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脏页参数介绍

1、参数介绍:


[root@ecs-262232 ~]# sysctl -a| grep dirty
vm.dirty_background_bytes = 0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 10
vm.dirty_bytes = 0
vm.dirty_ratio = 30
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 3000
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 500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这个参数指定了当文件系统缓存脏页数量到达系统内存百分之多少时就会触发pdflush/flush/kdmflush等后台回写进程运行,将一定缓存的脏页刷入外存。

        vm.dirty_ratio:是绝对的脏数据限制,内存里的脏数据百分比不能超过这个值。如果脏数据超过这个数量,新的IO请求将会被阻挡,直到脏数据写进磁盘。这是造成IO卡顿的的主要原因,但这也是保证内存不会存在过量脏数据的保护机制。

        vm.dirty_background_byts和vm.dirty_back_bytes: 指定这些参数的另一种方法。

        vm.dirty_expire_centisecs:指定脏数据的存活时间,当pdflush/flush/kdmflush进行起来时,它会检查是否有数据超过这个时限,如果有则会把它异步写到磁盘中。

       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指定多长时间pdflush/flush/kdmflush会起来一次。

2、应用场景:

        应用1:减少缓存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有快速的磁盘子系统,它们有自己的大电池支持的NVRAM缓存,所以将东西保存在系统页面缓存中是有风险的。让我们尝试以更及时的方式向磁盘发送IO,并减少本地操作系统“陷入困境”的机会。减小/etc/sysctl.conf中的vm.dirty_background_ratio和vm.dirty_ratio的值,并执行sysctl -p(重新加载)。但不建议设置这些参数为0,一些后台I/O可以很好地将应用程序性能与磁盘阵列在SAN(“峰值”)上的较短时间的较高延迟解耦。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 5
vm.dirty_ratio = 10

        应用2:增加缓存

        在某些情况下,显著提高缓存对性能有积极作用。这种时候,Linux客户机上包含的数据不是关键的,可能会丢失,而且应用程序还会重复的写入相同文件。理论上,通过允许内存中存在更多的脏页,你将在缓存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写相同的块,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实际向磁盘写一次。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 50
vm.dirty_ratio = 80

        有时候还会提高 vm.dirty_expire_centisecs允许脏数据更长时间停留。除了增加数据丢失的风险之外,如果缓存已满并需要同步,还有长时间Io卡顿风险。

        应用3:增加都用

        有时候系统需要应对突如其来的高峰数据,他可能会拖延磁盘。比如说:每小时或者午夜进行处理作业、在Raspberry Pi上写SD卡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大量的写I/O存储在缓存中,这样后台刷新操作就可以慢慢处理它: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 5
vm.dirty_ratio = 80

        这个时候,系统后台进程在脏数据达到5%时就开始异步清理,但在80%之前系统不会强制同步写磁盘。再次基础上,调整RAM和vm.dirty_ratio就可以缓存所有写的数据,但磁盘上的数据也会有一定风险。

3、如何修改:

        临时生效方法:

echo 5 >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echo 10 > /proc/sys/vm/dirty_ratio
或者
sysctl -w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5
sysctl -w vm.dirty_ratio=10

        永久生效方法:

echo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5" >> /etc/sysctl.conf
echo "vm.dirty_ratio=10" >> /etc/sysctl.conf
sysctl -p /etc/sysctl.comf

4、手动刷新: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释放页缓存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释放slab cache中的可回收部分(dentries和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以上全部

参考:

Linux内存回收之drop cache - 知乎

### 回答1: Linux 内存中的两个重要参数是: 1. 物理内存(Physical Memory):指计算机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内存大小,也称为系统内存。 2. 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指操作系统在物理内存不足时,将硬盘上的一部分空间作为内存使用,称为虚拟内存。虚拟内存可以在物理内存和硬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使得系统可以运行更多的程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 回答2: Linux内存管理中的两个重要参数是"dirty_ratio"(脏页比例)和"dirty_background_ratio"(后台脏页比例)。 脏页是指被修改过但还未写入磁盘的页。当进程修改了内存中的数据后,操作系统会将相应的页标记为脏页脏页需要被写入磁盘,以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和一致性。为了控制脏页的写入行为,Linux内存管理系统提供了两个参数。 "dirty_ratio"是一个百分比值,表示在系统内存脏页所允许的最大比例。当脏页比例达到这个阈值时,内核将触发一个脏页的同步写入操作,将脏页写入磁盘。这个参数的默认值通常为20%,即当内存中的脏页比例达到20%时,系统会开始同步写入操作。 "dirty_background_ratio"也是一个百分比值,表示在后台运行时系统内存脏页所允许的最大比例。后台运行指的是系统处于相对闲置状态,没有大量磁盘和网络I/O操作的情况下。当脏页比例达到这个阈值时,内核将开始异步写入脏页,即将一部分脏页写入磁盘。这个参数的默认值通常为10%,即当内存中的脏页比例达到10%时,系统会开始异步写入操作。 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的值,可以灵活地控制脏页的写入时机和方式,以平衡系统性能和数据的持久性。 ### 回答3: Linux内存中的两个参数分别是内存容量和内存使用率。 首先,内存容量指的是计算机中可供操作系统使用的物理内存大小。Linux系统通过检测硬件配置来确定可用的内存容量。这个参数在系统启动时被加载,通过命令`free`或`cat /proc/meminfo`可以查看到当前系统的内存容量。内存容量的大小对于系统的运行非常重要,过小的内存容量可能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或者无法正常工作。 其次,内存使用率是指当前内存被系统和应用程序使用的程度。Linux系统通过监控内存的使用情况来动态调整内存分配。内存使用率可以通过命令`free`或`cat /proc/meminfo`查看。通过实时监测内存使用率,可以确定内存资源是否足够满足当前系统的需求。如果内存使用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响应变慢或者出现内存不足的错误。 在实际应用中,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硬件资源配置来设置适当的内存容量,并定期监测内存使用率。当内存容量不足或使用率过高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优化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增加物理内存的大小或者使用虚拟内存等方法来改善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