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领域技术创新趋势

摘要:本文探讨了智能建造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于施工技术、维护和管理三方面。主要分析施工装备、监测技术、管理技术、智能养护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结合当下热门技术,根据所学所见,阐述专业发展创新趋势,并提出合理构想和进行合理预测。

关键词:智能建造;创新;管理

1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土木工程领域即所谓的纯土木、大土木已经无法再单独发展,而新概念“智能建造”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融合机械、计算机、材料、控制等多学科的融合学科——智能建造已经成为了解决土木工程发展瓶颈的正解。然而,伴随着整个工程行业的由盛转衰,所有与土木大类的学科都面临着衰退的风险,也面临着各项挑战和舆论风波。本文为智能建造领域的发展提出新的看法。

2 先进大型工程装备的研发

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在大型工程装备制造上出现许多先进的工程装备。而这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技术的成果转化速度不断加速,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大型工程建造装备,具备先前装备无法具备的功能,如中建三局推出的造楼机、造塔机等大型工程装备。这些大型工程装置集成大部分施工工程装置于一体,极度利于工程作业的高效开展,在建造过程中节省时间,节省能耗,节省人力成本。

所述大型工程装备是指将施工装备集成于一体的大型装备,并不单纯指装备之庞大。集成多种功能装备于一体的大型工程装备,造楼机、造塔机便是如此。即在建筑外搭建平台,使用顶升装置和爬模装置令平台移动,并将大多数工程器械集成在造楼机平台上,在造楼机上进行施工、养护工作。虽然造楼机集成各种施工装备于一体,但目前绝大多数仍是依靠人工进行作业,即在造楼机平台上依靠大量工人使用设备进行建造和养护。个人看来,目前仍属于过渡阶段,许多高校和企业参与造楼机和造塔机等相关装备的研发。

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养护大多是高空作业,在高空中的强风、强辐射、高温等恶劣条件下,对于人工的限制极大。若施工和养护由于工人的疏忽出现问题,对建筑的结构性、安全性、可靠性产生极大影响,最终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风险与隐患。此外,高空作业水电资源供应非常匮乏。若将造楼机和造塔机等大型设备进行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保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建筑的科学精细化施工、养护,不仅对建筑行业而言是大规模革新,也是响应国家向高科技产业转型的号召

3 监测和管理技术的革新

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生产中去。在监测管理方面上,不仅在软件上有突破,而且在硬件上有进展。本人在大学两年的学习中也有所耳闻,有所了解。

在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上,测温工作往往使用埋设温度计、测温计等进行测温,但用在大体积、大面积的测量中往往会出现布设不均和测温效果不好等问题。现如今,面板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使用分布式测温光纤进行测温,这种测温方法在大体积混凝土上,能获取沿光纤布设路径的连续温度,获取两光纤之间的温度,进而推断出整个面板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分布情况。利用三维技术,构建出混凝土温度场分布,从而方便后续的养护工作的智能化、精确化进行。

在施工现场,往往会布设高精度气象站、湿度监测器监测当地气象数据和混凝土表面温湿度数据。在上述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数据,数据的后续传输处理十分重要。如今,利用物联网、云平台、数据库技术,将各个监测设备接入云平台,通过网关技术和当地信号布设工作,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库。目前的网关技术可以保证在6KM内实现传输,在一定距离内布设监测房,保证接收工作的有序展开。

在数据传输至数据库,经过数据清洗,淘汰掉错误数据,并将数据分库存入云平台。经过算法程序设计,根据数据库的数据,自动监测施工现场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则系统进行警告,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出问题所在。经过固定时间再次监测,若是异常解除,则取消警告,反之,则继续警告。这种方法虽然对技术要求高,初步投入成本较高,但是较为智能化、精细化,能够使得工程质量更高,工人负担更小,工作效率更高。

在图像识别方面,部分项目利用机器学习和机器视觉技术对现场进行勘探和管理。利用OpenCV和YOLO技术,对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将识别对象进行标注和预警,对于潜在的工程安全问题进行报警和纠正,能够提前纠正并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现场效率,减少意外损失。这种技术不仅能够用于管理现场人员,还能够为运行设备、车辆规划路线,避免碰撞和拥堵,尽最大效率调度现场设备。若是能结合无人驾驶技术、无人控制技术、信号传输技术、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则有希望做到完全的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施工。若是能够将其应用到前文所述大型工程装备上,使其真正做到无人化,将会对整个工程领域起到决定性的推进作用。

目前已有大量论文验证和工程实践证实这些技术是可行的。视觉识别技术、无人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部分技术已经投入大规模使用,并且得到较好的反馈。云技术在当前已经有较好的发展,一些巨头企业已经参与其中的研发和基站、处理中心的建设。研发的重心在于利用多方面的技术支持,通过创新等手段,将这些成熟技术集成于一体。

4 智能养护的应用

工程项目的后期养护也是极其重要的。建造只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环,建造结束后就要及时投入养护。其中养护的方式值得细究,传统养护方式较为粗放,而智能养护追求的是科学化、精确化、标准化、信息化。

智能养护的优缺点。优点在于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如果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则能做到智能馈控和动态反馈设计,在分析信息数据时,根据事先录入的程序,识别出建筑的情况,指出建筑需要养护的具体部分,并根据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停止养护装置和是否需要启动养护装置。缺点则很明显,需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还需要高技术人员投入,同时在部分资源富足地区产生的消耗也是大于传统养护方式的,但胜在养护效果更好。

但伴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的人才储备也不断增加,在数年后会有大批高技术人才涌入,并我国对环境资源问题愈加重视,智能养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不需要人员在现场控制设备,只需要人员在远程监控即可。若是结合前文所述的大型装备和监测、管理技术,将其融入养护之中,可以做到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运维,还能够减少消耗,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无人化、智能化的全生命周期保证。这种设备一旦问世,其影响将会使整个建筑行业将会整体迈入新的阶段。

5 总结

智能建造,现阶段与土木工程的区别在于“智能”二字。设立此专业的初衷在于智能,利用现代化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升级换代。创新在这个专业是尤为重要,要将其他专业的知识结合土木建筑领域,并根据当下的技术,对于现有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而并非是眼高手低、闭门造车。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打好专业基础,并根据实际情况学习相关学科,对于现有实际问题进行了解和剖析。这个专业的关键在于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解决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现状问题进行创新改进,不仅要有知识储备,还要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将所学经过创新并实际运用,这对本科生而言是一项挑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