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时间复杂度计算

算法时间复杂度计算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是一个可以无限深入的课题。但是对于程序员来说,能够大概的评估出复杂度就已经足够用了。

在算法这个系列之前的几篇文章里,介绍了算法的使用和原理,但是我故意的将复杂度的介绍没有写上去。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这个算法复杂度介绍起来还是比较麻烦,一下子介绍不完,写在一篇里不太合适;第二是还没有想好怎么写。

现在终于可以想得差不多了,可以开工写写。我的本意是尽量写得简单易懂,但是不把概念和内容简化。这看起来颇有难度。如果说你读完了本文,还是觉得没懂。欢迎提出意见,让我能够进步一下,写得更简单一些。

什么是 算法复杂度

首先,作为一个算法来说,有两个特性:

  1. 它用来处理一定规模的数据

  2. 它处理数据 需要时间

有了这两个基础的认知,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随着数据规模的变化,算法处理数据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化

算法时间复杂度就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数据规模和时间变化的关系

比如:

假设一个算法 F,一个数据集 N;

  • 当 N 中包含 10个元素时, 使用算法 F 进行处理,需要花费 5s。

  • 当 N 中包含 30个元素时,使用算法 F 进行处理,需要花费 15s。

  • 当 N 中包含 300 个元素时,使用算法 F 进行处理,需要花费 150s。

  • ……

可以看到,随着数据规模的增长,算法处理需要的时间也在变化。如果我们想要表达这个时间变化的趋势和数据集N的关系的话,我们假设这个关系是 T(N)T(N) 我们可以写下面的一个算式:

 

T(N)=F(N)T(N)=F(N)

 

这里的 T(N)T(N) 表示了一个算法对于数据集N需要使用的时间的精确计算。

Big O 表示法

在实际上,精确计算公式是不可能被统计计算出来的,因为不同的语句,不同的操作,耗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一个公式,来表达 时间花费和数据集大小的渐近关系。

所以,在描述算法的时候,一般采用 大O(Big-O notation)表示,又称为渐进符号,

Big-O 是用于描述函数渐近行为的数学符号。更确切地说,它是用另一个(通常更简单的)函数来描述一个函数数量级的渐近上界。 -- 《维基百科》

上面的解释太玄幻。

其实简单来说,一个函数是几个项的和,每个项都能被归入到一个数量级,比如(平方、立方)。当数据集(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数量级大的变化太大,造成了数量级小的部分对函数结果的影响小到可以被忽略。

所以,我们就简单的使用数量级大的部分来替代整个函数,来简化表达。

比如:

 

T(N)=2N3+N2+1024T(N)=2N3+N2+1024

 

这个 T(N)T(N) 表达了某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我们可以将这个等式分为三个项,按照数量级大小降序:

  • A: 2N32N3

  • B: N2N2

  • C: 10241024

我们对N取几个值来分别看一下 A 、B 、C 三个部分的值:

  1. 当N=10;A=2000,B=100,C=1024

  2. 当N=100;A=2000000,B=10000,C=1024

  3. 当N=1000;A=2000000000(20亿),B=1000000(100万),C=1024

  4. 当N=10000;A=2000000000000(2兆),B=100000000(1亿),C=1024

  5. 就不计算了吧……

可以看到,当数据集变大的时候,数量级大的部分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数量级小的部分。当N增大时,A占主导,B 和 C 两个部分的值相对于A部分来说,对结果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然后,再看 A 部分,决定 A 部分大小的是 n3n3。当我们要表达一个渐进关系的时候,常数并不影响这个关系的表达,所以 A 部分中的 常数就可以忽略。

最终,变成了下面:

 

T(N)=O(N3)T(N)=O(N3)

 

这个 O(N3)O(N3) ,就是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TIPS: 上面的例子中,A部分常数是 2。可以放心的忽略。但如果是常数是 103103,忽略的话,结果就是错误的了。所以要对可能的大常数敏感。

计算代码的时间复杂度

明白了如何表示算法的复杂度。那如何计算复杂度呢?

简单计算

给出一个段简单的代码:将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值加1。

我们分析它的语句执行的次数:

img

所以这里的时间复杂度是:

 

T(N)=n+1→O(n)T(N)=n+1→O(n)

 

冒泡排序分析

再来一个例子: 计算冒泡排序的算法复杂度

void sort(int *a, int len) {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nt min = i;
        for(int j = i; j< len; j++){
            if (a[j] < a[min]) // 比较动作
                min = j;
        }
        swap(a, min, i);
    }
}

对于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来说,我们在计算复杂度的时候,是计算比较了多少次。

  • 第一次循环,比较了 N次;

  • 第二次循环,比较了 N-1次;

  • 第三次循环,比较了 N-2次;

总的比较次数就是 N+(N−1)+(N−2)+…+1N+(N−1)+(N−2)+…+1,就是N的阶加。根据阶加公式可得:

 

N∼=n(n+1)2⇒O(n2)N∼=n(n+1)2⇒O(n2)

 

那么,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2)O(n2)。

更复杂的有什么?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 算法是稳定的。什么叫稳定呢? 就是不管数据集的内容是什么样的,以什么方式来组合,算法都是以这个复杂度来运行。

拿冒泡排序来说,不管给到的原始数组是排好序的、倒序的、乱序的,比较次数都是一样的,不存在算法的最好情况和最坏情况,这样的算法叫做稳定算法。

但是比如像 快速排序、堆排序 都是不稳定的算法。因为这类算法依赖于原始数据集的内容和其内容的组合方式。例如快速排序,如果原始数组是一个接近有序的,那么它的速度会快很多,如果原始数组是倒序的,那么快排的性能会急剧的恶化。而且,快排的效率还依赖于基准数的选择。

但是,对于数据集的分析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难了,远远超过了普通程序员的能力(包括我😂),所以,这里我们就不再做数据的分析了。如果以后,我能说明白的时候,再写一篇另外的。

实例分析:快速排序复杂度

快排的文章详见 这里。快排几乎是使用最广泛的排序了,所以用它来做例子很合适。

同冒泡排序一样,快速排序是比较排序算法。我们只计算他比较的次数。

假设 n 是要排序的数据集规模,d 是递归的深度。

最好的情况

观察法

每一次递归都能分成两个子数组,大小 ≤n2≤n2,这样,递归的深度是最小的,就有:2d=n2d=n ,那么容易知道,递归深度是: d=log2nd=log2⁡n 。在每一层的递归中,快排都要将所有的元素比较一遍,所以每一层的比较次数为 nn 。那么,整体的比较次数为 n⋅log2nn⋅log2⁡n , 那么,时间复杂度就是 O(n⋅logn)O(n⋅log⁡n) 。

推理法

有一个东东叫 主定理,这个东西广泛用在了递推分治算法的复杂度计算上,具体就不说了,大家自己上 Wikipedia 上看吧。这里,我们用它来进行推导。

假设时间复杂度是 T(n)T(n) ,那么,很明显, T(1)=T(0)=O(1)T(1)=T(0)=O(1)

快排中的分治算法符合主定理的递推关系式,所以有:

 

T(n)=2T(n2)+O(n)T(n)=2T(n2)+O(n)

 

假定:

f(n)=O(n)=Θ(nlog22logkn)f(n)=O(n)=Θ(nlog2⁡2logk⁡n)

 

可得 k=0k=0 ;符合 主定理的第二种情形。

可得:

T(n)=Θ(nlog22⋅logn)⇒O(n⋅logn)T(n)=Θ(nlog2⁡2⋅log⁡n)⇒O(n⋅log⁡n)

 

最坏的情况

每一次递归,划分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中元素个数为0,另一个部分中,为 n−1n−1 ,这样,就需要递归 nn次,每一层递归都需要将所有元素比较一次,那么整体的比较次数就是 n2n2 。那么,时间复杂度就是 O(n2)O(n2) 。

平均情况

平均情况推算下来稍有点麻烦。如果我的推论讲得不清楚,大家只需要记住:

在平均的情况下,快排的算法复杂度和其在最好的情况下是一样的,都是 O(n⋅logn)O(n⋅log⁡n) 。

区别在于Big-O中隐藏的常量会大一点。

平均情况,就是在递归划分数组的过程中,有好的情况,有坏的情况。我们将两种情况极端化,即:使用最好的情况和最坏的情况,在递归树上交替出现,来观察算法的变化。

如下图: img

在根节点书,并划分出两个子数组: 0 和 n-1,这是最坏情况。在下一层,划分的大小为 n−12n−12 和 n−12−1n−12−1。

这样每两层递归,会产生三种情况的组合:0、n−12n−12 和 n−12−1n−12−1 。这个组合的划分代价为 O(n)+O(n−1)+O(1)=O(n)O(n)+O(n−1)+O(1)=O(n) 。可以注意到,这个代价和平等划分的每次递归的时间是一样的!坏情况产生的代价被好的情况吸收。

区别在于,这种划分的方法会使得递归树变深,也就是常数会变得大一点,而最后的结果依然是 O(n⋅logn)O(n⋅log⁡n) 。

如果想要用数学的方式将其推导出来,也不是特别难,这个在 《算法导论》中有非常严谨的推论和计算,这里面涉及到了非常多的数学知识:求和公式、随机指标变量、调和级数、数学期望等等,一篇博文,不能覆盖全面,为了不误导读者,如果有兴趣,强烈建议,去读《算法导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