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我延长了一天,在老家农村累计度过了8天的时光。
这段经历让我对当下农村的现状有了更深的感触,以下是一些值得分享的见闻与思考。
女儿下地奔跑的照片
1. 农村挣钱难:红薯销售背后的辛酸
在农村,挣钱的艰辛超乎想象。我在姨家住了一天。
姨家共种了9亩红薯(也叫做地瓜),亩产3000斤左右。整个种、收环节都没有找人帮忙。用我姨夫的话说:“找人帮忙,就得有工钱,这样咱们就挣得更少了”。
我跟着一起走村串乡卖红薯,20多斤一大袋,根据大小价格从1元、9毛、8毛、6毛到5毛不等。
售卖环节有很多技巧,比如:要价1.2元,这样有个还价的余地等。
在几十个村子里,平均一个村子卖到一袋左右。我惊奇得发现购买者几乎都是60岁甚至7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基本看不到。一方面村里的年轻人在家的不多,外出工作和求学的多;另一方面买串乡的东西不是年轻人的购买习惯,他们网购或者去超市、赶集购买的居多。
非常令人感动的是,有热心的大爷真的会召集同村的邻居们一起购买地瓜。一下卖出去5、6袋的时候是最让人兴奋和欣慰的。
出发时早8点多(多半车地瓜),下午2点左右(中间无休息)买的只剩最后3袋时,
我整个人都非常兴奋!
真心话,去除辛苦的劳作、人工、油费、餐费等成本后,利润少得可怜。
我也听说村里有不少人在地里帮别人收庄稼(花生、牛蒡(一种中药)、玉米等)打工,一小时费用 8 块钱,最早有的凌晨3点起床,晚上8、9点钟回来,中间除了吃饭几乎没有休息。
由此可见,农村靠传统农业或简单劳作维持生活的难度有多大。
2. 粮食贱价:低至难以想象的玉米价格
粮食价格的下跌让人震惊。
以玉米为例,价格已经低至每斤不到1块钱,差不多在9毛多左右。
很多老家人都选择囤积玉米(如下图所示),认为等到价格上涨再出售。
早些年都囤积到家里的大罐里,现在很多放到大街上。我和老爸请教这个问题,老爸说现在村里的摄像头24小时工作,治安还是非常好的。放在外边也不害怕!
但从长远看,这并不是好现象,积压的粮食可能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3. 村庄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
如今,老家接近一半的人都搬离了村庄,去往县城或更大的城市定居。我是串(串乡的串,非流窜的窜)了跨两线、多乡、几十个村庄的观察,从反锁大门数量可见一斑。
村里剩下的几乎是老人、少数小孩子,年轻的劳动力不再依赖农村的生活方式,这种空心化的现象让农村的人气越来越稀薄。没有了我们小时候的门庭若市、车(自行车、三轮车、拖拉机等)水马龙的“繁华”的景象。
4. (可能是)政策与民生的脱节:不切实际的大棚农业
很多县、乡镇级政府对于具体的民生并不了解,政策的执行有时显得脱节(仅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例如,我们县里大规模效仿蔬菜之乡寿光的模式建设大棚,然而几乎所有老乡村民们聊起来都认为这种模式在本地不可能成功。
从当前大棚的闲置率也能看出来潜藏着极大的风险。
5. 教育资源的集中:合并成趋势
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学校的合并已成大势所趋。
邻村的幼儿园据说有5个老师,却只有6个学生,这是现实存在的尴尬局面。
几乎所有的中学和高中都已经迁入县城,村里的学校越来越少,留守儿童也随之减少。
我的高中母校是百年母校,据说改成了艺术学校或者是小学。
6. 医疗资源的压力:县城医院人满为患
县城的医疗资源早已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至少我去医院的观察室几乎爆满,楼道里也有很多病床。
每逢国庆的高速路就能看到 N 多车祸,这次也不例外。3个半小时的车程,早上5点半出发,上午11点半才到达。耗时接近6个小时。几乎堵了2个半小时。
骨科康复病床也是因为国庆假期车祸导致的爆满。
去了医院才能真正体会小时候电视剧的歌词:“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要远远得排到工作、学习、生活等的前面。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一切无从谈起!
7. 机械化与承包制:土地种植的转变
农村田地里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许多人不再亲自种地(至少我们村以及临近的村是这样),而是将土地交由承包人打理。
承包人需要劳动力时再雇人,农田管理的模式从个体耕种逐步向集约化、机械化过渡。
本质原因:我们当地平原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真的一亩地产量 1000 斤左右,1斤农作物也就卖不到一块钱,真的不如把地承包出去划算。
8. 公务员与教师的薪资困境
有传言说县一级的部分部门的公务员薪水已经无法按时发放,退休教师的薪水也有所降低。原本月薪6000元的教师,现在可能只拿到4000元左右。
工资的降低使得基层公务员和教师的生活压力更大,也反映了地方财政的困难。——注意这只是传言,细节咱们没法这里说,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
9. 创新思路:照相生意的成功
在乡村,我还观察到了一种创新型的小生意模式。
模式是啥呢?免费为村民提供1寸、2寸照片,然后通过收费的方式销售更大尺寸的照片(5寸、10寸甚至更大)。
这一生意模式在村里迅速火爆,全村的大部分老人都参与了拍照,串乡做照相生意的大抵是赚到了不少钱。
平心而论,绝对比种农作物赚钱。
10. 顺风车的普及:偏远地区的交通改善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尽管农村偏远,但顺风车的普及已经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清晨5点,我需要从村里前往县城,通过顺风车平台提前一天预订,顺利找到了接单司机。
在不顺道的情况下,接单师傅要从10几公里的地方很早过来,这在城市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聊天得知,司机是专业做顺风车生意的。
至少3次,我都约到了网约车,比往年自己所谓包车要省一半费用。
我们县道我们村有20多公里,省道修路,当下走中间有很多弯弯扭扭的小道,一般司机送完我,100%会空车回的。往年没有网约车平台价格要高一倍原因就是司机要考虑空跑的问题。
终归,这在以前是几乎不可想象的便利。
总结
写下这些就是激励在外拼搏的你我除了好好努力打拼奋斗外,更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老家里的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人们真的更加不容易。
加油!
打开了10多年未打开的古钱币储藏盒,和妹妹一家各分了一半!
这是老家唯一的一份祖传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