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可能需要下面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协同,以解决遇到的问题。
1. 站在更高的维度(做正确的事)
- 含义及优势:
当我们深陷问题之中时,往往容易局限于眼前的细节和局部情况,难以看清问题的全貌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而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问题,就如同从空中俯瞰大地,能够获得更宏观、全面的视角。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把握问题的整体架构,理解不同部分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进而发现那些在低维度视角下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线索和解决思路。 - 应用示例:
比如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如果遇到某个部门业绩下滑的问题,从低维度来看,可能会聚焦在该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近期业务操作流程等细节层面。但若是站在更高维度,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就会考虑到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布局与该部门业务的契合度、与其他部门协作的顺畅程度等因素。也许会发现是因为公司整体战略转型,而该部门未能及时跟上步伐,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才导致了业绩下滑。基于这样的高维度洞察,解决办法可能就是重新调整部门资源、优化业务方向以适应新战略,而不只是督促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这么简单。
实际办法
- 找业务经理沟通,重新梳理业务;
- 找领导沟通此事,看是否有其他方案;
2. 分解为更细小的粒度(正确的做事)
- 含义及优势:
很多复杂问题一开始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庞大且让人无从下手的整体,将其分解为更细小的粒度,就是把这个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简单的子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和处理每个子问题,避免被问题的整体难度所吓倒。而且,当各个子问题都得到解决后,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应用示例:
以软件开发项目为例,如果要开发一款功能复杂的大型软件,直接去思考如何实现整个软件会让人感觉千头万绪。这时,可以按照功能模块将其分解,比如分为用户登录注册模块、核心业务功能模块、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界面交互模块等等。进一步地,每个模块又可以继续细分,像用户登录注册模块可以细分为账号验证、密码加密、短信验证码发送等更小的子问题。开发团队就可以针对这些细分后的子问题安排专人负责,逐一攻克,最终完成整个软件的开发。
尝试可能解决问题的每个粒度
- 列出所有的步骤和可能的环节;
- 检测之前步骤中可能的漏项、错误项;
- 优化、重做2.检测出的步骤;
- 多次重复1.2.3.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