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
黄帝:古华夏部落首领
岐伯:上古黄帝时期的医学家,被称为“中华医学鼻祖”。
《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分《素问》和《灵枢shū》两部分,相传为黄帝创作。
《素问》: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于岐伯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译】
上古:远古时代
天真: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译】
从前有一位黄帝,生下来就十分聪慧,年幼就能说会道,少年时对周围事物有很强的的理解力,长大后敦实又敏捷,到成年时当上天子。
他向天师岐伯请教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都能活到一百岁,而且行动中还看不出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才到五十岁,行动就已经衰老了,这是时代不同导致的,还是现在的人违背了养生规律造成的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译】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了解养生的道理,他们能效法于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身体,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轻易使身心透支,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活到他们应该到的寿数,到一百岁以后才去世。
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当作水一样纵饮无度,用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度过日常生活,乘着酒兴纵意房事,因过度色欲而耗竭精气,造成真元耗散,不懂得要保持精气旺盛,经常过分使用精神,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了养生的规律来获取快乐,作息全无规律,所以才到五十岁就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译】
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他的子民:对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谨慎躲避;清心寡欲,使体内真气畅通,使肾精和心神固守在体内,这样,疾病又怎么会出现呢?
所以那时的人都能心志安闲且少欲望,心境安定且不忧虑,形体劳动而不疲倦,真气从容而顺调,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所以都认为吃的食物非常甘美,穿着的衣服非常舒适,对所处的环境感到安乐,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羡慕嫉妒,这样的人民才称得是朴实。
对这些朴实的人民来讲,肉体上的欲望不能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论的想法也不能扰乱他们的心态,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有才能的,都能追求内心的安定,不因外物的得失而忧虑,所以才能符合养生之道。因此,年龄超过一百岁而行动不显衰老的人,是因为他们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才能避免身体不会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