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斯达康的传奇路

转载自http://www.gog.com.cn/gzrb/g0503/ca791457.htm

在众多追求新奇技术的新兴电信公司当中,UT斯达康堪称得上是一个异数。

3个华裔留学生,在美国结义并各就其位,用8年时间把UT斯达康打造为世界十大上市电信商之一。

正是这样一个组合,在UT斯达 康成立10年来,冲破了“三个和尚没水吃”、“一山不容二虎”等中国传统观念,在高层变动频繁的IT企业中,保持着相当完整的创业团队。那些后来从国际大 公司加盟的人士都惊讶地发现,这个由几个强势人物掌管的公司,居然很少存在公司政治。有人把这理解成一个“现代高科技版”的桃园结义故事。

陆弘亮

UT斯达康CEO——在UT斯达康高管的眼中,陆的形象接近完美:公正、无私、厚道、宽宏大量,且富有市场洞察力。他不过多计较个人得失,秉信“资本共享主义”的理念,这正是UT斯达康形成很少有公司政治的公司文化的关键。

现年50岁的陆弘亮祖籍宁波,生于台湾,6岁移居日本,长大后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土木工程专业。

尽管陆弘亮在大学读书期间已表现出不错的商业嗅觉——在课余打工时,他很快成为校内一间知名冰淇淋店的晚班经理,但促使其蜕变为一名优秀商人并改变他一生的,则是他在大学时下一级的校友孙正义。

两人的相识纯属偶然:一天晚上,服务生找到当班的陆弘亮,说有个日本人闹事,一定要店里按照他的要求做冰淇淋,做不出来他就不付钱。陆从来没遇见过这种情形,不过,他还是告诉服务生:按对方的要求做,但如果他不付钱,就永远别再进这家店。

最终,“滋事”的日本人付了钱,陆弘亮也与这个小自己3岁的日本人成了朋友。这个日本人正是后来因收购Comdex品牌(世界电子展览会)而一夜间轰动全球IT业、并在网络经济浪潮中被称作“日本盖茨”的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

大学毕业时,在孙的不断游说下,陆没有成为一个建筑师,而是加盟了孙正义创办的软件公司Mspeech。

1982年3月,孙正义因病回国休养,临走前,他将自己在美国的Unison世界公司卖给陆弘亮。孙正义把陆称作是自己的“Blood Brother”————可以托付生命者。

1990年,陆弘亮第一次回中 国内地。他当时想做电脑生意,但内地电脑普及率极低以及百姓消费能力有限的现实很快让他放弃原来的打算。他发现人们更需要的是通信,尽管当时国内的电话普 及率也很低,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不足1%;电信服务也极不完善——电话号码虽只有5位数字,但有时要拨打几十遍才能听到拨号音。“在那次行程之前,我从未真 正考虑过在内地做生意。但之后,我认为在别处做生意将毫无意义。”

1991年,陆弘亮在北京设立 Unitech Telecom,自身并不懂电信的他开始四处招贤纳士,一个合作伙伴给他介绍了贝尔实验室的黄晓庆——UT斯达康现任首席技术官,年轻而直率的黄与志趣相 投的陆很快成为好友。1993年,为了说服黄加入Unitech,陆弘亮自己出资让黄考察中国市场。黄一路去了深圳、杭州、北京,1994年2月,黄回美 国后立即加盟Unitech,并向陆弘亮承诺,自己能帮公司实现三级跳:从1000万美元,到1亿,再到10亿……更为关键的是他向陆举荐了一个人,一个 改变Unitech的人——吴鹰。

吴鹰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CEO——在UT斯达康高管看来,吴鹰是个“Good businessman——聪明的商人”。

在北京工业大学读书时,吴鹰就表现得活力过人,他自称特别喜欢跟人打交道。

大学毕业后,吴留校任教,开发计算机的工作奖金虽然很高,但生活乏味。吴知道,美国的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信息科学非常发达,到那里可以学习、提高。1985年,吴放弃高收入的生活,怀揣27美元去了美国。

他到了培育出9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贝尔实验室。初看起来,贝尔实验室简直是他梦想的做科研的最好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也足够其一生无忧,但吴还是觉得没劲——要是想端铁饭碗,就不用来美国了。

1991年1月,正在工作的吴 鹰接到一个叫薛村禾的人的电话,对方欲找他一起创业。两人虽素不相识,却一拍即合。薛村禾看中一个机会:贝尔实验室常有项目需要聘请临时工程师,他们担任 中介,不需要什么成本就可以赚取差价。那年他们就在新泽西州创办了斯达康(Starcom)公司。

在两人聘请的临时工程师当中,就有在英国的雷克通讯公司做研发、后来向陆弘亮举荐吴鹰的黄晓庆。

1995年初,黄晓庆找吴鹰谈与Unitech的合作事宜。两个人当时谈了不少大话题——为什么要做公司,做大后要怎么样,对员工要怎么样——每每取得一致,合并的构想也逐渐现实。

比较难处理的是双方的股权问 题:Unitech已经有了工厂和风险投资,规模比斯达康大不少;但斯达康的盈利能力更强,业务关系偏重省一级的电信运营商。如果计算的话,这个工作将十 分繁杂。陆弘亮果断提出,双方还是50%对50%好了——陆认定,自己缺乏中国市场经验,这恰好是吴鹰的长处。两家公司合并,管理团队才算齐整,肯定能实 现1+1大于2的效果。

这也正是吴鹰判定两者是“天作之合”的关键因素:陆并不是那种精于算计的人,值得信任:一个人对自己的最大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如果只考虑控制权,就没有合作的基础了。后来双方又谈了几次,最终确定在1995年10月6日合并。

吴天性乐观,一旦认准某件事的大方向可行,口头禅为“这事简单”的他会挽起袖子就干,而不会在那些繁杂的细节上瞻前顾后。当后来UT斯达康处于政策漩涡时,他则用“天塌不下来”的口头禅来给大家鼓劲。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你可以愤怒,但不能情绪低落。”吴鹰说。

有什么事会让吴鹰愤怒呢?UT的一个同事回忆,在一次准备一个给投资者演说的幻灯片时,一个数字总不准确,吴鹰很生气,最后干脆自己来算——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周韶宁

UT斯达康(中国)首席运营官--如果说吴鹰做事还不够细,那么周韶宁则是个做事极为细微的人

周韶宁同样出身于贝尔实验室,并做到高级主管的位置,早期领导多个小组的手机和个人无线基站产品的研发,后来又负责数字通讯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的开发工作。

1996年,周决定离开贝尔实验室自行创业。他找到吴鹰问有无可能投资,吴鹰让他去找陆弘亮。周给陆打了一个电话,表明来意后,陆表示自己要到新泽西机场接他。见面后,两人去了陆家长谈,当晚周留宿陆家。

周韶宁为陆和吴的热情深深感动,以致后来吴鹰出面劝说其不要自行创业而邀请他加盟UT斯达康时,认定两人“够大气、够坦率,能做事”的周立刻说“好”——当时他甚至不知道UT斯达康具体是做什么的,也没有谈待遇和要求。

最初,周在美国负责研发。1997年,陆和吴觉得UT斯达康在杭州的工厂急需管理,便向周提出来希望其回国管理工厂,已16年没回国的周背着行囊去了杭州。

当时杭州的工厂还很简陋,工作条件也简直没法和美国比。周住在公司安排的一个酒店里。冬天很冷,早上起来没有车来接,周便踩着雪地跑到公司工作到晚上,回到酒店再工作到两三点。在工厂管理进入正轨后,周主动请缨去做市场——如果没市场,工厂管理得再好也没用。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认为 某件事情不错,会思考分析,再思考再分析,最后觉得看不准,放弃;第二种是想做,第二天就做了,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艰苦,但坚持下去了。往往成功的人都是 后者,只有做的过程中才知道怎么做。”在周韶宁看来,UT斯达康始终在建立后一种文化:有想法就立即去做。做错误的决定,比不做决定好。

  作者:    来源:金黔在线—西部开发报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