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点阵分为共阳型和共阴型,但我不真么认为,我觉得共阳和和共阴其实是接线的方法
如果把所有阳级接到一个电源上,由阴极控制亮灭,就称之为共阳
如果把所有阴极接到一个地线上,由阳极控制亮灭,就称之为共阴
但在单片机运用点阵显示汉字或数字(也就是二维)的实际中,不会采用共阳阳极或共阴极,因为那样只会使一行或一列的灯亮灭,
我认为考虑共阳或者共阴,不如考虑阳极控制的是行还是列实际些,至少可以确定点阵如何摆放来实现预期效果
但不管阳极入口管控的是列,还是行(管控的是行还是列其实与摆放位置有关,如果默认下图摆放模式,就会唯一确定管控到底是行还是列)。
在下面的实例介绍引脚中阳极管控的是行,也就是行共阳,列共阴
而在proteus中阳极管控的是列,也就是列共阳,行共阴
今天介绍8*8点阵的引脚及其功能(以proteus的图为实物图举例)
拿到一个8*8点阵,会像下图一样,有上八个和下八个引脚,但是控制行和列的,并不是按照顺序排列的
下面我将对其引脚功能进行介绍
将一个8*8点阵正对自己,印有字(在点阵的侧面)的朝上,大概就是下图的意思
然后我将上8个从左到右命名为1~8,下八个命名为A~H(只是方便我辨识是哪个引脚做的标识,真正的引脚标识大家可以上网自己找)
由上向下为1~8行
由左向右为1~8列
然后将功能介绍给大家
引脚名称 | 功能 |
1 | 阳极,控制第6行 |
2 | 阳极,控制第3行 |
3 | 阴极,控制第四列 |
4 | 阳极,控制第1行 |
5 | 阴极,控制第六列 |
6 | 阴极,控制第七列 |
7 | 阳极,控制第2行 |
8 | 阳极,控制第4行 |
A | 阳极,控制第8行 |
B | 阴极,控制第五列 |
C | 阴极,控制第三列 |
D | 阳极,控制第5行 |
E | 阴极,控制第八列 |
F | 阳极,控制第7行 |
G | 阴极,控制第二列 |
H | 阴极,控制第一列 |
也可以按照点亮的顺序来, 以坐标形式列出来,第一个为阳极,第二个为阴极
| 第一列 | 第二列 | 第三列 | 第四列 | 第五列 | 第六列 | 第七列 | 第八列 |
(4,H) | (4,G) | (4,C) | (4,3) | (4,B) | (4,5) | (4,6) | (4,E) | |
第二行 | (7,H) | (7,G) | (7,C) | (7,3) | (7,B) | (7,5) | (7,6) | (7,E) |
第三行 | (2,H) | (2,G) | (2,C) | (2,3) | (2,B) | (2,5) | (2,6) | (2,E) |
第四行 | (8,H) | (8,G) | (8,C) | (8,3) | (8,B) | (8,5) | (8,6) | (8,E) |
第五行 | (D,H) | (D,G) | (D,C) | (D,3) | (D,B) | (D,5) | (D,6) | (D,E) |
第六行 | (1,H) | (1,G) | (1,C) | (1,3) | (1,B) | (1,5) | (1,6) | (1,E) |
第七行 | (F,H) | (F,G) | (F,C) | (F,3) | (F,B) | (F,5) | (F,6) | (F,E) |
第八行 | (A,H) | (A,G) | (A,C) | (A,3) | (A,B) | (A,5) | (A,6) | (A,E) |
比如点亮三行四列,找到定义的2,3口,在2口输入高电平。三口输入低电平,就能使三行四列的灯点亮
如果要点亮一排,比如第一列,就要将H引脚接地,全部阳极(4、7、2、8、D、1、F、A)接高电平
如果点亮一行,比如第四行,8阴极送接入高电平,将全部阴极(H、G、C、3、B、5、6、E)接地
顺便说一句,在proteus仿真中,8*8点阵的引脚已经排好,上八个是阳极,管控列,下八个是阴极,管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