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中的static关键字

C++的static有两种用法: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前者应用于普通变量和函数,不涉及类;后者主要说明static在类中的作用。

一、面向过程设计中的static

1、静态全局变量

在全局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全局变量。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全局变量的例子,如下:

01. //Example 1
02. #include <iostream.h>
03. void fn();
04.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05. void main()
06. {
07. n=20;
08. cout<<n<<endl;
09. fn();
10. }
11.  
12. void fn()
13. {
14. n++;
15. cout<<n<<endl;
16. }

静态全局变量有以下特点:

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

未经初始化的静态全局变量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自动变量的值是随机的,除非它被显式初始化);

静态全局变量在声明它的整个文件都是可见的,而在文件之外是不可见的; 

静态变量都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包括后面将要提到的静态局部变量。对于一个完整的程序,在内存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图:

代码区
全局数据区
堆区
栈区

一般程序的由new产生的动态数据存放在堆区,函数内部的自动变量存放在栈区。自动变量一般会随着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静态数据(即使是函数内部的静态局部变量)也存放在全局数据区。全局数据区的数据并不会因为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Example 1中的代码中将

1.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改为

1. 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程序照样正常运行。

的确,定义全局变量就可以实现变量在文件中的共享,但定义静态全局变量还有以下好处:

静态全局变量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变量,不会发生冲突;

您可以将上述示例代码改为如下:


01.
//Example 2
02. //File1
03. #include <iostream.h>
04. void fn();
05.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06. void main()
07. {
08. n=20;
09. cout<<n<<endl;
10. fn();
11. }
12.  
13. //File2
14. #include <iostream.h>
15. extern int n;
16. void fn()
17. {
18. n++;
19. cout<<n<<endl;
20. }

编译并运行Example 2,您就会发现上述代码可以分别通过编译,但运行时出现错误。试着将

1.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改为

1. 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再次编译运行程序,细心体会全局变量和静态全局变量的区别。

2、静态局部变量

在局部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局部变量。

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局部变量的例子,如下:

01. //Example 3
02. #include <iostream.h>
03. void fn();
04. void main()
05. {
06. fn();
07. fn();
08. fn();
09. }
10. void fn()
11. {
12. static n=10;
13. cout<<n<<endl;
14. n++;
15. }

通常,在函数体内定义了一个变量,每当程序运行到该语句时都会给该局部变量分配栈内存。但随着程序退出函数体,系统就会收回栈内存,局部变量也相应失效。

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在两次调用之间对变量的值进行保存。通常的想法是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来实现。但这样一来,变量已经不再属于函数本身了,不再仅受函数的控制,给程序的维护带来不便

静态局部变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静态局部变量保存在全局数据区,而不是保存在栈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调用,直到下次赋新值。

静态局部变量有以下特点:

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

静态局部变量在程序执行到该对象的声明处时被首次初始化,即以后的函数调用不再进行初始化;

静态局部变量一般在声明处初始化,如果没有显式初始化,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

它始终驻留在全局数据区,直到程序运行结束。但其作用域为局部作用域,当定义它的函数或语句块结束时,其作用域随之结束;

3、静态函数

在函数的返回类型前加上static关键字,函数即被定义为静态函数。静态函数与普通函数不同,它只能在声明它的文件当中可见,不能被其它文件使用。

静态函数的例子:

01. //Example 4
02. #include <iostream.h>
03. static void fn();//声明静态函数
04. void main()
05. {
06. fn();
07. }
08. void fn()//定义静态函数
09. {
10. int n=10;
11. cout<<n<<endl;
12. }

定义静态函数的好处:

静态函数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函数,不会发生冲突;

二、面向对象的static关键字(类中的static关键字)

1、静态数据成员

在类内数据成员的声明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数据成员就是类内的静态数据成员。先举一个静态数据成员的例子。

01. //Example 5
02. #include <iostream.h>
03. class Myclass
04. {
05. public:
06. Myclass(int a,int b,int c);
07. void GetSum();
08. private:
09. int a,b,c;
10. static int Sum;//声明静态数据成员
11. };
12. int Myclass::Sum=0;//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13.  
14.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15. {
16. this->a=a;
17. this->b=b;
18. this->c=c;
19. Sum+=a+b+c;
20. }
21.  
22. void Myclass::GetSum()
23. {
24. cout<<"Sum="<<Sum<<endl;
25. }
26.  
27. void main()
28. {
29. Myclass M(1,2,3);
30. M.GetSum();
31. Myclass N(4,5,6);
32. N.GetSum();
33. M.GetSum();
34.  
35. }

可以看出,静态数据成员有以下特点:

对于非静态数据成员,每个类对象都有自己的拷贝。而静态数据成员被当作是类的成员。无论这个类的对象被定义了多少个,静态数据成员在程序中也只有一份拷贝,由该类型的所有对象共享访问。也就是说,静态数据成员是该类的所有对象所共有的。对该类的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分配一次内存,供所有对象共用。所以,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的,它的值可以更新;

静态数据成员存储在全局数据区。静态数据成员定义时要分配空间,所以不能在类声明中定义。在Example 5中,语句int Myclass::Sum=0;是定义静态数据成员;

静态数据成员和普通数据成员一样遵从public,protected,private访问规则;

因为静态数据成员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属于本类的所有对象共享,所以,它不属于特定的类对象,在没有产生类对象时其作用域就可见,即在没有产生类的实例时,我们就可以操作它;

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与一般数据成员初始化不同。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的格式为:

<数据类型><类名>::<静态数据成员名>=<值>

类的静态数据成员有两种访问形式:

<类对象名>.<静态数据成员名> 或 <类类型名>::<静态数据成员名>

如果静态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允许的话(即public的成员),可在程序中,按上述格式来引用静态数据成员 ;

静态数据成员主要用在各个对象都有相同的某项属性的时候。比如对于一个存款类,每个实例的利息都是相同的。所以,应该把利息设为存款类的静态数据成员。这有两个好处,第一,不管定义多少个存款类对象,利息数据成员都共享分配在全局数据区的内存,所以节省存储空间。第二,一旦利息需要改变时,只要改变一次,则所有存款类对象的利息全改变过来了;

同全局变量相比,使用静态数据成员有两个优势

1.静态数据成员没有进入程序的全局名字空间,因此不存在与程序中其它全局名字冲突的可能性;

2.可以实现信息隐藏。静态数据成员可以是private成员,而全局变量不能;

2、静态成员函数

与静态数据成员一样,我们也可以创建一个静态成员函数,它为类的全部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类的具体对象服务。静态成员函数与静态数据成员一样,都是类的内部实现,属于类定义的一部分。普通的成员函数一般都隐含了一个this指针,this指针指向类的对象本身,因为普通成员函数总是具体的属于某个类的具体对象的。通常情况下,this是缺省的。如函数fn()实际上是this->fn()。但是与普通函数相比,静态成员函数由于不是与任何的对象相联系,因此它不具有this指针。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无法访问属于类对象的非静态数据成员,也无法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它只能调用其余的静态成员函数。下面举个静态成员函数的例子。

01. //Example 6
02. #include <iostream.h>
03. class Myclass
04. {
05. public:
06. Myclass(int a,int b,int c);
07. static void GetSum();/声明静态成员函数
08. private:
09. int a,b,c;
10. static int Sum;//声明静态数据成员
11. };
12. int Myclass::Sum=0;//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13.  
14.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15. {
16. this->a=a;
17. this->b=b;
18. this->c=c;
19. Sum+=a+b+c; //非静态成员函数可以访问静态数据成员
20. }
21.  
22. void Myclass::GetSum() //静态成员函数的实现
23. {
24. //  cout<<a<<endl; //错误代码,a是非静态数据成员
25. cout<<"Sum="<<Sum<<endl;
26. }
27.  
28. void main()
29. {
30. Myclass M(1,2,3);
31. M.GetSum();
32. Myclass N(4,5,6);
33. N.GetSum();
34. Myclass::GetSum();
35. }


关于静态成员函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出现在类体外的函数定义不能指定关键字static;

静态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访问,包括静态成员函数访问静态数据成员和访问静态成员函数;

非静态成员函数可以任意地访问静态成员函数和静态数据成员;

静态成员函数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和非静态数据成员;

由于没有this指针的额外开销,因此静态成员函数与类的全局函数相比速度上会有少许的增长;

调用静态成员函数,可以用成员访问操作符(.)和(->)为一个类的对象或指向类对象的指针调用静态成员函数,也可以直接使用如下格式:

<类名>::<静态成员函数名>(<参数表>)

调用类的静态成员函数。


  1. 栈(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 堆(heap)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malloc和new等操作实际上就是在堆中申请内存,对象使用完后要手动释放,否则只能等待程序结束时由系统回收,会产生内存泄漏。
  3. 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是存储在一起的,初始化过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同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一块相邻的区域内(bss)。此区域由系统在程序结束后释放。
  4. 文字常量区:常量字符串存放于此,在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字符常量就是像这样的 char* str=”abc”;其中的”abc”。在实际情况中,是会复用的,比如变量a和b都赋值为”abc”则实际上他们指向同一块地址。
  5. 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

********************************************************************************************************************************************************************

**********************************************************************************************************************************************************************

**********************************************************************************************************************************************************************

**********************************************************************************************************************************************************************

**********************************************************************************************************************************************************************/

1、什么时候用static?
       需要一个数据对象为整个类而非某个对象服务,同时又力求不破坏类的封装性,即要求此成员隐藏在类的内部,对外不可见

2、static的内部机制:
       静态数据成员要在程序一开始运行时就必须存在。因为函数在程序运行中被调用,所以静态数据成员不能在任何函数内分配空间和初始化
       这样,它的空间分配有三个可能的地方,一是作为类的外部接口的头文件,那里有类声明;二是类定义的内部实现,那里有类的成员函数定义;三是应用程序的main()函数前的全局数据声明和定义处。
      静态数据成员要实际地分配空间,故不能在类的声明中定义(只能声明数据成员)。类声明只声明一个类的“尺寸和规格”,并不进行实际的内存分配,所以在类声明中写成定义是错误的。它也不能在头文件中类声明的外部定义,因为那会造成在多个使用该类的源文件中,对其重复定义
      static被引入以告知编译器,将变量存储在程序的静态存储区而非栈上空间,静态数据成员按定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初始化,注意静态成员嵌套时,要保证所嵌套的成员已经初始化了。消除时的顺序是初始化的反顺序

3、static的优势:
       可以节省内存,因为它是所有对象所公有的,因此,对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存储一处,供所有对象共用。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但它的值是可以更新的。只要对静态数据成员的值更新一次,保证所有对象存取更新后的相同的值,这样可以提高时间效率。

(a)不能将静态成员函数定义为虚函数

(b)由于静态成员声明于类中,操作于其外,所以对其取地址操作,就多少有些特殊,变量地址是指向其数据类型的指针 ,函数地址类型是一个“nonmember函数指针”。

(c)由于静态成员函数没有this指针,所以就差不多等同于nonmember函数,结果就

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成为一个callback函数,使得我们得以将C++和C-based X W
indow系统结合,同时也成功的应用于线程函数身上。

        (d)static并没有增加程序的时空开销,相反她还缩短了子类对父类静态成员的访问
时间,节省了子类的内存空间。
        (e)静态成员初始化与一般数据成员初始化不同:
        (f)初始化在类体外进行,而前面不加static,以免与一般静态变量或对象相混淆;
       初始化时不加该成员的访问权限控制符private,public等;
           初始化时使用作用域运算符来标明它所属类;
       (g)为了防止父类的影响,可以在子类定义一个与父类相同的静态变量,以屏蔽父类的影响。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说静态成员为父类和子类共享,但我们有重复定义了静态成员,这会不会引起错误呢?不会,我们的编译器采用了一种绝妙的手法:name-mangling 用以生成唯一的标志

 

静态数据成员

  在类中,静态成员可以实现多个对象之间的数据共享,并且使用静态数据成员还不会破坏隐藏的原则,即保证了安全性。因此,静态成员是类的所有对象中共享的成员,而不是某个对象的成员。
   初始化时使用作用域运算符来标明它所属类
   静态数据成员是静态存储的,它是静态生存期,必须对它进行初始化

静态成员函数

如果静态成员函数中要引用非静态成员时,可通过对象来引用(比如函数的参数是void * pM,而传给该函数的是this指针。在函数体中再进行类型转换)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Point
{
public:
 void output()
 { 
 }
 static void init()
 
  x = 0;
  y = 0;
 }
private:
 static int x;
 static int y;
};
void main( void )
{
 Point::init();
}
编译:
Linking...
test.obj : error LNK2001: unresolved external symbol "private: static int Point::y" 
test.obj : error LNK2001: unresolved external symbol "private: static int Point::x" 
Debug/Test.exe : fatal error LNK1120: 2 unresolved externals
执行 link.exe 时出错.
可以看到编译没有错误,连接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静态的成员变量要进行初始化,可以这样: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Point
{
public:
 void output()
 { 
 }
 static void init()
 { 
  x = 0;
  y = 0;
 }
private:
 static int x;
 static int y;
};
int Point::x = 0;
int Point::y = 0;
void main( void )
{
 Point::init();
}
在静态成员数据变量初始化之后就不会出现编译错误了

再看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Point
{
public:
 void output()
 { 
 }
 static void init()
 { 
  x = 0;
  y = 0;
 }
private:
 static int x;
 static int y;
};
void main( void )
{
}
编译没有错误,为什么?
即使他们没有初始化,因为我们没有访问x,y,所以编译不会出错。

C++会区分两种类型的成员函数:静态成员函数和非静态成员函数。这两者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是,静态成员函数不接受隐含的this自变量。所以,它就无法访问自己类的非静态成员。

在某些条件下,比如说在使用诸如pthread(它不支持类)此类的多线程库时,就必须使用静态的成员函数,因为其地址同C语言函数的地址兼容。这种铜限制就迫使程序员要利用各种解决办法才能够从静态成员函数访问到非静态数据成员。

第一个解决办法是声明类的所有数据成员都是静态的。运用这种方式的话,静态的成员函数就能够直接地访问它们,例如: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 instance();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 p;
  static Lock lock;
};


Singleton * Singleton::instance()
{
 lock.getlock(); // fine, lock is static
 if (!p)
  p=new Singleton;
 lock.unlock();
 return p;
}

这种解决方法不适用于需要使用非静态数据成员的类

访问非静态数据成员

将参照传递给需要考量的对象能够让静态的成员函数访问到对象的非静态数据:

class A
{
public:
  
static void func(A & obj);
  int getval() const; //non-static member function
private:
 intval;
};

静态成员函数func()会使用参照obj来访问非静态成员val

voidA::func(A & obj)
{
  int n = 
obj.getval();
}

将一个参照或者指针作为静态成员函数的自变量传递,就是在模仿自动传递非静态成员函数里this自变量这一行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