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模式,允许将请求沿着处理者对象的链传递,直到某个对象处理它。这种模式降低了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同时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性。文章详细介绍了模式的定义、特点、实例(如聚餐费用审批流程)、与观察者模式的对比,以及其优缺点。通过责任链模式,可以清晰地组织和分配请求处理,但过长的链可能导致性能问题和调试困难。

一、责任链模式

定义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的行为模式。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他为止。

特点

1)接收请求的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对象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2)这些对象可处理请求,也可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该请求。

责任链模式涉及到的角色如下所示:

- 抽象处理者角色: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或者抽象类,提供了处理请求的的方法和设置下一个处理者的方法。

- 具体处理者角色:实现或者继承抽象这角色,具体逻辑根据实际的架构来定。

二、实例

来考虑这样一个功能:申请聚餐费用的管理。

很多公司都是这样的福利,就是项目组或者是部门可以向公司申请一些聚餐费用,用于组织项目组成员或者是部门成员进行聚餐活动。

申请聚餐费用的大致流程一般是:由申请人先填写申请单,然后交给领导审批,如果申请批准下来,领导会通知申请人审批通过,然后申请人去财务领取费用,如果没有批准下来,领导会通知申请人审批未通过,此事也就此作罢。

不同级别的领导,对于审批的额度是不一样的,比如,项目经理只能审批500元以内的申请;部门经理能审批1000元以内的申请;而总经理可以审核任意额度的申请。

也就是说,当某人提出聚餐费用申请的请求后,该请求会经由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之中的某一位领导来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提出申请的人并不知道最终会由谁来处理他的请求,一般申请人是把自己的申请提交给项目经理,或许最后是由总经理来处理他的请求。

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来实现上述功能:当某人提出聚餐费用申请的请求后,该请求会在 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 这样一条领导处理链上进行传递,发出请求的人并不知道谁会来处理他的请求,每个领导会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来判断是处理请求还是把请求交给更高级别的领导,只要有领导处理了,传递就结束了。

需要把每位领导的处理独立出来,实现成单独的职责处理对象,然后为它们提供一个公共的、抽象的父职责对象,这样就可以在客户端来动态地组合职责链,实现不同的功能要求了。

先来看抽象处理者角色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
       * 持有下一个处理请求的对象
       */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 null;
      /**
       * 取值方法
      */
     public Handler getSuccessor() {
         return successor;
     }
    /**
      * 设置下一个处理请求的对象
      */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
      * 处理聚餐费用的申请
      * @param user    申请人
      * @param fee    申请的钱数
      * @return        成功或失败的具体通知
      */
     public abstract String handleFeeRequest(String user , double fee);
 }

下面是具体处理者角色,继承抽象处理者角色。

public class ProjectManager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handleFeeRequest(String user, double fee) {     
        String str = "";
        //项目经理权限比较小,只能在500以内
        if(fee < 500)
        {
            //为了测试,简单点,只同意张三的请求
            if("张三".equals(user))
            {
                str = "成功:项目经理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else
            {
                //其他人一律不同意
                str = "失败:项目经理不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
        }else
        {
            //超过500,继续传递给级别更高的人处理
            if(getSuccessor() != null)
            {
                return getSuccessor().handleFeeRequest(user, fee);
            }
        }
        return str;
    }
}

public class DeptManager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handleFeeRequest(String user, double fee) {
        
        String str = "";
        //部门经理的权限只能在1000以内
        if(fee < 1000)
        {
            //为了测试,简单点,只同意张三的请求
            if("张三".equals(user))
            {
                str = "成功:部门经理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else
            {
                //其他人一律不同意
                str = "失败:部门经理不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
        }else
        {
            //超过1000,继续传递给级别更高的人处理
            if(getSuccessor() != null)
            {
                return getSuccessor().handleFeeRequest(user, fee);
            }
        }
        return str;
    }

}

public class GeneralManager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handleFeeRequest(String user, double fee) {
        
        String str = "";
        //总经理的权限很大,只要请求到了这里,他都可以处理
        if(fee >= 1000)
        {
            //为了测试,简单点,只同意张三的请求
            if("张三".equals(user))
            {
                str = "成功:总经理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else
            {
                //其他人一律不同意
                str = "失败:总经理不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
        }else
        {
            //如果还有后继的处理对象,继续传递
            if(getSuccessor() != null)
            {
                return getSuccessor().handleFeeRequest(user, fee);
            }
        }
        return str;
    }

}

来看客户端如何实现: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先要组装责任链
        Handler h1 = new GeneralManager();
        Handler h2 = new DeptManager();
        Handler h3 = new ProjectManager();
        h3.setSuccessor(h2);
        h2.setSuccessor(h1);
        
        //开始测试
        String test1 = h3.handleFeeRequest("张三", 300);
        System.out.println("test1 = " + test1);
        String test2 = h3.handleFeeRequest("李四", 300);
        System.out.println("test2 = " + test2);
        System.out.println("---------------------------------------");
        
        String test3 = h3.handleFeeRequest("张三", 700);
        System.out.println("test3 = " + test3);
        String test4 = h3.handleFeeRequest("李四", 700);
        System.out.println("test4 = " + test4);
        System.out.println("---------------------------------------");
        
        String test5 = h3.handleFeeRequest("张三", 1500);
        System.out.println("test5 = " + test5);
        String test6 = h3.handleFeeRequest("李四", 1500);
        System.out.println("test6 = " + test6);
    }

}

可以看到在客户端中的重点是设置下一级的处理者,这样多个处理者对象就会形成一条链。运行客户端,结果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fy3AzA2i-1630251396379)(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90920(赵聪-责任链模式)]\新建文件夹\1568600343897.png)

三、扩展

责任链模式VS观察者模式

责任链模式和观察者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传递责任链模式是一级一级的传递,形成一条链,链节点(处理者)之间是存在传递关系的。而观察者模式的被观察者向观察者们的传递,并不是具体观察者之间的传递,观察者之间是不存在关联的。拿这次实战来说,在责任链模式中是请求从项目经理到部门经理再到总经理,有层级关系,而对于观察者模式是从被观察者部门成员发出,作为观察者的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总经理都会收到部门成员的通知,是扩散式的,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总经理并没有层级关系。这是责任链模式和观察者模式的区别,也是责任链模式的核心。

四、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1)降低耦合度:客户端不需要知道请求由哪个处理者处理,而处理者也不需要知道处理者之间的传递关系,由系统灵活的组织和分配。

2)良好的扩展性:增加处理者的实现很简单,只需重写处理请求业务逻辑的方法。

缺点

1)请求会从链头发出,直到有处理者响应,在责任链比较长的时候会影响系统性能。

2)请求递归,调试排错比较麻烦。

总结

责任链模式在实际项目中可以用到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会员等级系统,会员等级之间构成一条链,用户发起一个请求,系统只要把请求分发到责任链模式的入口,直到传递到与用户会员匹配的等级,这样各个会员等级的业务逻辑就会变成很清晰。这篇折腾了很久,主要是想把责任链的核心阐述清楚,让大家能够容易理解,也让我重新思考了责任链模式的核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