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中国互联网

【摘要】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再到移动互联网,然后今年没得炒了,就开始大杂烩,把云和移动做乱炖。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情,认真想想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未来在哪里。- 浮躁的中国互联网


之前我说过,看看现在每天早上公交地铁上的程序员都在阅读什么,你就大体知道中国IT的现状。从《72小时精通Java》、《10天帮你搞定大数据》、《C#速成教程》等等,光从书的名字上,就看出一股蓝翔的气息。先不说时间,就是“精通”、“搞定”字眼,做到谈何容易。作者居然也敢明目张胆放到封面上。


在上世纪90年代,从事编程行业,还是阳春白雪。掌握一个平台的编程技术,至少需要学会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各种框架;还要掌握科学的需求分析方法、需求设计方法;在研发的活动中要按照各种严格的工程模型开发及检查。


现如今,随便找个X鸟Y牛的培训学校,呆个两个月就出来找工作,还美其名曰实战。在面试的时候随便问问诸如“队列”、“栈”、“复杂度”、“XML”便目瞪口呆。别怪现在的培训学校不负责任,毕竟人家是盈利单位,而是现在有志于从事编程工作的年轻人,把事情想的太简单。居然有人在面试时和我说过,程序员,就是一杯咖啡、一部电脑到天亮么。


再说现在的IT产品,优秀的产品从来都是引领需求,而不是惯着一帮刁蛮任性的SB用户,天天靠各种淫乱无章的低级内容来保持粘性。比如Fackbook,比如twiiter,比如微信(虽然现在也充斥泛滥着低级内容)。但是其产品本身的创造性还是值得肯定的。早起国内IT产品还是让人惊喜的,比如Chinaren,比如etang,比如163,比如淘宝。


但近年来滥竽充数和跟风狗满大街。各种自诩所谓产品经理的大量工作就是把功能叠加,你能数数市面上有多少个带“信”的产品?你再数数市面有多少款卡牌游戏,你再数数市面上有多少社交网站。 都说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转。真想不明白一家又一家IT公司起来,竞相做这么多IM和SNS,前途何在?我一度甚至认为这些都是某VI洗钱和烧钱的工具了。


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再到移动互联网,炒作了N年,然后今年没得炒了,就开始大杂烩,把云和移动做乱炖。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情,认真想想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未来在哪里。普通用户,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云吗?看看现在的网盘 - 百度网盘、163云盘、腾讯微盘……竞品增多当然为消费者带来了选择的好处,但是选择的好处却抵消不了过度同质产品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开发者的时间、企业主的金钱)


当然,肯定有人说,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就是钱,别人有的功能我没有,别人肯定不用我。我就没钱。是的,我无法正面回答你的问题,我只能反问,你开发出来了,也没见给你增加多少的用户量。


还有人会说我,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也来一个创新产品、和别人不一样,你做做看啊。OK,我承认,这个问题,我怂了,我暂时还开发不出来这样的产品。 我的答案在下面:


未来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方向还是在于企业软件,个人用户因为消费的习惯和背景差异巨大,很难从中获益,即便获益了,也很难产生经济效益(付费,中国的用户没有付费的习惯)。没有良好生态循环的产业是无法长久的,现在这个年代,想靠烧钱就一飞冲天的事情不存在了。 因此,把握企业方向,做企业的大数据,企业内部的移动社区,企业内部的私有云,才是王道。


企业的需求,相对个人的需求,是极度特异化的,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能满足所有企业的定制化需求,而且,企业是愿意为了这样的需求支付费用,并承担相应的时间成本的(等待交付的时间),而且,一旦企业用户成功使用,其替换周期相对较长,产品延续性较好,用户粘性非常高(基于高昂的业务替换沉没成本)。


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互联网的浮躁症,将被使用用户主力为企业用户的现实所治愈。有志于从事IT行业的开发者,有志于在IT行业创业的企业家,应当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企业市场而非个人用户,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所应该呈现的迹象。


2014年7月


于西安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