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の総括】设计模式之原型模式(实例分析)

一、基本实现方式
1.创建通用原型接口,定义用于拷贝/克隆的方法(clone)。
这里创建通用接口,以便后文演示两种克隆方法的实现方式,这个原型也可以创建成一个抽象类。

public interface Prototype {

	public void setAttr(String attr);

	public String getAttr();

	public Prototype clone();
}

2.一般方式创建具体原型类:创建一个新的同类型对象,将自身的属性复制给新对象,最后返回这个新对象。
读者可能发现,这种实现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是代码量可能过大,有多少属性就需要使用多少次Setter。
同时代码缺乏灵活性,新增或删除成员属性时都需要对具体原型类的克隆方法进行修改。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A implements Prototype {

	private String attr;

	public void setAttr(String attr) {
		this.attr = attr;
	}
	public String getAttr() {
		return this.attr;
	}

	public Prototype clone() {

		Prototype prototype = new ConcretePrototypeA();
		prototype.setAttr(this.attr);

		return prototype;
	}
}

3.其它方式创建具体原型类:
在Java中有一个概念,所有的Java类都继承自java.lang.Object,Object类中提供一个clone()方法,可以将Java对象复制一份并返回。
原型模式则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将实现克隆的过程简单化。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Java自带的clone()方法时需要实现一个标识接口Cloneable,表示这个Java类支持被复制。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接口Cloneable只是起到标识的作用,相关用法可再深入探究。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B implements Prototype, Cloneable {

	private String attr;

	public void setAttr(String attr) {
		this.attr = attr;
	}

	public String getAttr() {
		return this.attr;
	}

	public Prototype clone() {

		Object object = null;
		try {

			object = super.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xception) {

			System.err.println("Not support cloneable");
		}

		return (Prototype) object;
	}
}
4.创建用于测试的客户端类
输出结果不难猜测,代码中注释对应输出内容。至此可以理解:原型模式将重复创建具体原型类的代码封装进了具体原型类的克隆方法里,
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其它场合亦是如此)多次创建同一个类型对象时的操作。这也就很好理解原型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的定义。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totype obj1 = new ConcretePrototypeA();
		/*Prototype obj1 = new ConcretePrototypeB();*/
		obj1.setAttr("Sunny");
		Prototype obj2 = obj1.clone();

		System.out.println(obj1.getAttr());	//Display:Sunny 
		System.out.println(obj2.getAttr());	//Display:Sunny
		System.out.println(obj1 == obj2);	//Display:false
	}
}

二、浅克隆和深克隆

在浅克隆中,如果原型对象的成员变量是值类型,将复制一份给克隆对象;
如果原型对象的成员变量是引用类型,则将引用对象的地址复制一份给克隆对象,也就是说原型对象和克隆对象的成员变量指向相同的内存地址。
简单来说,在浅克隆中,当对象被复制时只复制它本身和其中包含的值类型的成员变量,而引用类型的成员变量并没有被复制。
在深克隆中,无论原型对象的成员变量是值类型还是引用类型,都将复制一份给克隆对象。
前文实例中的克隆方法均为浅克隆方式,以下演示深克隆方式。

1.创建一个演示用的Bean类作为原型对象的引用类形的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Attachm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public void download() {
		System.out.println("Name is " + name);
	}
}

2.创建原型对象
在Java语言中,如果需要实现深克隆,可以通过序列化(Serialization)等方式来实现。
序列化就是将对象写到流的过程,写到流中的对象是原有对象的一个拷贝,而原对象仍然存在于内存中。
通过序列化实现的拷贝不仅可以复制对象本身,而且可以复制其引用的成员对象,因此通过序列化将对象写到一个流中,再从流里将其读出来,可以实现深克隆。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实现序列化的对象其类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否则无法实现序列化操作。

public class WeeklyLog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Attachment attachment;
	private String content;

	public Attachment getAttachment() {
		return attachment;
	}

	public void setAttachment(Attachment attachment) {
		this.attachment = attachment;
	}

	public void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this.content;
	}

	// 使用序列化技术实现深克隆
	public WeeklyLog deepClone()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OptionalDataException {

		// 将对象写入流中
		ByteArrayOutputStream bao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bao);
		oos.writeObject(this);

		// 将对象从流中取出
		ByteArrayInputStream bis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ao.toByteArray());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bis);
		return (WeeklyLog) ois.readObject();
	}
}

3.创建用于测试的客户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eeklyLog log_previous, log_new = null;
		
		log_previous = new WeeklyLog();
		Attachment attachment = new Attachment();
		log_previous.setAttachment(attachment);	


		try {
			log_new = log_previous.deepClone();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err.println("fail clone !");
		}


		System.out.println("Whether or not the same ? " 		//Display:false
				+ (log_previous == log_new));	


		System.out.println("Whether or not the same ? "		//Display:false
				+ (log_previous.getAttachment() == log_new.getAttachment()));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无需通过显式的实例化过程。原型模式通过克隆(clone)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从而避免了使用传统的构造函数创建对象的开销。 在C++中,原型模式可以通过实现一个可克隆接口(通常称为原型接口)来实现。这个接口通常包含一个克隆方法,用于复制当前对象并返回一个新的副本。派生类可以实现这个接口来定义自己的克隆逻辑。 以下是原型模式的一般实现步骤: 1. 创建一个原型接口(或基类): ``` class Prototype { public: virtual Prototype* clone() const = 0; virtual void setAttributes(...) = 0; virtual void print() const = 0; }; ``` 2. 实现原型接口的具体类(或派生类): ``` class ConcretePrototype : public Prototype { private: // 在派生类中定义特定的属性 // ... public: Prototype* clone() const override { return new ConcretePrototype(*this); } void setAttributes(...) override { // 设置属性值 } void print() const override { // 打印属性值 } }; ``` 3. 在客户端代码中使用原型模式: ``` Prototype* original = new ConcretePrototype(); original->setAttributes(...); Prototype* clone = original->clone(); clone->print(); delete original; delete clone; ``` 通过使用原型模式,我们可以避免在每次创建对象时重复执行初始化的过程,提高了对象的创建效率。此外,原型模式还允许我们在运行时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对象的属性,并通过克隆来创建新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原型类时,需要确保所有成员变量都能正确地被拷贝(或克隆)。有时候可能需要自定义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运算符来实现深拷贝,以避免浅拷贝带来的问题。 总结起来,原型模式通过克隆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提供了一种简单且灵活的对象创建方式。它适用于那些对象的创建过程比较复杂或开销较大的情况下。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