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事件起源
时间:2023年8月
作为某政府单位系统运维项目的项目经理,我负责管理一个428万元的运维项目,团队共7人,日常任务包括服务器巡检、系统维护、用户问题处理等。项目涉及一台政务云鲲鹏文件服务器,存储了新旧两套系统近8年的审批流程附件,总量约3T(含备份)。
8月初,巡检发现该服务器存储空间不足,用户无法上传文件,导致业务中断。经审批后,计划将存储从3T扩容至8T。然而,团队无人具备鲲鹏云扩容经验,最终协调其他部门一名同事远程协助操作,计划在周五晚10点(用户低峰期)执行。
扩容失败与数据灾难
时间:周五晚11点
当晚同时进行了数据库升级和服务器扩容两项操作。数据库升级由专业工程师完成,耗时40分钟且无异常。随后开始服务器扩容:
-
操作风险:扩容方案仅基于网络博客拼凑,未通过专业评审,且未按规范提前备份服务器镜像(因流程繁琐且需跨部门协调)。
-
致命错误:协助同事因经验不足和操作分心,误删服务器根目录及索引文件,导致数据丢失。重启服务器后,问题暴露,数据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恢复。
后果:
-
两套系统近8年的审批附件(含备份)全部丢失,属最高等级信息安全事故。
-
团队面临法律风险、客户追责及公司信誉危机。
绝望中的自救行动
第一阶段:寻找专业支持(周六凌晨至周日)
-
联系数据恢复公司:凌晨尝试多家公司,多数反馈“无法恢复”,最终找到深圳某公司承诺尝试,但费用高昂且耗时长。
-
镜像下载困境:
-
需从政务云下载2T镜像,但外网速率仅2MB/s,预估耗时11天。
-
转机:申请进入机房直连下载,速率提升至10MB/s,但仍需约60小时。
-
第二阶段:机房鏖战(周一至周三)
-
镜像切片验证:从3T数据中切取20G样本,确认数据可恢复概率80%,增强信心。
-
机房下载:
-
耗时60小时完成3T数据下载,期间遭遇机房停电事故,通过断点续传挽救进度。
-
全程值守保障设备与网络稳定,避免二次损坏。
-
第三阶段:数据恢复与系统重建(周四至周日)
-
验证与恢复:数据恢复公司耗时5小时成功提取文件,抽查确认完整性。
-
二次扩容:
-
重新制定详细扩容方案,由研发负责人执行,严格评审后操作成功。
-
耗时50小时上传3T数据至扩容后服务器,系统功能全面恢复。
-
教训与反思
-
流程缺陷:
-
高风险操作前必须备份镜像,不可因流程复杂而省略。
-
技术方案需经专业评审,严禁依赖非权威资料。
-
-
团队协作:
-
跨部门协作需明确责任边界,避免“临时抓人”导致操作失误。
-
危机中需保持冷静,调动多方资源(如客户、机房、专业公司)。
-
-
风险意识:
-
运维操作应避开疲劳期,确保执行人专注度。
-
建立应急预案,提前规划数据恢复路径与资源。
-
结语
这场持续一周的危机,最终以数据100%恢复、系统平稳运行告终。尽管代价巨大,却为团队敲响警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操作的严谨性远胜于临时补救的侥幸。此经历不仅是一次技术复盘,更是一场关于责任、协作与危机管理的实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