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必须“咬文嚼字”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6年第2期)

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差池,往往会导致一篇公文、一段讲话与原文原意或领导本意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多少文人墨客炼字、炼句、炼意,一丝不苟。贾岛反复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留下了“推敲”的佳话;苏轼与苏小妹互相题试,成就了“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佳句。选萃

相反的是,一字之差,谬以千里。韩复榘错把写为,致叔父锒铛入狱;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错把沁阳写成泌阳,使部队贻误战机,进而导致了冯阎联军在中原大战中的失败;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和意大利甚至因为条约不同文本上的“可以”和“必须”两个词发起了一场战争。

小标点,大用途。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七种断法,七种意思;还有广为流传的教书先生与吝啬地主之间没鸡鸭也行没鱼肉也行咸菜一碟的字据,断法不同,意思也不同

对于关键字、关键词的把握,差一点都不行。如果因为马虎大意、用词不当导致表述不清或产生歧义,往小处说是个人能力水平有限,落得个贻笑大方,往大处说会影响具体工作落实,损害机关形象。

记得刚到部队机关工作时,领导安排我起草一份公函,与兄弟单位互通情况。其中一句请将相关情况报至……”被领导改为请将相关情况复至……”事后想来,“报”多用于上下级之间,而“复”更适合友邻、平级之间探讨协商。一字之别,语意大不相同。

还有一次军事演习,一名跟我一同进机关的战友负责起草作战命令。因一时疏忽,错把前进指挥所写成了前方指挥所,幸被及时发现,在命令下发前进行了更正,不然会打乱整个部队部署

公文写作必须咬文嚼字所谓“咬文嚼字”,一要实事求是。写文章必须尊重事实,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夸大或有所隐瞒,更不能凭空想象、肆意捏造。要力求准确客观、简洁明了,少说套话、多捞干货。二要标准规范。起草公文,从标题到落款,从字体到标点符号,从行间格式到页面设置,都有规范要求。在成文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做到用词规范、格式规范、行文规范三要持之以恒。汉语博大精深,文字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要有“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勇气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韧劲。不能满不在乎、不懂装懂,如果将“一挥而就”写成“一蹴而就”、“务必”写成“勿必”,如此等等,酿成大错,悔之晚矣。

注:查阅更多公文写作干货集锦,请关注“老笔头写材料公众号。另,欢迎加入笔杆子交流群(panagaga),共同分享共同提升,以文辅政以文鼎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