就返回-1 有就返回下标
        if(brr.indexOf(item) === -1) brr.push(item)
        // 或者使用includes 返回数组是否包含某个值 没有就返回false 有就返回true
        if(!brr.includes(item)) brr.push(item)
    })
    return brr
}
console.log(uniqueThree(arr))

//方法4
let uniqueFour = arr => {                                         
     // 使用 filter 返回符合条件的集合
    let brr = arr.filter((item,index) => {
        return arr.indexOf(item) === index
    })
    return brr
}
console.log(uniqueFour(arr))

22、JSON.stringify有什么缺点?

1.如果obj里面有时间对象,则JSON.stringify后再JSON.parse的结果,时间将只是字符串的形式,而不是对象的形式
2.如果obj里有RegExp(正则表达式的缩写)、Error对象,则序列化的结果将只得到空对象;
3、如果obj里有函数,undefined,则序列化的结果会把函数或 undefined丢失;
4、如果obj里有NaNInfinity-Infinity,则序列化的结果会变成null
5JSON.stringify()只能序列化对象的可枚举的自有属性,例如 如果obj中的对象是有构造函数生成的, 则使用JSON.parse(JSON.stringify(obj))深拷贝后,会丢弃对象的constructor;
6、如果对象中存在循环引用的情况也无法正确实现深拷贝;

23、for…in 和 for…of的区别?

for...of遍历获取的是对象的键值, for...in获取的是对象的键名;
for...in会遍历对象的整个原型链, 性能非常差不推荐使用,for...of只遍历当前对象不会遍历原型链;
对于数组的遍历,for...in会返回数组中所有可枚举的属性(包括原型链上可枚举的属性),for...of只返回数组的下标对应的属性值;
总结:for...in循环主要是为了遍历对象而生,不适用遍历数组; for....of循环可以用来遍历数组、类数组对象、字符串、Set、Map以及Generator对象

**

24、说一下常见的HTTP状态码?说一下状态码是302和304是什么意思?你在项目中出现过么?你是怎么解决的?

**

 <!-- 状态码:由3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 -->
    <!-- 1xx:指示消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处理 -->
    <!--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
         204 No Content: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一般用在只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信息,而服务器不用向客户端返回什么信息的情况。不会刷新页面。
         206 Partial Content:服务器已经完成了部分GET请求(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响应报文中包含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实体内容
 -->
    <!-- 3xx 重定向 -->
    <!--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永久的搬到了其他位置。
         302 Found: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临时搬到了其他位置
         303 See Other:临时重定向,应使用GET定向获取请求资源。303功能与302一样,区别只是303明确客户端应该使用GET访问
         307 Temporary Redirect:临时重定向,和302有着相同含义。POST不会变成GET
         304 Not Modified:表示客户端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GET方法请求报文中的IF…)时,条件不满足。返回304时,不包含任何响应主体。虽然304被划分在3XX,但和重定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
    <!-- 4xx:客户端错误 -->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 Unauthorized: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403 Forbidden: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404 Not Found:请求资源不存在。比如,输入了错误的url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不支持的媒体类型
 -->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503 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

25、前端登录的流程

初次登录的时候,前端调后调的登录接口,发送用户名和密码,后端收到请求,验证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成功,就给前端返回一个token,和一个用户信息的值,前端拿到token,将token储存到Vuex中,然后从Vuex中把token的值存入浏览器Cookies中。把用户信息存到Vuex然后再存储到LocalStroage中,然后跳转到下一个页面,根据后端接口的要求,只要不登录就不能访问的页面需要在前端每次跳转页面师判断Cookies中是否有token,没有就跳转到登录页,有就跳转到相应的页面,我们应该再每次发送post/get请求的时候应该加入token,常用方法再项目utils/service.js中添加全局拦截器,将token的值放入请求头中 后端判断请求头中有无token,有token,就拿到token并验证token是否过期,在这里过期会返回无效的token然后有个跳回登录页面重新登录并且清除本地用户的信息。

26、盒模型

CSS3中的盒模型有以下两种:标准盒模型、IE盒模型
盒模型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margin、border、padding和content
标准盒模型和IE盒模型的区别在于设置width和height时, 所对应的范围不同
1、标准盒模型的width和height属性的范围只包含了content
2IE盒模型的width和height属性的范围包含了border、padding和content
可以通过修改元素的box-sizing属性来改变元素的盒模型;
1、box-sizing:content-box表示标准盒模型(默认值)
2、box-sizing:border-box表示IE盒模型(怪异盒模型)

27、vue2.0和vue3.0区别

重构响应式系统,使用Proxy替换Object.defineProperty
Object.defineProperty的原理:通过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对象属性的 geter 和 seter 操作,当数据发生改变发出通知。Vue2.x版本中的双向绑定不能检测到下标的变化。
<script>
	     var obj =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prop', {
	       get: function () {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 (newVal) {
	           val = newVal;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innerHTML = val;
	         }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keyup', function (e) {
	         obj.prop = e.target.value;
	     });
	 </script>
porxy原理:通过ES6的新特性proxy来劫持数据,当数据改变时发出通知。proxy可以劫持整个对象,并返回一个新对象。
<script>
	   var obj = {};
	   var obj1 = new Proxy(obj, {
	       // target就是第一个参数obj, receive就是返回的obj(返回的proxy对象)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receive) {
	        // 返回该属性值
	          return target[key];
	       },
	       set: function (target, key, newVal, receive) {
	            // 执行赋值操作
	            target[key] = newVal;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innerHTML = target[key];
	      }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keyup', function (e) {
	        obj1[0] = e.target.value;
	     });
	 </script>
2、性能的提升
	diff方法优化
Vue2 中的虚拟dom是进行全量的杜比
Vue3 新增了静态标记(PatchFlag),只比对带有 PF 的节点,并且通过 Flag 的信息得知
当前节点要比对的具体内容。

静态提升
Vue2中无论元素是否参与更新, 每次都会重新创建, 然后再渲染
Vue3中对于不参与更新的元素, 会做静态提升, 只会被创建一次, 在渲染时直接复用即可

cacheHandlers 事件侦听器缓存
Vue2默认情况下onClick会被视为动态绑定, 所以每次都会去追踪它的变化
Vue3但是因为是同一个函数,所以没有追踪变化, 直接缓存起来复用即可

ssr渲染
Vue2当有大量静态的内容时候,这些内容会被当做纯字符串推进一个buffer里面, 即使存在动态的绑定,会通过模板插值嵌入进去。这样会比通过虚拟dmo来渲染的快上很多很多。
Vue3当静态内容大到一定量级时候,会用_createStaticVNode方法在客户端去生成一个static node,这些静态node,会被直接innerHtml,就不需要创建对象,然后根据对象渲染。

按需编译,体积更小(Tree shaking)
Tree-shaking 使编译更友好,比如,如果你的项目没有用到watch,那编译时就会把tree shaking掉。

Compostion API: 组合API/注入API
Vue2的组件内,使用的是Option API风格(data/methods/mounted)来组织的代码,这样会让逻辑分散,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完成一个计数器功能,要在data里声明变量,在methods定义响应函数,在mounted里初始化变量,如果在一个功能比较多、代码量比较大的组件里,你要维护这样一个功能,就需要在data/methods/mounted反复的切换到对应位置,然后进行代码的更改。
Vue3中,使用setup函数。如下所示跟count相关的逻辑,都放到counter.js文件里,跟todo相关的逻辑放到todos.js里
import useCounter from './counter'
import useTodo from './todos'
setup(){
  let { val, todos, addTodo } = useTodo()
  let {count,add} = useCounter() 
  return {
    val, todos, addTodo,
    count,add,
  }
}
自定义渲染API(Custom Renderer API)
Vue2.x最开始支持运行在浏览器中,渲染到浏览器的dom上,随着vue的流行,出现了weex和myvue。
Vue2.x项目架构对于这种渲染到不同平台不太友好,
Vue3.0推出了自定义渲染API解决了该问题。

下面我们先看vue2和vue3的入口写法有所不同
// vue2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new Vue({ => h(App)}).$mount('#app')

// vue3
cons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src/App"
createApp(App).mount(('#app')
vue官方实现的 createApp 会给我们的 template 映射生成 html 代码,但是要是你不想渲染生成到 html ,而是要渲染生成到 canvas 之类的不是html的代码的时候,那就需要用到 Custom Renderer API 来定义自己的 render 渲染生成函数了。
// 你自己实现一个createApp,比如是渲染到canvas的。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runtime-render";
import App from "./src/App"; // 根组件
createApp(App).mount('#app');
vite开发构建工具
Vue2是使用webpack作为开发构建工具的,npm run dev都要等一会,项目越大等的时间越长
Vue3是使用vite来做开发构建工具。vite支持浏览器支持import关键字,启动项目时浏览器直接请求路由对应的代码文件,代理服务器针对单个文件进行编译并返回。如果请求的文件里还import了其他文件,同理浏览器继续发请求,代理服务器返回。就这样实现了npm run dev时无需编译,实时请求实时编译。

支持TS语法
Vue2结合ts的具体实践中,要用 vue-class-component 强化 vue 组件,让 Script 支持 TypeScript 装饰器,用 vue-property-decorator 来增加更多结合 Vue 特性的装饰器,最终搞的ts的组件写法和js的组件写法差别挺大。
Vue3量身打造了defineComponent函数,使组件在ts下,更好的利用参数类型推断 。Composition API 代码风格中,比较有代表性的api就是 ref 和 reactive,也很好的支持了类型声明。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ref } from 'vue' 
const Component = defineComponent({
    props: {
        success: { type: String },
        student: {
          type: Object as PropType<Student>,
          required: true
       }
    },
    setup() {
      const year = ref(2020)
      const month = ref<string | number>('9')
     
      month.value = 9 // OK
     const result = year.value.split('') // => Property 'split' does not exist on type 'number'
 }

28、定时器

setTimeout()
延时一段时间执行某个函数
const timeoutId = setTimeout(function|code, delay?, arg1?. arg2?...)
setInterval()
间隔特定时间重复执行某个函数,可用clearInterval``()取消定时
const timeoutId = setInterval(function|code, delay?, arg1?. arg2?...)
setInterval 有个暗坑:重复执行某个函数的意思是每间隔一定时间把回调添加到主程序执行,虽然可以保证每次主线程上每次只有一个任务函数在执行,但是如果函数执行时间比定时间隔要长的话,容易出现漏执行函数或者没有间隔的连续执行函数的现象。所以执行时要确保函数执行的时间要远小于间隔时间。或者可以使用 setTimeout + 循环来解决这个问题,setTimeout + 循环虽然不确保每次函数执行都是一样的间隔,但是至少可以确保间隔是下一次函数执行是在上一次函数执行完毕之后。

29、http请求中get和post方法的区别

1、原理区别
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四种:GET,POST,PUT,DELETE,HEAD,其中GET和HEAD被称为安全方法,因为使用GET和HEAD的HTTP请求不会产生什么动作。不会产生动作意味着GET和HEAD的HTTP请求不会在服务器上产生任何结果。但是安全方法并不是什么动作都不产生,这里的安全方法仅仅指不会修改信息。
最直观的区别就是GET把参数包含在URL中,POST通过request body传递参数。
get请求:
如:https://www.douban.com/search?cat=1001&g="值"
post请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回答:
(1)post更安全(不会作为url的一部分,不会被缓存、保存在服务器日志、以及浏览器浏览记录中)
(2)post发送的数据更大(get有url长度限制)
(3)post能发送更多的数据类型(get只能发送ASCII字符)
(4)post比get慢
(5)post用于修改和写入数据,get一般用于搜索排序和筛选之类的操作(淘宝,支付宝的搜索查询都是get提交),目的是资源的获取,读取数据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