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像与多媒体
● 图像通信的特点:直观性强;数据量大;信息确切性好。
● 图像通信的应用系统主要有可视电话、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等。
● 可视电话是指在普通电话功能的基础上,使通话双方能够看到对方活动图像的通 信方式,其通信过程同时包含语音信号和图像信号。ITU-T 的 H.324 系列标准是可视 电话系统的标准。
●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是指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接收等各个环节都是以数字方式 进行的电视系统,所以它是全数字化的电视,清晰度可以达到传统电视的一倍以上。 显示方式采用大屏幕和宽高比(例如16:9)。
● ITU-T 定义了5类媒体: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 体。
● 多媒体通信是指在通信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图形、 数据、文本等的一种通信方式。
●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和互通性。其中同步性是多媒体通 信系统的重要特征。
● 多媒体技术业务分类与应用系统:多媒体会议电视系统、交互式电视IPTV。
2、 移动通信的特点
● 移动通信是移动台之间的通信,或移动台与固定台之间的通信,通信双方(或多 方)至少有一方可以处于运动状态。
● 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性,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对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进行管理
(2)无线接入方式。对于支持大容量公网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更为紧张
(3)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
(4)移动通信终端设备要求高
● 移动通信系统分类
分类原则 | 分类结果 |
按使用对象 | 民用设备移动通信系统和军用设备移动通信系统 |
按使用环境 | 陆地移动通信系统、海上移动通信系统和空中移动通信系统 |
按多址方式 | 频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和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系统 |
按覆盖范围 | 广域网移动通信系统和本地网移动通信系统,或本地网移动通信系统 和长途网移动通信系统 |
按业务类型 | 电话网移动通信系统、数据网移动通信系统和多媒体网移动通信系统 |
按工作方式 | 单工移动通信系统、半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和全双工移动通信系统 |
按服务范围 | 专用网移动通信系统和公用网移动通信系统 |
按信号形式 |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基本上都 采用数字通信系统 |
3、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在规划设计时,蜂窝的形状通常理解为正六边形,以实现有效、无缝覆盖。
●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大致上由移动交换中心、基站、中继传输系统和移动台组成。
● 3G 系统与2G 系统有根本的不同。3G 系统采用CDMA 技术,加入了分组交换技 术,与2G 系统相比,3G 将支持更多的用户,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3G 无线传输技术 满足144kbit/s (终端高速移动)、384kbit/s (终端运动速率较低)、2Mbit/s (终端基本不动,或小范围运动)。
● LTE 系统在20MHz 频谱效率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 和 4G 相比,5G 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按照3GPP 定义,5G 具备高性能、低延迟与 高容量特性,而这些优点主要体现在毫米波、小基站、Massive MIMO 、 全双工及波束 成形这5大技术上。5G 将带来最高20Gbit/s 的传输速率。
4、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以基本网元构成的系统为模块。
●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基本技术是频率共用技术。
序号 |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1 | 属于专用移动通信系统,适用于在各个行业中间进行调度和指挥,常常对网络中的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优先等级 | 属于公众移动通信网,适用于各阶层和各行业中个人之间的通信, 一般不分优先等级 |
2 | 具有一定的限时功能, 一次通话的限 定时间为15~60S | 对通信时间一般不进行限制 |
3 | 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 | 采用全双工工作方式 |
4 | 以改进频道共用技术提高系统的频率 利用率 | 采用频道复用技术提高系统的频段 利用率 |
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利用卫星实现移动通信的系统。由于卫星比地面的无线基站 高得多,所以卫星上面的无线收发信机的覆盖范围很大,尤其是可以覆盖海上、空中 和地形复杂的地区。
● 典型的高轨移动卫星系统如国际海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Inmarsat)。
● 全球星系统是典型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6、 计 算 机 网 络 概 述
●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 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 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直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 Internet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 络,它采用TCP/IP 协议簇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7、TCP/IP 的 体 系 结 构
TCP/IP协议共有四层,分别是:
1. 网络接口层:
这一层定义了网络接口的硬件和软件标准,负责将数据帧从一个主机传输到另一个主机,例如以太网、Wi-Fi等。
2. 网际层(网络层):
这一层负责在网络中寻址和路由数据包,定义了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
3. 传输层:
这一层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主要有两个协议: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适用于需要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基 于TCP 的协议有: HTTP、SMTP、POP3、FTP、Telnet 等;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提供不可靠的、面向无连接的通信,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音频、视频流等。基 于UDP 的协议有: DHCP 、SNMP 、TFTP 、DNS 等。
4. 应用层:
这一层是最顶层,包含了各种应用程序,例如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使用底层协议(如TCP、UDP)传输数据。
8、IPv4地址的判断
● 日前 Internct使用的IPv4 地址,32比特(4字节),通常用4个点分十进制数表示 。
● 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 的设计者将 IP 划分为5类,分别为A 类 、B 类 、C 类 、D 类 和E 类。
类别 | 第一字节范围 | 网络地址长度 | 最大的主机数目 | 适用的网络规模 |
A | 1~126 | 1个字节 | 16777214 | 大型网络 |
B | 128~191 | 2个字节 | 65534 | 中型网络 |
C | 192~223 | 3个字节 | 254 | 小型网络 |
● 子网掩码是屏蔽一个IP 地址的网络部分的“全1”比特模式。对于A 类地址来说, 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0.0.0 ;对于B 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 ;对 于C 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9 、IPv6 技 术 特 点
● IPv6 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 中 IP 地址的长度为128位。
● IPv6 增加了多播支持及对流的控制,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 (QoS) 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 IPv6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IPv6 中的加密与鉴别选项提供了分组的保密性与完整性。
● IPv6 使用了一种全新的、不兼容的数据报格式。IPv6 使用一组可选的报文格式, 其选项与基本头部分开,如果需要,可将选项插入到基本头部与上层数据之间,简化 和加速了路由选择过程。
● 如果新的技术或应用需要时,IPv6 允许协议进行扩充。
10、 互 联 网 应 用
● 互联网内容的主要载体是Internet数据中心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IDC)。 也 就是说,互联网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存在于IDC 中 。
● 互联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的应用模式。
11、 通 信 电 源
● 通信设备对电源的一般要求: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效率高。
● 通信电源的分级:从功能及转换层次来看,可将整个电源系统划分为3级:
①交流市电和油机发电机组称为第一级电源,这一级是保证提供能源,但可能中断;
②交流不间断电源和直流不间断电源称为第二级电源,主要保证电源供电的不间 断;
③通信设备内部的 DC/DC 变换器、DC/AC 逆变器及AC/DC 整流器则称为第三级 电源,第三级电源主要是提供通信设备内部各种不同的交、直流电压要求,常由插板 电源或板上电源提供。
● 在一个实际的通信局(站)中,除了对通信设备供电的不允许间断的电源外, 一 般还包括对允许短时间中断的保证建筑负荷(比如电梯、营业用电等)、机房空调等供电的电源和对允许中断的一般建筑负荷(比如办公用空调、后勤生活用电等)供电的电源。
● 通信电源的交流供电系统由高压配电所、降压变压器、油机发电机、UPS 和低压交流配电屏组成。
● UPS, 是一种利用电池化学能作为后备能量在市电断电或发生异常等电网故障时不间断地为用户设备提供交流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由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DC/DC 变换器和直流配电屏等部分组成。
● 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包括交流接地和直流接地。交流接地包括交流工作接地、保 护接地和防雷接地;直流接地包括直流工作接地和机壳屏蔽接地。
● 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交流零线复接地、机架保护接地和屏蔽接地、防雷接地、直 流工作地接地。
● 通信电源的接地系统通常采用联合地线的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