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复习32 Redis 知识点04

4. Redis 持久化的几种方式?
持久化方式主要分为RDB和AOF两种方式。

RDB:RDB持久化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实际操作过程是fork一个子进程,先将数据集写入临时文件,写入成功后,再替换之前的文件,用二进制压缩存储。
AOF: AOF持久化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处理的每一个写、删除操作,查询操作不会记录,以文本的方式记录,可以打开文件看到详细的操作记录。
参考资料: Redis持久化方式详解

5. Redis中如何保证缓存数据和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缓存应用和数据库在更新时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问题,采用哪种策略,值得去思考。
从理论上来说,给缓存设置过期时间,是保证最终一致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下,我们可以对存入缓存的数据设置过期时间,所有的写操作以数据库为准,对缓存操作只是尽最大努力即可。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库写成功,缓存更新失败,那么只要到达过期时间,则后面的读请求自然会从数据库中读取新值然后回填缓存

目前最优的解决方案:使用延时双删策略
策略流程如下图所示:
(1)更新数据库数据
(2)数据库会将操作信息写入binlog日志当中
(3)订阅程序提取出所需要的数据以及key
(4)另起一段非业务代码,获得该信息
(5)尝试删除缓存操作,发现删除失败
(6)将这些信息发送至消息队列
(7)重新从消息队列中获得该数据,重试操作。

6.Redis的分布式锁如何实现,有什么优缺点?
分布式锁需要解决的问题
互斥性: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客户端拥有锁,不能同时多个客户端获取
安全性:锁只能被持有该锁的用户删除,而不能被其他用户删除
死锁:获取锁的客户端因为某些原因而宕机,而未能释放锁,其他客户端无法获取此锁,需要有机制来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
容错:当部分节点宕机,客户端仍能获取锁或者释放锁。

如何通过Redis实现分布式锁:(正确方式)
SET key value [EX seconds] [PX milliseconds] [NX|XX]

EX second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为second秒
PX millisecond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为millisecond毫秒
NX :只在键不存在时,才对键进行设置操作
XX:只在键已经存在时,才对键进行设置操作
SET操作成功完成时,返回OK ,否则返回nil


大量的key同时过期的注意事项
集中过期,由于清除大量的key很耗时,会出现短暂的卡顿现象
解放方案:在设置key的过期时间的时候,给每个key加上随机值

 

特殊场景1:超时后使用del 导致误删其他线程的锁
又是一个极端场景,假如某线程成功得到了锁,并且设置的超时时间是30秒。
如果某些原因导致线程B执行的很慢很慢,过了30秒都没执行完,这时候锁过期自动释放,线程B得到了锁。
随后,线程A执行完了任务,线程A接着执行del指令来释放锁。但这时候线程B还没执行完,线程A实际上删除的是线程B加的锁。
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可以在del释放锁之前做一个判断,验证当前的锁是不是自己加的锁。
至于具体的实现,可以在加锁的时候把当前的线程ID当做value,并在删除之前验证key对应的value是不是自己线程的ID。
,if判断和释放锁是两个独立操作,不是原子性。

特殊场景2: 出现并发的可能性

还是刚才的场景1,虽然我们避免了线程A误删掉key的情况,但是同一时间有A,B两个线程在访问代码块,仍然是不完美的。
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让获得锁的线程开启一个守护线程,用来给快要过期的锁“续航”。
当过去了29秒,线程A还没执行完,这时候守护线程会执行expire指令,为这把锁“续命”20秒。守护线程从第29秒开始执行,每20秒执行一次。
当线程A执行完任务,会显式关掉守护线程。
另一种情况,如果节点1 忽然断电,由于线程A和守护线程在同一个进程,守护线程也会停下。这把锁到了超时的时候,没人给它续命,也就自动释放了。

Redisson 实现分布式锁(建议使用):

redisson所有指令都通过lua脚本执行,redis支持lua脚本原子性执行
redisson设置一个key的默认过期时间为30s,如果某个客户端持有一个锁超过了30s怎么办?
redisson中有一个watchdog的概念,翻译过来就是看门狗,它会在你获取锁之后,每隔10秒帮你把key的超时时间设为30s
这样的话,就算一直持有锁也不会出现key过期了,其他线程获取到锁的问题了。
redisson的“看门狗”逻辑保证了没有死锁发生。
(如果机器宕机了,看门狗也就没了。此时就不会延长key的过期时间,到了30s之后就会自动过期了,其他线程可以获取到锁)

一般来说:

如果分为热数据与冷数据, 推荐使用 allkeys-lru 策略。 也就是, 其中一部分key经常被读写. 如果不确定具体的业务特征, 那么 allkeys-lru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需要循环读写所有的key, 或者各个key的访问频率差不多, 可以使用 allkeys-random 策略, 即读写所有元素的概率差不多。
假如要让 Redis 根据 TTL 来筛选需要删除的key, 请使用 volatile-ttl 策略。
volatile-lru 和 volatile-random 策略主要应用场景是: 既有缓存,又有持久key的实例中。 一般来说, 像这类场景, 应该使用两个单独的 Redis 实例。

值得一提的是, 设置 expire 会消耗额外的内存, 所以使用 allkeys-lru 策略, 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内存, 因为这样就可以不再设置过期时间了。
 

10. Redis的内存优化
关闭 Redis 的虚拟内存[VM]功能,即 redis.conf 中 vm-enabled = no
设置 redis.conf 中 maxmemory ,用于告知 Redis 当使用了多少物理内存后拒绝继续写入的请求,可防止 Redis 性能降低甚至崩溃
可为指定的数据类型设置内存使用规则,从而提高对应数据类型的内存使用效率
Hash 在 redis.conf 中有以下两个属性,任意一个超出设定值,则会使用 HashMap 存值
hash-max-zipmap-entires 64 表示当 value 中的 map 数量在 64 个以下时,实际使用 zipmap 存储值
hash-max-zipmap-value 512 表示当 value 中的 map 每个成员值长度小于 512 字节时,实际使用 zipmap 存储值
List 在 redis.conf 中也有以下两个属性
list-max-ziplist-entires 64
list-max-ziplist-value 512
在 Redis 的源代码中有一行宏定义 REDIS-SHARED-INTEGERS = 10000 ,修改该值可以改变 Redis 存储数值类型的内存开销
更多方案,参考资料:Redis内存进阶优化

11. Redis如何进行大数据量更新缓存?
Reids是一个cs模式的Tcp服务,类似于http的请求。 当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时,服务器处理之后会将结果通过响应报文返回给客户端 。

那么当需要发送多个请求时,难道每次都要等待请求响应,再发送下一个请求吗?

当然不是,这里就可以采用Redis的管道技术(pipeline)。

举个例子,如果说jedis是:request response,request response,…;

那么pipeline则是: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的方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