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模和求余运算

文章目录

被除数 dividend 用 a 表示;
除数 divisor 用 b 表示;
商 quotient 用 q 表示;
余 remainder 用 rem 表示;
模 modulo 用 mod 表示。

背景

最近在一道 Java 习题中,看到这样的一道题:

What is the output when this statement executed:
System.out.printf(-7 % 3);

正整数的取余运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于负数、实数的取余运算,确实给人很新鲜的感觉。于是我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我发现,这里面还是颇有一点可以探索的东西的。

探究

首先,看看自然数的取模运算(定义1):

如果 a 和 b 是两个自然数,b 非零,可以证明存在两个整数 q 和 r,满足 a = q*b + r0 ≤ r < b。其中,q 被称为商,r 被称为余数。

我们计算下 (-7) % 3,这个表达式正常情况下是求余数,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按自然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得到商值:-3,余数:2,且完全满足上述两个关系表达式:-7 = (-3)*3 + 20 ≤ 2 < 3

那么,各种编程语言和计算器是否是按照这样的规则计算呢?下面列举了几个程序运算的结果:

程序语句输出
C++(G++ 编译)cout << (-7) % 3;-1
Java(1.6)System.out.println((-7) % 3);-1
Python 2.6(-7) % 32
百度计算器(-7) mod 32
Google 计算器(-7) mod 32

可以看到,结果特别有意思。这个问题是百家争鸣的。看来我们不能直接把自然数的法则用在负数上。实际上,在整数范围内,自然数的求余法则并不被很多人所接受,大家大多认可的是下面的这个(定义 2):

如果 a 和 b 是两个自然数,b 非零,可以证明存在两个整数 q 和 r,满足 a = q*b + r0 ≤ |r| < |b|。其中,q 被称为商,r 被称为余数。

可以看到,上述定义导致了有负数的求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根据上述的定义,我们计算下 (-7) % 3,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按自然数的除法运算规则(定义 1),商和除数的乘积要小于等于被减数才行,但是很多程序并没有遵循定义 1的运算规则,所以依据定义 2的规则,商和除数的乘积可以大于被减数,使用上图所示的技巧计算时,商与除数的乘积必须接近被减数,然后计算得到结果,再验证定义 2的两个表达式是否成立。当然了如果你直接使用定义 2的两个表达式硬套出 pr 的值也可以,不过不推荐。

如上图所示可以得到两组结果:

  1. -3,余 2
  2. -2,余 -1

这两组结果都满足“定义 2”的表达式,也就是说 2 和 -1 都是 (-7) % 3 正确的结果,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余数是 2 还是 -1 呢?这个问题最后会给出答案。

我们把 2 和 -1 分别叫做正余数和负余数。通常,整数 a 除以整数 b 时,如果得到正余数为 r1,负余数为 r2,那么存在这样的关系:r1 = r2 + b

看完了 (-7) %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7 % (-3) 的情况。根据定义 2,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可以得到两组结果:

  1. -2,余 1
  2. -3,余 -2
语言语句输出
C++(G++ 编译)cout << 7 % (-3);1
Java(1.6)System.out.println(7 % (-3));1
Python 2.67 % (-3)-2
百度计算器7 mod (-3)-2
Google 计算器7 mod (-3)-2

从中我们看到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1. Java 紧随 C++ 的步伐,而 Python、Google、百度步调一致。难道真是物以类聚?联想一下,Google 一直支持 Python,Python 也颇有 Web 特色的感觉,而且 Google Application Engine 也用的 Python,国内的搜索引擎也不约而同地按照 Google 的定义进行运算。

  2. 可以推断,C++ 和 Java 通常会尽量让商更大一些。比如在 (-7) mod 3中,他们以 -2 为商,余数为 -1。在 Python 和 Google 计算器中,尽量让商更小,所以以 -3 为商。在 7 mod (-3) 中效果相同:C++ 选择了 3 作为商,Python 选择了 2 作为商。但是在正整数运算中,所有语言和计算器都遵循了尽量让商小的原则,因此 7 mod 3 结果为 1 不存在争议,不会有人说它的余数是 -2。

上述的认知其实是错误的,纠正如下:
Java 和 C++ 的 % 是求余运算符,求余遵循让商向 0 靠近的原则(即商向 0 方向舍入取整),也就是说求余是取 q 更趋近 0 时的 r,所以 Java 和 C++ 计算 7 % (-3) 的结果是 1,因为商 -2 更靠近 0;而 Python 的 % 是取模运算符,取模遵循让商向负无穷靠近的原则(商向无穷小方向舍入取整,向负无穷方向舍入取整),也就是说取模是取 q 更趋近无穷小(负无穷)时的 r,所以 Python、百度、谷歌输出的结果是 -2,因为 -3 更靠近负无穷的方向。

如果按照第二点的推断,我测试一下 (-7) % (-3),结果应该是前一组语言(C++,Java)返回 2,后一组返回 -1。(请注意这只是假设)

于是我做了实际测试:

语言语句输出
C++(G++ 编译)cout << -7 % (-3);-1
Java(1.6)System.out.println(-7 % (-3));-1
Python 2.6-7 % (-3)-1
百度计算器-7 mod (-3)-1
Google 计算器-7 mod (-3)-1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所有语言和计算机返回结果完全一致。

这个眼镜也白跌了,上述结果完全符合求余时商向 0 靠近的原则,取模时商向负无穷方向靠近的原则,所以都输出 -1 根本就在预料之内。

我们看下 (-7) % (-3) 的运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根据求余时商向 0 靠近的原则,取模时商向负无穷方向靠近的原则,求余和取模的商都选择 2,所以余数和模数都是 -1,结果输出的都是 -1

总结

我们由此可以总结出下面两个结论:

  1. 对于任何同号的两个整数,其取余结果没有争议,所有语言的运算原则都是使商尽可能小。
  2. 对于异号的两个整数,C++/Java语言的原则是使商尽可能大,很多新型语言和网页计算器的原则是使商尽可能小。

这个总结也是错误的。

最后总结:除法运算遵循定义 2的规则,求余是取 q 更趋近 0 时的 r,取模是取 q 更趋近负无穷的 r,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符号相同,因为取相同的商值,所以余数和模数相同,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不同,则余数和模数会不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