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合规,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
中国制造业出海,"合规"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线。
为什么这么说?
全球130余国已建立严苛的数据保护、环保、劳动等法规体系,合规成本飙升;像欧盟GDPR对数据合规的惩罚数额是全球营收4%,可见其严苛程度。负责任地说,合规不再是"软门槛",而是市场准入的硬性切割标准。
2003年——2023年,十年发展,出海企业规模已从200余家发展至2300余家,规模愈发庞大,某些行业已出现“标杆”出海企业,例如“新三样”领域: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时至2024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更是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第一;但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还处于出海早期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上文提及的“合规”,便是其困局之一。
合规困局的背面,到底是什么?
长期低价竞争思维下的合规缺失;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将合规视为"成本项",而非战略投资;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就曾指出,企业对海外市场复杂性认知不足,盲目扩张导致主次失序。同时合规人才短板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缺失,需要“合规+数据+语言”的全面人才,推动企业出海合规的落地。
怎么找到破局点?
①把合规纳入出海战略,扭转原有的“成本项”思维,战略层要提高其重视程度。
②根据实际所需,利用企业管理系统,做好数据化体系的搭建。例如SAP ERP系统,通过其全球化的行业解决方案,针对各国法律法规、监管条例、跨国劳工等方面,进行合规能力的全局架构,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③加强对合规人才的培养(新兴就业趋势,建议就业人群可关注该内容的风向及发展),可通过外派在当地设立自己的合规团队,解决当地税务风险、监管不当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