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线电信号干扰
1. 频段干扰
•阻断无人机与遥控器间的通信(2.4GHz/5.8GHz)
•干扰GPS/GLONASS信号(1.5GHz左右)
•优势:成本低、响应快
•局限:可能影响周边设备,需合法授权
2. 协议欺骗
•伪造控制信号接管无人机(如强制返航/降落)
•模拟虚假GPS坐标诱导偏离航线
二、物理拦截手段
1. 动能拦截
•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微波烧毁电路(军用级)
•发射捕捉网(手持/机载发射器,适用于低空目标)
2. 无人机对抗无人机
•部署反制无人机携带捕捉网或干扰设备
•通过碰撞使目标失控(需高精度导航)
三、感知与识别技术
1. 雷达探测
•专用低空雷达识别微型无人机特征
•多普勒雷达区分鸟类与无人机
2. 光电跟踪
•红外/可见光摄像头+AI识别算法
•声学传感器捕捉旋翼特征频率
四、协同防御系统
1. 分层拦截网络
•远距离雷达预警 → 中程电磁干扰 → 近程物理拦截
2. AI自主决策
•结合边缘计算实时分析威胁等级
•动态调整反制策略(驱离/捕获/摧毁)
五、法律与管控手段
1. 地理围栏
•通过厂商预设禁飞区(需无人机支持)
2. 频谱管制
•限制特定区域无线电频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