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唐诗词领路人
唐朝之前的主流诗人都是在宫廷混口饭吃,他们整天围着皇帝转,写的大多是宫廷奢靡的生活,还会拍皇帝马屁。主流诗人受前朝影响很大,就这么发展到了初唐。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诗歌迟早要完蛋。
可有些诗人就喜欢不按套路出牌,他们觉得诗这东西,写都写了,得更加注重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才对。就是因为这些不甘庸俗者的搅局,诗歌慢慢走向巅峰。下面咱们来看看他们的人生。
1.朴实的王绩
年轻时候的王绩是个有治国理想的小鲜肉,可惜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只好买醉。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
这首诗的后两句,大概意思就是说,现实中没人懂我,只好怀念古代的隐士了。王绩的人生理想没实现,但诗歌上的成就却很高。追随古人陶渊明的脚步,属于山水田园派,语言简单朴实。
王绩算是一个诗歌改革的先驱,用朴实清新的田园诗表达情感。但他是个隐居的诗人,对于当时文学风气影响有限。
2.开拓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王勃
王勃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王绩的侄孙。王勃6岁出道, 16岁进入沛王府做官,人生得意,随便出门送个朋友也充满了正能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后来,王勃的人生开始悲剧,王勃就像松开了手刹的车,并且在下坡快车道上奔跑,从此他开始体验什么叫作茶几一般的人生:
还吃了人命官司,连累父亲,王勃很是自责,于是跑去探望父亲。途经南昌滕王阁,他在这里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前半生就这样了,后半生继续努力吧,但悲剧的是,他没有后半生了。在写下《滕王阁序》不久,王勃就失足落水,惊悸而死。
2) 杨炯
少年中举,却一直得不到重用,熬到三十多岁,终于担任太子府的重要职位,却被造反的亲戚连累,贬为县令,在县令这个职位郁郁而终。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3)卢照邻
卢照邻曾是个神童,年纪轻轻就到王府做官,看到王府藏书超级多,他一点不客气,全都给读完了。
卢照邻写过一首《长安古意》感叹世事无常,其中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被后人无数次引用。音乐、电影、电视剧里经常用到的“只羡鸳鸯不羡仙”就是来自这句诗。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长安古意》
这首诗,讽刺了权贵的骄奢淫逸,更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顿和牢骚不平之气。
*4)骆宾王
传说骆宾王7岁写出《咏鹅》,才华那是杠杠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
初唐四杰的诗不再只聊宫廷里那点事儿,更多的是市井、边塞的生活,都是真情流露,跟以前的文风有了很大的不同。
初唐四杰官都不大,但很有名气。在他们的影响下,初步扭转了前朝遗留的弊病。
3.复古的陈子昂
陈子昂的爸爸是个商人,所以他家境不错,是个富二代。他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十七八岁之前,从不学习。
突然有一天,他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立志弃武从文。一把年纪改变志向的人不少,关键是他进步神速,年纪轻轻就通过了科举考试。
走上工作岗位后,他立志要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大唐,没事就给皇帝上个书谏个言什么的。
后来契丹入侵,陈子昂随军出征,主帅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在战争方面属于资深草包,在前线连吃败仗,陈子昂自告奋勇要当先锋,武攸宜听了很感动,然后又拒绝了他的建议,并把他降职成军曹。
陈子昂十分郁闷,只好走出营帐到处溜达,来到幽州台,写下千古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的政治理想没能实现,可他在诗歌上的影响那是相当的大,堪称诗坛的大佬。他曾经放话: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大概意思是说,像汉魏诗中慷慨悲凉的感情,到了两晋南北朝就没了。汉魏风骨的代表就是鼎鼎有名的建安文学。
那时候天下大乱,诗人要么是写自己的雄心壮志,要么就是写天下大事、百姓疾苦,感情特充沛
陈子昂扭头一看,汉魏之后的大部分文章,格律贼优美,小词贼华丽,就是少了这么些个正能量,于是他就提出:向汉魏诗人学习!
陈子昂号召大家学习老祖宗,还真的让诗歌的风气好了起来,很多盛唐的诗人都是他的粉丝,影响深远。
4.初唐旗帜张若虚
初唐诗人们已经这么努力,但还需要个一锤定音的人,这时一位集大成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一伟大的使命。初唐有一首诗,几乎是完美地做到了这点,它号称:孤篇盖全唐
这首诗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是借描绘明月照春江的景象,表达诗人游子离愁的感情。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好在哪里呢?举个例子。诗中出现了两个词——碣石、潇湘,有些研究者认为,这应该是一南一北的两个地方,距离贼远,就像他和家乡的距离一样,这满纸的感情就两个字:思乡。
格律优美,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诸多优点融于一诗中,堪称初唐诗的一面旗帜。
闻一多先生对这首诗的评价: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讲到这里,诗歌的发展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是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它就是科举制度。
进士科,考试内容之一就是诗词歌赋,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所有的学子都在写诗。
就这样,诗歌本身质量的提高,再加上全民写诗的浪潮,唐诗这个蓄了将近一百年力的必杀技,终于爆发,迎来了诗歌的又一个高峰——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