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以指定xx.conf配置文件创建redis容器(建议方式)
1.查找redis镜像
docker search redis
2.拉取redis镜像
docker pull redis
3.创建redis容器
docker run -itd --name myredis -p 6379:6379 -v /home/dockergz/redis/conf/redis.conf:/etc/redis/redis.conf redis 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onf --appendonly yes
redis.conf配置文件
部分配置信息
# 【重要】daemonize no 默认情况下,redis不是在后台运行的,如果需要在后台运行,把该项的值更改为yes
daemonize yes
# 【重要】指定redis运行的端口,默认是6379
port 6379
# 可用数据库数
# 默认值为16,默认数据库为0,数据库范围在0-(database-1)之间
databases 16
# save 900 1 900秒内至少有1个key被改变(那就会在900秒的时候执行rdb同步)
# save 300 10 300秒内至少有300个key被改变(那就会在900秒的时候执行rdb同步)
# save 60 10000 60秒内至少有10000个key被改变 (那就会在60秒的时候执行rdb同步)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 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持久化到rdb文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
rdbcompression yes
# RDB后,本地持久化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持久化的数据都会保存在这个文件里然后准备刷盘)
dbfilename dump.rdb
# AOF文件也会存放在这个目录下面
#
# 注意这里必须制定一个目录而不是文件
dir ./
# 设置客户端连接后进行任何其他指定前需要使用的密码。
# 警告:因为redis速度相当快,所以在一台比较好的服务器下,一个外部的用户可以在一秒钟进行150K次的密码尝试,这意味着你需要指定非常非常强大的密码来防止暴力破解
#
requirepass 123456
# 默认情况下,redis会在后台异步的把数据库镜像备份到磁盘,但是该备份是非常耗时的,而且备份也不能很频繁,如果发生诸如拉闸限电、拔插头等状况,那么将造成比较大范围的数据丢失。
# 所以redis提供了另外一种更加高效的数据库备份及灾难恢复方式。
# 开启append only模式之后,redis会把所接收到的每一次写操作请求都追加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当redis重新启动时,会从该文件恢复出之前的状态。
# 但是这样会造成appendonly.aof文件过大,所以redis还支持了BGREWRITEAOF指令,对appendonly.aof 进行重新整理。
# 你可以同时开启asynchronous dumps 和 AOF
appendonly no
# AOF文件名称 (默认: "appendonly.aof")
#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Redis支持三种同步AOF文件的策略:
#
# no: 不进行同步,系统去操作 . Faster.
# always: always表示每次有写操作都进行同步. Slow, Safest.
# everysec: 表示对写操作进行累积,每秒同步一次. Compromise.
#
# 默认是"everysec",按照速度和安全折中这是最好的。
# 如果想让Redis能更高效的运行,你也可以设置为"no",让操作系统决定什么时候去执行
# 或者相反想让数据更安全你也可以设置为"always"
#
# 如果不确定就用 "everysec".
# appendfsync always
appendfsync everysec
# appendfsync no
4.以指定xx.conf配置文件创建redis容器(建议方式)
docker run -p 6379:6379 --name redis6379 -v /home/dockergz/redis/redis8379/redis.conf:/home/dockergz/redis/redis8379/redis.conf -v /usr/local/docker/data:/data -d redis redis-server /home/dockergz/redis/redis8379/redis.conf --appendonly yes
说明:
:冒号前是宿主机地址,冒号后是容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