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初代 AGI 产品经理?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419 篇文章 0 订阅
72 篇文章 1 订阅

似乎有点标题党,我自然也没有资格讲初代 AGI 产品经理,但和关注 AGI 的大量朋友交流后,发现似乎现在也很少人讲,于是在一位资深科技媒体编辑的怂恿下,把近期自学心路历程写下来,抛砖引玉。

本文主题为产品经理入门,之前还做过一次 LLM 分享,覆盖话题更广:一个产品经理的大模型观察、反思与预测

经典的三问应该是:什么是AGI、什么是AGI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学习成为AGI产品经理?如何成为AGI初代产品经理?

这些问题当然有价值,但既然大模型的一切都未知——绿洲资本张津剑有一句很漂亮的话,「新世界没有地图,只有发令枪」——我们也可以不按常理出牌。

本文主要话题:

  • 为什么大语言模型如火如荼的今天, Killer App 还没跑出来?

  • 大模型时代的产品经理,应该首先理解大模型的产业链和技术原理

  • 大模型产品经理如何学习技术?方法、材料和心态

  • 大模型时代的产品设计革命

注:

1、本文写作时间为9月初,作为阶段性思考的记录,部分观点后续再更新;

2、全文超过1万字,欢迎收藏阅读;

3、如果你感兴趣:文末有我的微信和AI交流群二维码,欢迎交流。


一、为什么大语言模型如火如荼的今天, Killer App 还没跑出来?

先聊另一个话题:**为什么大语言模型LLM)如火如荼的今天,**大模型 Killer App 还没跑出来?

任何一个稍微了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都应该不难想到,这至少是一个价值十亿美金的天问。

首先我们应该警惕:真的会有吗?很多人怀疑LLM是布满泡沫的一时风口,认为C端没有需求。这当然是一个有价值的怀疑,也和历史上所有群体狂热与科技泡沫一样, 是一个无法过多争辩的信仰问题,值得另起一文。

硅谷风投机构 a16z 在今年年初写道:

许多热门的科技趋势在市场迎头赶上之前就被过度炒作。但生成式AI的繁荣伴随着真实市场的实质性增长,以及真实公司的实质性发展。类似 Stable Diffusion 和 ChatGPT 这样的模型正在创造用户增长的新记录,而且有几个应用在上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1亿美元的年化收入。测试也发现大模型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比人类好了几个数量级。所以,有足够的早期数据表明正在发生大规模的变革。我们不知道的是,现在已经成为关键问题的是:生成式AI将在何处发挥价值?

Kevin Kelly 说: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具体在这个趋势中会发生什么、出现什么产品,是没有办法预测的。

总之,我更倾向于:最终会有Killer App的。

那为什么killer app还没跑出来?篇幅所限,简单说一下我理解的原因:

首先是技术周期:

  • 模型层还在突飞猛进,中间层蓬勃发展,应用层所倚赖的条件尚不成熟;

  • 算力成本(芯片)居高不下,高昂的成本抑制了对需求的满足;

  • 对创业公司、新产品而言:只有一层「薄」应用的公司,因为壁垒不够强+模型层突飞猛进,就算跑出来,也会很快被吃掉。比如Jasper.ai,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曾认为,Jasper的价值或将很快归零,根本守不住;

  • 对大厂而言:监管、现阶段基础模型开发高优于应用、大厂尤其是产品经理缺少对AI的独到/深刻认知;

总而言之,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还是创业者,大家(尤其是产品经理)还在消化底层模型的能力,一边提升认知,一边想着怎么跟业务深度融合。

当然,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除了商业价值上的思考,还有智识或者专业上的考虑:**如何探索AGI时代的产品?**此处先按下不表,文末展开。

落到实处就是:如何首先成为AGI时代产品经理?AGI产品经理第一课应该学什么?

作为一个在移动互联网尾声入门、刚刚自学入门AGI的产品经理来说,写下这一课,不是够胆教人,是对自己过去摸索学习的总结,万一能对其他人有启发,自然再好不过。


二、大模型时代的产品经理,应该首先理解大模型的产业链和技术****原理

1、路径依赖的困境

人习惯于线性思维,总有路径依赖。沿着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思维,很多产品经理和业务负责人面对汹涌而来的LLM,本能反应是:

  • 我应该如何将ChatGPT融入到当下的产品中?把大模型的能力「接进来」?

  • 「调用大模型能力」做一个对话机器人?要开一个新Tab吗?

  • 交互形式是跟ChatGPT一样对话吗?

  • 看似很厉害但实际体验起来却很麻烦?

……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互联网人尤其是产品经理的焦虑:所有人都知道ChatGPT改变了世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微软CEO Satya Nadella 说的要 Povit the Company——微软每个产品都必须用大模型为先的思路重做一遍,以及百度CEO李彦宏说的「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但怎么做?

在实际参与了部分成熟产品「结合AI的创新功能探索」并毫无意外受挫,以及和大量产品经理交流后,结合LLM学习体会,我的结论是,和过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同,在想象具体的产品交互之前,应该先退一步:

2、大模型****时代的产品经理,应该首先理解大模型的产业链和技术原理

为什么首先需要理解大模型的产业链?为什么应该理解大模型的技术原理、而不是上来就开始想象交互的事情?

因为大模型带来的,首先是大的范式变革,然后才是具体的产品设计思路,交互体验,开发模式等等——这一切都要重新思考和探索,但首先需要理解并思考范式变革。

大模型,或者说生成式AI,和以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什么不同?

3、大模型产业链

互联网建立在TCP/IP的协议之上,移动互联网有相对独立的系统层、应用层(基础架构、平台、软件),和它们不一样的是,大模型更复杂——这其中有大模型本身的原因,也有当下尚在技术周期初期的阶段性原因:

首先,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是,大模型有模型层、中间层、应用层,而且由于大语言模型本身的复杂性(复杂算法、大算力要求、海量数据等),模型层和中间层的复杂度要远超以往。

模型层和应用层好理解,前者是大模型本身,后者是基于大模型的应用。所谓中间层,是指要将大模型融合到应用,中间所需的一系列工程能力、算法能力,以及基于此的「工具栈」——如开发工具链(如 Langchain)、模型工具链(做数据标注、向量数据库、分布式训练等)。

以下是风投机构 Antler、Sequoia Capital 和 NfX 从不同视角给出的生成式AI全景图,比较清晰地展示了生成式AI创业方向、明星公司和技术栈,可以看到,在NfX的框架里,「模型层」还可以细化,进一步拆分为「通用模型、垂类模型、本地模型」。

其实,「模型层、中间层、应用层」的分发,虽然复杂,但仍然只是聚焦到大模型本身。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大到整个生成式AI,会发现 a16z 总结的技术栈更为全面。除了应用层、模型层,还有底层的基础设施,包括云平台,以及最核心的:芯片,或者说英伟达。

Cohere 的 Jay Alammar 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描绘了应用层玩家在这波生成式AI行业全景图中的位置:

这里大费周章介绍,是为了说明,虽然应用开发者实际上并不投身上述大部分工作,但在「只有发令枪,没有地图」的生成式AI大航海时代里,清楚自己在船队中的位置,能让你更可能发现新大陆。

4、大模型产品经理必须了解技术

既然要在AGI时代成事,产品经理就必须知己知彼,既要了解大语言模型的产业链,也要了解技术。

为什么产品经理要了解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原理?

如上所述过去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完全可以在不懂TCP/IP协议、HTML、Swift语言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产品(虽然如果不懂事瞎提需求的话,多少要被研发喷,但大体如此吧?)

但LLM时代不同了,由于LLM如此强大到几乎无所不能,以至于看起来能无差别地满足所有需求(只是看起来),结果就是,如果不理解LLM的技术原理、局限性,作为产品经理,你将无法提出有价值的产品洞察和解决方案:**还有什么是LLM不会的?还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甚至有大厂AI产品经理说,以后产品经理可以不写PRD,但一定要去搞数据:给LLM训练的优质数据集。

这是我认为LLM****时代的产品经理必须理解技术原理的原因。这也是微软CTO Kevin Scott在微软 Build 2023上对开发者表达的意思。

当然,产品经理学习技术原理,不是为了真的和大模型博士们去搞大模型研发,而是为了更好理解LLM,知己知彼,不求百战不败,只求一胜,为了最终开发出一个好用的大模型应用。

曾在 Google 工作了17年、和无数最优秀的产品经理打过交道的 Character.ai 创始人 Noam Shazeer 说:

让工程师、而不是产品经理来决定产品怎么做很重要,因为真正了解大语言模型能力的工程师才有能力确定产品的方向。大部分产品经理对大语言模型技术的能力并不足够了解,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产品需要专注于某些垂直领域(场景),但对于大语言模型来说,只是专注某些垂直领域是完全错误的策略,因为大语言模型自身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通用性。在真正将大语言模型产品化并投入使用之前,我们无法靠想象去判断它会有什么能力。

5、不了解大模型,你就是拉天线的

如果按原来移动互联网的线性思维,产品经理就只是把大模型当成黑盒,调模型API做产品——那不过只是从天上接电线装灯:灯亮了,你很开心,灯闪了,你不知道怎么处理,灯灭了,你两眼一抓黑,歇菜。

为什么拉电线价值有限?只需要看看年初风头一时无两的GPT套壳应用Jasper的裁员新闻就够了。

事实就是:不了解大模型,你就是个拉电线的。

但模型不是天线,是地基,盖好了,夯实了,知道哪里是承重墙哪里是排水管,才能建好上头的摩天大厦和三室两厅。

极客公园几个月前去硅谷调研就发现,相比中国「百模大战」的狂热,美国创业者们更冷静、思考也更深入:训练大模型本身的算法、算力、数据成本高昂,是巨头而非创业者的游戏,「美国现在是中间层在繁荣,已经几乎没有新的创业者要做下一个OpenAI了。」

其次,产品经理这个工种本身,就是「胶水」。因为现在模型层没有真正ready,导致产品经理在实际产品研发过程中,还需要做大量连接和胶水作用,技术科普、技术理解与讨论、产品补位、PMO……这些都需要你深入了解技术原理。

顺便说一下,PM这个岗位,有人觉得是产品经理,有人干成了项目经理(甚至最近Airbnb宣布取消产品经理岗位),还有人认为是CEO——CEO是最大的产品经理,总之,都在说一件事:冠以经理之名,其实就是要成事的,名可名非常名,叫成事经理也行。


三、别说自己不懂技术,记住你是最好的用户

上面主要说了大模型产品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懂技术——问题来了,如果你不是LLM相关专业背景(大概率不是),那只要稍微花时间去了解过大模型的技术原理,就自然会碰到问题:这些最聪明的博士们研究的问题、发表的论文,压根看不懂怎么办?

更关键的:不但读不懂,还很容易在LLM的世界里丢失了自己的认知优势、怎么办?

如何学习和理解技术?不丢掉自己?

1、别说自己不懂技术,记住你是最好的用户

怎么理解呢?

首先用户是不懂技术的,但不懂技术不是用户的原罪,而是理所当然。

产品经理当然需要理解技术、理解产品设计、理解开发……理解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需要干的所有事情——但是,这些都是手段,为了实现服务用户目标的手段。

产品经理最核心的,是理解用户需求(比如所谓3秒变成小白),而用户是不懂技术的。现在大部分需要用户大量学习成本、学习如何写Prompt的产品体验都是不合理的,应该敏锐地察觉到这种不合理,并想办法解决它。作为产品经理和资深用户,你应该学习这些技术,但不应该丢弃小白用户的心态。

补短板不应该丢了长板,这是个过于浅显易懂但实践起来非常难的道理,因为要克服的是你从小积累的刻板印象和潜意识,就像学习游泳,脑子跟上了还不够,身体还得一点点适应。

别说自己不懂技术,记住你是用户。

比如 prompt engineer 不合理,谁最先长出来,谁就是 killer app,谁就会定义AGI的新范式

比如技术与产品、业务的结合:在理解 llm 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将对用户和对产品、业务的理解融合起来思考。

2、如何学习?

一、全套AGI大模型学习路线

AI大模型时代的学习之旅:从基础到前沿,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

img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2024最新版CSDN大礼包:《AGI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二、640套AI大模型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img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2024最新版CSDN大礼包:《AGI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三、AI大模型经典PDF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img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2024最新版CSDN大礼包:《AGI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四、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img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需要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前往获取

2024最新版CSDN大礼包:《AGI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作为普通人,入局大模型时代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水平,同时也需要有责任感和伦理意识,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