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AID磁盘阵列的总结


前言

今天看了一下RAID,就是磁盘冗余阵列,总结一下,也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几种常见RAID模式介绍

  1. RAID0(条带模式)至少两块盘组成,块数无论奇数还是偶数都可,只要大于等于2就行。优点:提高了数据的读写效率;缺点:数据无冗余。
  2. RAID1(镜像模式)至少两块盘组成,且两块盘大小规格要一致,块数要是偶数。优点:有数据冗余;缺点:比较占资源。
  3. RAID5(高性价比模式)至少三块盘,至少一块盘来存放校验数据,至多坏1块,单校验码机制。
  4. RAID6至少四块盘,至多坏两块 – RAID5的升级版,双校验码。

二、实际操作

1.安装mdadm软件

代码如下(示例):

yum   install   -y  mdadm

2.操作演示(以RAID0模式为例)

代码如下(示例):

mdadm -Cv /dev/md0 -l 0 -n 2 /dev/sdb1 /dev/sdb2
# -C选项表示创建,v表示显示详细信息,/dev/md0是自取设备名,l表示要指定的RAID模式,n表示阵列分区或磁盘的数量。最后跟上阵列分区或磁盘的设备名。

所以就是把/dev/sdb1和/dev/sdb2两块硬盘组合成RAID0模式的/dev/md0

mdadm -D /dev/md0
#查看/dev/md0的详细信息
mkfs.ext4 /dev/md0
#格式化,且文件系统为ext4
mkdir /mnt/RAID		#创建挂载点(挂载目录)
mount /dev/md0 /n /mnt/RAID		#将/dev/md0挂载到/mnt/RAID
df -h  | tail 3 	#查看一下是否挂载成功

总结

其实除了RAID0,1,5,6还有01,10的组合,比较复杂,这里就暂且不谈,但过程步骤都是一样的,就是用mdadm命令把分区或磁盘组合,然后用-l选项指定对应的模式,最后都要格式化,挂载后才能使用。


版权
作者:kyrief
出处:https://blog.csdn.net/kyrief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和CSDN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朋友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谢谢大家!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