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裁员并不代表互联网进入寒冬,只是精细化管理时代到来了

2019年春节过后,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一条消息就是滴滴正式宣布裁员计划了。本次滴滴裁员的比率高达百分之十五,总人数约为2000人。这个裁员的幅度称得上是断臂求生了。但相比其他通过考高数减员的公司,滴滴的动作也算光明磊落了。至少走正常裁员流程的话,员工合法的经济补偿是不会少的。

为什么大量头部互联网公司陆续缩减开支、裁撤人员,小编仍然不认为行业的寒冬到来了呢?就拿滴滴出行来说,所有人都应该承认滴滴在出行领域的确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解决乘客打出租车难这个痛点的同时,也盘活了大量闲置的机动车资源,从客观上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虽说也有很多滴滴司机对补贴减少不满,顺风车也出现过安全问题,可从基本面上来看滴滴算得上是一家优质的公司。类似的公司还有美团、饿了么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真正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主业有稳定的盈利模式、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

 

既然滴滴是一家优质公司,那又怎么会在2018年亏损109亿,以至于要裁员过冬呢?其实在滴滴总裁程维制定的裁员方向上就可以看出端倪,那就是在其他非主营业务上烧钱烧的太多了。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滴滴仅仅在2018年就净增5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都是投入到新的领域。而这些投资很多都没有能获得收益,全都打了水漂,最终也就造成了巨额的亏损。其实这是国内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通病,在主营业务获得成功之后,总想尽快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这么做的初衷是怕市场行情变化太快,不敢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可由于公司治理能力不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创立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并抢占市场占有率后。通过多轮融资,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的资金,做大公司的规模。像滴滴一样,短短几年之内,员工人数就可以突破万人。可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后,整个公司的管理可能还是初创公司那套粗放型管理,没有达到大公司所需要的精细化管理,于是整个公司的绩效就会被拖累。在这方面,国内做的最好的应该是阿里巴巴,它的公司治理水平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准。从阿里巴巴的多次并购来看,也都是赚钱的居多。

总的来看,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并没有恶化,所谓的冬天也并未来到。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真正面临的挑战其实是来自自身。只要苦练内功,做好主营业务,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终有一天它们会从朝气蓬勃的创业公司化身为新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公司。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