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EO星座星间链路

原文链接:2018全球航天年中报告(二)浅谈LEO星座星间链路-LASA鹏

        2018上半年,Iridium NEXT发射了15颗卫星(分为2组发射,即41-50编组和51-55编组),该系统因具备星间链路等因素,在LEO星座中格外惹人关注。目前在研的SpaceX公司的StarLink星座预计设置星间链路,且为激光链路;而在建的OneWeb系统却不设置LEO星座内的星间链路。各大LEO星座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那么星间链路到底有何优劣呢?

        星间链路凭借其通信和测控等技术优势,比较适合不便全球布站的LEO星座,而且星间链路的抗毁性强,可以不依赖地面独立组网通信,扩大了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面蜂窝网的漫游问题。

        据LASA鹏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正在设计的几个LEO星座都计划采用星间链路,既然这么热闹,那就不妨泼些冷水,先来谈谈星间链路的bugs:

        1、“僧多粥少,粳米难吃”。星间链路可用的微波频率资源固定且有限,难以满足若干个大规模星座的宽带星间链路使用,这好比“僧多粥少”;而激光链路虽然带宽较宽,但其受空间光照等因素影响较大,链路可用度较低,这就是“粳米难吃”。

        2、“小庙装不下大佛,尤其是金装的大佛”。星间链路的天线或激光终端需要较为复杂的捕捉、跟踪、瞄准伺服机构和控制器,因此在低轨较小卫星平台上较难以同时安装多副星间链路天线或终端,用句俗语就是“小庙装不下大佛”。如果说常规天线是大佛,那么相控阵天线就算得上是“金装的大佛”。虽然可以选择相控阵天线,但问题在于这类天线的昂贵费用和使用寿命等因素,限制了大规模构建星座的实际使用价值。

        3、“再靠近一点点,你就跟我走”。星间链路工作时,可会与同一个星座中的其他链路或者与其他星座的星间链路产生干扰,导致各方的通信链路受到影响,LASA鹏甚至看到过尺寸较小波束极宽的所谓星间链路天线,这种宽波束的干扰就正如那句歌词所唱的,只要星间链路一干扰,别的信号跟着跑。

        4、“敢问路在何方,贫僧怎会知道”。对于规模较大的星座,星间链路的路由选择注定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加之LEO卫星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变化,因此需要时刻更新路由表,由星上完成该工作则极大地增大了卫星的复杂程度和研制难度,同时降低了卫星对技术升级更新的适应性。LASA鹏认为,这是目前LEO星座星间链路最核心的bug!

        5、“西天取经路迢迢,全靠白马蹄朝西”。针对LEO卫星的特色,星间链路需要考虑类似移动性管理问题,每颗卫星的星间链路如何及时切换到恰当的、临近的卫星波束,从而建立通信通道,这不仅是路由选择的问题,还需要天线和捕跟等相关机构密切配合。

        6、“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不一定能取悦凯撒”。既然通过星间链路可以在大气层外编制一张通信网络,那么通信数据的来龙去脉该如何监管,如何确保数据精准到达目的地而不被“窃取”,如何精确掌握业务信息的传输途径,这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这种条条大路通罗马,凯撒大帝肯定不能被取悦!

        7、“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延时不简单”。接下来该聊一聊延时问题,如果我们单独来比较一条LEO和GEO的延时,不用算也知道肯定是LEO的延时小,而LEO星座是以数量取胜,那么问题这就来了,数据在LEO星座的星间链路里穿来穿去,最终到达地面的都不知是被转过几手的东西了,这个时候还能确定的宣称LEO星座的延时小么?还不如就近落地,直接应用来的快吧。

        8、“如何逆光也清晰,怎奈太空没VIVO”。星间链路天线的指向可能变化较大,这就导致背景噪声温度的动态变化,且变化幅度可能较大,这样就会影响星间链路的正常通信,天线指向控制不当或者门限设置不当的话,要么通信阻断,要么引起自激。

       

        那么是不是说星间链路就不可取呢?当然不是。正如开篇所述的星间链路优势,只要合理设计和使用,可以充分发挥星间链路的潜力。

        1、限定使用的星间链路方式。这种模式不追求星座间可以随意建立星间链路,只与临近的卫星建立星间链路,使用转动受限的可动波束,甚至使用固定波束来建立星间链路,通过限定使用星间链路实现整个星座的最优设计,例如铱星星座。

        2、LEO/GEO中继型星间链路方式。这种模式是由LEO卫星通过星间链路与GEO卫星建立中继关系,实现LEO卫星在地面站视场外的通信服务,例如Inmarsat全球星座网络设计,LASA鹏认为OneWeb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拓展业务,是不是应该向OneWeb收取咨询费呢?

        3、其实,LASA鹏目前最好奇的是StarLink的星间链路如何设计,4425颗卫星会在83个轨道平面上运行,这样规模的星间链路设计估计会让人耳目一新吧!LASA鹏只能想起一句名言:“人间正道,至简为尊”。

 

  • 2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为满足人类对信息容量和传输速率日益增长的需求,卫星激光通信技术作为 新一代空间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及潜在市场,必将是世界各 国研究的热点。星间激光通信系统空间环境复杂、通信距离远、激光波束窄、发 射功率小,在卫星之间高效快速地建立通信链路非常困难,为攻克这一难题,本 课题对星间激光通信的若干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论文分析星间激光通信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结构组成,详细阐述工作原 理及流程。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设计确定 ATP(Acquisition,Tracking and Pointing)的功能、系统方案、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依据设计方案,分析两个 卫星激光通信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原理及过程,推导链路建立时间的表达式, 依据系统性能指标合理分配链路建立时间。基于星间激光链路方程,对链路功率 进行预算仿真,分析系统参数对链路效率及链路余量的影响,为系统参数及方案 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为了维持激光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对链路的突发中断进行 理论建模分析,确定链路中断概率与跟踪精度的关系。 论文对捕获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重点分析系统的捕获策略及重要参数指标, 并进行数值验证。对比不同的捕获方案及捕获方式,选择最适合于本课题的捕获 方案及捕获方式。对初始偏置角的标准差及捕获不确定区进行研究,建立理论模 型且进行数值分析验证。推导捕获概率的模型,分析模型组成及影响因素,并进 行数值分析,确定本课题的捕获概率。深入讨论扫描步长,为实现不同扫描路径 的高效扫描,对扫描光束的束散角同时引入伸缩因子和附加重叠因子,避免过度 重叠扫描、几何漏扫及抖动漏扫的发生。分析对比步进扫描模式、快速扫描模式 1 及快速扫描模式 2,建立相应的扫描时间间隔模型。同时对单场扫描理论和多 场扫描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为下一步螺旋扫描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论文深入研究螺旋扫描技术,优化扫描捕获方案,进一步降低链路建立时间。 理论分析不同的扫描路径,依据统计原理,推导并建立扫描捕获模型,包括等线 速等螺距的螺旋线扫描、矩形螺旋扫描、菱形螺旋扫描、六边形螺旋扫描。模型 建立时综合考虑系统参数、不同扫描场次理论、不同扫描模式的各种情况。分析 重要系统参数捕获不确定区、扫描步长、通信距离、执行机构带宽、扫描光束束 散角、探测器响应时间分别对各类模型扫描捕获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系统相关 参数,该模型既适用于有信标光的系统,也适用于无信标光的系统。不同的扫描 场次、扫描模式及扫描路径相互组合,理论对比相应模型的扫描捕获性能并进行 数值分析。为验证模型建立的正确性,论文设计了验证扫描捕获模型的试验方案,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