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中关于文件锁的系统调用

 

这里介绍在 Linux 中与文件锁关系密切的两个系统调用:flock() 和 fcntl()。劝告锁既可以通过系统调用 flock() 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调用 fcntl() 来实现。flock() 系统调用是从 BSD 中衍生出来的,在传统的类 UNIX 操作系统中,系统调用flock() 只适用于劝告锁。但是,Linux 2.6内核利用系统调用 flock() 实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特殊的强制锁:共享模式强制锁。另外,flock() 只能实现对整个文件进行加锁,而不能实现记录级的加锁。系统调用fcntl() 符合 POSIX 标准的文件锁实现,它也是非常强大的文件锁,fcntl() 可以实现对纪录进行加锁。

flock()

flock() 的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int flock(int fd, int operation);

其中,参数 fd 表示文件描述符;参数 operation 指定要进行的锁操作,该参数的取值有如下几种:LOCK_SH, LOCK_EX, LOCK_UN 和 LOCK_MANDphost2008-07-03T00:00:00

man page 里面没有提到,其各自的意思如下所示:

  • LOCK_SH:表示要创建一个共享锁,在任意时间内,一个文件的共享锁可以被多个进程拥有
  • LOCK_EX:表示创建一个排他锁,在任意时间内,一个文件的排他锁只能被一个进程拥有
  • LOCK_UN:表示删除该进程创建的锁
  • LOCK_MAND:它主要是用于共享模式强制锁,它可以与 LOCK_READ 或者 LOCK_WRITE 联合起来使用,从而表示是否允许并发的读操作或者并发的写操作(尽管在 flock() 的手册页中没有介绍 LOCK_MAND,但是阅读内核源代码就会发现,这在内核中已经实现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加锁请求不能被立即满足,那么系统调用 flock() 会阻塞当前进程。比如,进程想要请求一个排他锁,但此时,已经由其他进程获取了这个锁,那么该进程将会被阻塞。如果想要在没有获得这个排他锁的情况下不阻塞该进程,可以将 LOCK_NB 和 LOCK_SH 或者 LOCK_EX 联合使用,那么系统就不会阻塞该进程。flock() 所加的锁会对整个文件起作用。

fcntl()

fcntl() 函数的功能很多,可以改变已打开的文件的性质,本文中只是介绍其与获取/设置文件锁有关的功能。fcntl() 的函数原型如下所示:

       int fcntl (int fd, int cmd, struct flock *lock);
其中,参数 fd 表示文件描述符;参数 cmd 指定要进行的锁操作,由于 fcntl() 函数功能比较多,这里先介绍与文件锁相关的三个取值 F_GETLK、F_SETLK 以及 F_SETLKW。这三个值均与 flock 结构有关。

在 flock 结构中,l_type 用来指明创建的是共享锁还是排他锁,其取值有三种:F_RDLCK(共享锁)、F_WRLCK(排他锁)和F_UNLCK(删除之前建立的锁);l_pid 指明了该锁的拥有者;l_whence、l_start 和l_end 这些字段指明了进程需要对文件的哪个区域进行加锁,这个区域是一个连续的字节集合。因此,进程可以对同一个文件的不同部分加不同的锁。l_whence 必须是 SEEK_SET、SEEK_CUR 或 SEEK_END 这几个值中的一个,它们分别对应着文件头、当前位置和文件尾。l_whence 定义了相对于 l_start 的偏移量,l_start 是从文件开始计算的。

可以执行的操作包括:

  • F_GETLK:进程可以通过它来获取通过 fd 打开的那个文件的加锁信息。执行该操作时,lock 指向的结构中就保存了希望对文件加的锁(或者说要查询的锁)。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把锁,它阻止 lock 指向的 flock 结构所给出的锁描述符,则把现存的锁的信息写到 lock 指向的 flock 结构中,并将该锁拥有者的 PID 写入 l_pid 字段中,然后返回;否则,就将 lock 指向的 flock 结构中的 l_type 设置为 F_UNLCK,并保持 flock 结构中其他信息不变返回,而不会对该文件真正加锁。
  • F_SETLK:进程用它来对文件的某个区域进行加锁(l_type的值为 F_RDLCK 或 F_WRLCK)或者删除锁(l_type 的值为F_UNLCK),如果有其他锁阻止该锁被建立,那么 fcntl() 就出错返回
  • F_SETLKW:与 F_SETLK 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如果有其他锁阻止该锁被建立,则调用进程进入睡眠状态,等待该锁释放。一旦这个调用开始了等待,就只有在能够进行加锁或者收到信号时才会返回 。
1.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 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 分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 学习解决进程同步的方法。 5) 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始终,也是学习现代操作系统的关键。通过本次实验,要求理解进程的实质和进程管理的机制。在Linux系统下实现进程从创建到终止的全过程,从中体会进程的创建过程、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关系、进程状态的变化、进程之间的互斥、同步机制、进程调度的原理和以管道为代表的进程间的通信方式的实现。 2. 内容及要求:   这是一个设计型实验,要求自行编制程序。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两个子进程分别向管道写一句话:   Child process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process2 is sending a message!   父进程从管道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 1) 父进程先接收子进程1发来的消息,然后再接收子进程2发来的消息。 2) 实现管道的互斥使用,当一个子进程正在对管道进行写操作时,另一子进程必须等待。使用系统调用lockf(fd[1],1,0)实现对管道的加锁操作,用lockf(fd[1],0,0)解除对管道的锁定。 3) 实现父子进程的同步,当子进程把数据写入管道后,便去睡眠等待;当父进程试图从一空管道中读取数据时,也应等待,直到子进程将数据写入管道后,才将其唤醒。 3.相关的系统调用 1) fork() 用于创一个子进程。 格式:int fork(); 返回值:在子进程中返回0;在父进程中返回所创建的子进程的ID值;当返回-1时,创建失败。 2) wait() 常用来控制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同步。 在父进程中调用wait(),则父进程被阻塞,进入等待队列,等待子进程结束。当子进程结束时,父进程从wait()返回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返回值:大于0时,为子进程的ID值;等于-1时,调用失败。 3) exit() 是进程结束时最常调用的。 格式:void exit( int status); 其中,status为进程结束状态。 4) pipe() 用于创建一个管道 格式:pipe(int fd); 其中fd是一个由两个数组元素fd[0]和fd[1]组成的整型数组,fd[0]是管道的读端口,用于从管道读出数据,fd[1] 是管道的写端口,用于向管道写入数据。 返回值:0 调用成功;-1 调用失败。 5) sleep() 调用进程睡眠若干时间,之后唤醒。 格式:sleep(int t); 其中t为睡眠时间。 6) lockf() 用于对互斥资源加锁和解锁。在本实验中,该调用的格式为: lockf(fd[1],1,0);/* 表示对管道的写入端口加锁。 lockf(fd[1],0,0);/* 表示对管道的写入端口解锁。 7) write(fd[1],String,Length) 将字符串String的内容写入管道的写入口。 8) read(fd[0],String,Length) 从管道的读入口读出信息放入字符串String中。 4.程序流程 父进程: 1) 创建管道; 2) 创建子进程1; 3) 创建子进程2; 4) 等待从管道中读出子进程1写入的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5) 等待从管道中读出子进程2写入的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6) 退出。 子进程: 1) 将管道的写入口加锁; 2) 将信息“Child process n is sending message!”输入到变量OutPipe中,n=1,2; 3) 将OutPipe中信息写入管道; 4) 睡眠等待; 5) 将管道的写入口解锁; 6) 退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