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读后感——03(下)

一、分析例子一

// n表示数组array的长度
int find(int[] array, int n, int x) {
  int i = 0;
  int pos = -1;
  for (; i < n; ++i) {
    if (array[i] == x) {
       pos = i;
       break;
    }
  }
  return pos;
}

以上是一个在一个无序的序列中寻找一个元素的算法,算法执行次数最多或者说核心部分是for循环里的代码,要计算时间复杂度就需要计算核心代码被执行的次数。核心算法的执行次数是随机的只和x是否在序列中和x在序列中的位置有关,x的位置越靠前,代码被执行的次数越少,反之越多。所以不能直接用上一节课的方法来计算算法的执行次数。在这种情况下算法的执行次数等于平均执行次数:

(每一种情况指的是待查找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

平均执行次数 = 所有的情况的可能执行次数之和 / 所有的情况之和

设数据的规模是n

单种情况的可能执行次数 = 单种情况的执行次数 x 这种情况的出现概率

在队列中和不再队列中的概率分别为1/2,每种情况的概率为1/n

这种情况的出现概率 = 1/2n

所有的情况的可能执行次数之和 = 单种情况的可能执行次数之和

推导过程:

平均执行次数  = (3n+1)/4

 

二、最好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和平均时间复杂度

最好时间复杂度:在数据源极端符合某一条件的情况下算法的效率最高

最坏时间复杂度:在数据源极端不符合某一条件的情况下算法的效率最低

平均时间复杂度:在数据源所有情况下的算法的效率的加权平均值

三、例子分析

// array表示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
 // 代码中的array.length就等于n
 int[] array = new int[n];
 int count = 0;
 
 void insert(int val) {
    if (count == array.length) {
       in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um = sum + array[i];
       }
       array[0] = sum;
       count = 1;
    }

    array[count] = val;
    ++count;
 }

每一次O(n)的插入操作,都会跟着n-1次O(1)的插入操作,所以把耗时多的那次操作均摊到接下来的n-1次耗时少的操作上,均摊下来,这一组连续的操作的均摊时间复杂度就是O(1)

四、均摊时间复杂度

核心代码的执行次数有一定的规律的变化,如多次O(1)后是个别O(n),可以把O(n)均摊到O(1)代码上,认为时间复杂度是O(1)

五、总结

如果核心代码的执行次数不仅和规模还和数据源的结构有关,如顺序,那么适合用平均时间复杂度分析,结果一般是最坏情况的时间复杂度。

如果核心代码的执行次数的呈现一个循环的规律,如多次O(1)后是个别O(n)然后循环,那么适用均摊时间复杂度,结果一般是最好的情况,如O(1)

图片来自极客时间 王争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