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艰苦的高中岁月
(一)乡镇高中生活的艰难困苦
上世纪 70 年代的乡镇高中生活充满了艰难困苦。那时的城乡差距极大,在乡镇高中住读的我们,每周都要从家里背着一包包谷面和一瓶咸菜去学校。学校的伙食单一,每天就靠着这些简单的食物充饥。学习条件也十分简陋,教室破旧,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课余生活更是单调乏味,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娱乐设施。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挑战。
(二)无奈的逃学之举
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我实在找不到坚持上学的理由。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湿毛巾捆着脑袋睡了一夜,第二天果然感冒了。学校派了另外两名同学把我送回家。回到家后,我开始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家人似乎也默认了我的行为。大概四周后,老师来家访了。老师告诉我,我在月考中考了全年级第九名,说我考学很有希望。这下父母不干了,他们决定把我送回学校。在那个年代,考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父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不会轻易让我放弃学业。而我,也在父母和老师的劝说下,重新回到了学校。
二、考学之路的波折
(一)月考惊喜与家人态度转变
老师的家访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我那原本迷茫的未来。当老师告诉家人我月考考了全年级第九名,并且强调考学有希望时,家人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他们对我逃学的行为虽未强烈反对,但也充满了无奈。然而,这一刻,他们看到了我改变命运的可能。父母立刻决定把我送回学校,他们深知,在那个年代,考学是摆脱农村艰苦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不希望我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我在家人的期望下,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
(二)七十年代考大学之难
上世纪 70 年代考大学可谓难如登天。在那个时期,大学招生方式复杂多变。前期大学停止招生,根本没有上大学的可能。到了 70 年代中期,大学恢复招生采取推荐制,要经上级推荐,这个机会十分难得。70 年代后期恢复高考,当时已经积累了多年的考生,竞争异常激烈。复习条件也极差,很多考生手里的复习资料都很少,普遍的做法是大家凑一套复习资料,甚至要靠手抄。而且当时的教学环境简陋,照明用小灯泡或灯管,根本没有台灯,冬天只能靠火炕和火盆取暖。录取率更是低得惊人,1977 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 570 多万人,而最终录取的人数只有 27 万余人,录取率仅为 4.8%。相比现在的高考录取率,简直是天壤之别。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每一个怀揣大学梦的人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有一丝希望考上大学。
三、逆袭人生
(一)努力考取大学
在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新回到了学校。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的未来,也为了不辜负家人和老师的期望。我每天早起晚睡,利用一切时间学习。课堂上,我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我主动找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方法。虽然学习条件依然艰苦,但我心中有了目标,便不再觉得那么难熬。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终于成功考取了大学。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豪。我知道,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从此我将踏上新的征程。
(二)央企省级企业副总工之路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家央企工作。刚开始,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我深知,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就必须不断努力。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勇于担当,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我也逐渐得到了晋升的机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成为了央企省级企业的副总工。在这个岗位上,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我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我感慨万千。从一个乡镇高中的逃学生,到如今的央企省级企业副总工,我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