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文章平均质量分 95
kkkkatoq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设计模式 四、行为设计模式(2)
状态设计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发生时改变其行为,这种模式可以消除大量的条件语句,并将每个状态的行为封装到单独的类中。状态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1)上下文(Context):上下文通常包含一个具体状态的引用,用于维护当前状态,上下文委托给当前对象处理状态相关行为。2)抽象状态(State):定义一个接口,用于封装与上下文的特定状态相关的行为。3)具体状态(Concrete State):实现抽象状态接口,为具体状态定义行为。每个具体状态类对应一个状态。原创 2025-04-11 15:10:45 · 1023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 四、行为设计模式(1)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允许对象间存在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在这种设计模式种,发生状态改变的对象被称为“主题”(Subject),依赖它的对象成为“观察者”(Observer)。观察者模式(Observer Design Pattern)也被称为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 Design Pattern)。原创 2025-04-07 17:38:07 · 804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 三、结构型设计模式
通过前面几个案例,大致了解了静态代理的使用方式,其大致流程如下:1.创建一个接口,定义代理类和被代理类共同实现的方法。2.创建被代理类,实现这个接口,并且在其中定义实现方法。3.创建代理类,也要实现这个接口,同时在其中定义一个被代理类的对象作为成员变量。4.在代理类中实现接口中的方法,方法中调用被代理类中的对应方法。5.通过创建代理对象,并调用其方法,方法增强。这样,被代理类的方法就会被代理类所覆盖,实现了对被代理类的增强或修改。原创 2025-04-01 16:09:18 · 1194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 二、创建型设计模式
他们合作编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关于设计模式的书籍《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设计模式:可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元素)。在系统中,我们只有一个配置文件,当配置文件被加载到内存之后,应该被映射为一个唯一的【配置实例】,此时就可以使用单例,当然也可以不用。若计数器不唯一,很有可能产生统计无效,ID重复等。,这种设计模式就叫单例设计模式,简称单例模式。这类模式主要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这类模式主要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原创 2025-03-17 14:22:56 · 662 阅读 · 0 评论 -
设计模式 一、软件设计原则
所以我们可以先写一个粗粒度的类,满足业务需求,随着业务的发展,如果粗粒度的类越来越大,代码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这个粗粒度的类,拆分成几个更细粒度的类,这就是所谓的持续重构。单一职责原则的定义非常简单,一个类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者功能,也就是说,不要设计大而全的类,要设计粒度小、功能单一的类,换个角度来讲,就是一个类包含了两个或者以上业务不相干的功能,那我们就说它职责不够单一,应该将它拆分成多个功能更加单一,粒度更细的类。1.1 如何理解单一职责原则(SRP)1.2 如何判断类的职责是否单一。原创 2025-03-09 20:19:15 · 35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