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树、B树、B+树各自适用的场景

Linux服务器相关视频:

红黑树在linux中的3个经典用法,让你知其所以然

5种红黑树的场景,从Linux内核谈到Nginx源码

LinuxC++服务器开发免费学习地址

 

1. 磁盘基础知识

  • 分页:

现代操作系统都使用虚拟内存来印射到物理内存,内存大小有限且价格昂贵,所以数据的持久化是在磁盘上。虚拟内存、物理内存、磁盘都使用页作为内存读取的最小单位。一般一页为4KB(8个扇区,每个扇区512B,8*512B=4KB)。

  • 局部性原理:

  1. 当一个数据被用到时,其附近的数据也通常会马上被使用。

  2. 程序运行期间所需要的数据通常比较集中。

  • 磁盘预读原理:

磁盘读取依靠的是机械运动,分为寻道时间、旋转延迟、传输时间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耗时相加就是一次磁盘IO的时间,大概 9ms 左右。这个成本是访问内存的十万倍左右; 磁盘读取的速度远小于内存,所以尽量减少 I/O 次数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根据局部性原理,且由于磁盘顺序读取的效率很高(不需要寻道时间,只需很少的旋转时间),所以即使只需要读取一个字节,磁盘也会读取一页的数据。即磁盘预读时通常会读取页的整倍数。 2. 树基础知识回顾 排序二叉树:左 < 跟 < 右 B 树:有序数组 + 多叉平衡树,节点存储关键字、数据、指针; B+ 树:有序数组链表 + 多叉平衡树,非叶子节点存储指针、关键字,不存储数据; 红黑树:红黑树是一种不大严格的平衡树(平衡树要求太高) 平衡树是为了防止二叉查找树退化为链表,而红黑树在维持平衡以确保 O(log2(n)) 的同时,不需要频繁着调整树的结构;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1. 顺序存储(适用于完全二叉树)

二叉树顺序存储 index 之间的对应关系:

完全二叉树顺序存储 注意: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只适合存储完全二叉树,否则 index 无法和节点对应起来,会有点恶心:

非完全二叉树顺序存储

  1. 链式存储

二叉树链式存储 这里要好好理解一下,不然会影响后面的理解。 3. 为什么不能使用二叉树来存储数据库索引 先说结论:

  1. 平衡二叉树进行插入/删除时,大概率需要通过左旋/右旋来维持平衡;

  2. 旋转需要加载整个树,频繁旋转效率低;

  3. 二叉树的 I/O 次数近似为 O(log2(n));

  4. 范围查询时,二叉树的时间复杂度会退化成 O(n);

  5. 二叉树退化成链表时,时间复杂度也近似退化成了 O(n);

  6. 二叉树无法使用磁盘预读功能;

【文章福利】:小编整理了一些个人觉得比较好的学习书籍、视频资料共享在群文件里面,有需要的可以自行添加哦!~点击加入(需要自取)

  1.  

其实单论范围查询,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就基本没有使用二叉树的可能了。但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来看看其他的原因。 先剔除掉范围查询的情况,原因 1、2、6 可以通过红黑树来解决,那么其实就剩下 2 个原因:

  1. I/O 次数对比;

  2. 磁盘预读功能的利用;

4. 二叉树的 I/O 次数分析 先说 I/O 次数: 其实相比于二叉树,B 树、B+树, CPU 的运算次数并没有变化,甚至增多。但是 CPU 运算次数相比于 I/O 的消耗而言,可以忽略不计,所以 I/O 次数是评价一个数据库索引的效率高低的关键指标。 对于红黑树而言,其 I/O 次数近似为 log2(n),为什么是近似呢? 首先,索引是存储在磁盘上的,磁盘上的数据大部分情况下是连续的,但是随着增删改查的发生,有可能产生很多碎片,也就是说:

  • 索引在磁盘上的存储也不一定是连续的;

这里,严谨起见,我们来分两种情况:

  1. 索引节点,即树的节点在磁盘上存储是连续;

假设一个页能存储 5 个节点,假设二叉树如下:

二叉树 注意,序号只代表在磁盘中存储的顺序,不代表对应节点的关键字的值; 二叉树可能是链式存储,也可能是顺序存储。但是这里假设节点在磁盘上的存储是连续的,所以这里可以近似理解成顺序存储。即使是链式存储,无非就是 pNext 指针指向下一个连续的内存地址而已。 现在假设搜索的结果是最左边的叶子节点 16,因为磁盘预读的特性,加上一个页能存储 5 个节点,第一次 I/O :

第一次I/O 如上,第一次 I/O 就读取了 5 个节点,不仅把根节点读取进内存了,还把节点 2 和 4 都读取进去了,看上去还节约了两次 I/O ?好厉害的样子...... 此时,会根据二分法查找,对比 1 号节点然后去找节点 2,紧接着找节点 4,因为这两个节点都在内存中了,所以不需要进行 I/O 这里再说一次,序号不代表节点的关键字,而是单纯的表示节点在磁盘中的排列顺序; 紧接着,会需要 8 号节点,而 8 不再内存中,所以进行第二次 I/O 同样是读取一页,即 5 个节点:

第二次I/O 这次虽然也是读取了 5 个节点,但是实际上只有 8 号节点有实际作用,其他节点并没什么卵用(这是二叉树无法使用预读功能的本质),但是现在还没体现出劣势,现在对比之后需要 16 号节点,继续第三次读取:

第三次I/O 此时找到了 16,并将结果返回。 这是高度为 4 的情况,且只有 31 个数据。但是实际使用中,怎么可能就 31 个数据?假设要找的是 32 号节点,因为 16 号节点之后的 17-20 虽然被加载进内存了,但是完全没用。那么就需要再进行一次 I/O 来加载 32 号节点所在的页,同时也会将 33-36 加载进内存,但是这些节点并无卵用。 如果要找的是 1000 ,10000? 所以,随着层级的深入,会出现:

  1. 一个页中只有一个节点有用(二分法查找要的是子节点而不是兄弟节点);

  2. I/O 次数近似等于log2(n);

即:

  1. 第一次 I/O 可能的优势在层级加深之后就没有了;

  2. 就算是红黑树,也只能将时间复杂度维持在 log2(n);

上述讨论的是索引树在磁盘上的存储是连续的,如果不是连续的,那么按页读取到的脏数据会更多,上述的情况中,前几次 I/O 读取到有用的数据的概率会变低,所以 I/O 的次数只会增多而不会减少,即仍然是近似于 log2(n)。 5. B/B+树 B 树即:多路平衡查找树; B 树的巧妙之处在于:

  1. 将一个节点的大小设置为一页的大小;

  2. 一个节点可以存放多个关键字(多叉树);

  3. 自平衡;

这 3 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到:

  1. 一个节点大小为一页,被加载进内存时,这些关键字在进行对比,找出需要 leftChild 还是 rightChild 时,都是有用的(如最右侧时需要对比所有节点);

  2. 一个节点可以存储多个关键字,有效降低了树的高度;

B+ 树的巧妙之处在于:

  1. 非叶子节点不存储数据,进一步增大了一页中存储关键字的数量;

  2. 叶子节点中存储数据且存在指向下一页的链表指针,可以使用顺序查询(支持范围查询);

6. B/B+树的索引数量 B 树的节点中存储:指针、关键字(主键)、数据 B+ 树的非叶子节点:指针、关键字 B+树的叶子节点:指针(链表)、关键字、数据 注意,这里不是绝对的,比如有的 B+ 树中叶子节点存储的不是数据,而是指向数据的指针。查询到指针之后再去对应地址取出数据,但是这样应该会增加一次 I/O 吧,应该也是在数据量和 I/O 次数之间做了取舍,具体先不讨论。 以 Sqlite3.12 之后为例,page_size = 16k,假设指针为 8 byte,假设关键字类型占 8 byte,假设数据占 1 KB; B 树的一个节点:

b树 一页能存储的数据量为:16kb / (1KB+8byte+8byte) ≈ 16; 高度为 3 的 B 树能存储 16 x16 x16 = 4096 条数据 相比于二叉树的 1 个而言,确实有效降低了树的层级。而且上述是假设数据为 1KB,如果数据没那么大,高度为 3 的 B 树能存储更多的数据,但是如果用在大型数据库索引上还是不够。 B+ 树:

B+树 如上图,B+树的核心在于非叶子节点不存储数据。 这样做可以减少非叶子结点占用的空间,增大一页所能存储的数据量,最大程度减少树的层级。 仍然是以上假设,假如树的高度为 3 ,那么就有两层存储关键字+指针,一层叶子节点来存储实际数据。 一页能存储的关键字为:16 * 1024 / (8 + 8) = 1024 一页能存储的数据量为:16KB / (1KB + 8byte + 8byte) = 16 (这里计算不完全准确,实际情况应该是1页数据中只有一个链表指针指向下一页) 能存储的关键字为:1024 * 1024 = 1048576; 因为端节点又有 1024 个指针,这些指针可以指向一个页,页中存储数据,也就是叶子节点,一页能存储 16 个叶子节点,所以总共能索引的数据量为 1048576 * 16 ≈ 1600万;如果高度为 4 ,则再乘以 1024 约为 17亿..... 上述推理中,理解终端节点的指针指向一个页,页中存储着关键字 + 数据 + 链表指针是关键。page 标记如下,有助理解:

理解 虽然叶子节点很多,一个 page 对应一个叶子节点甚至是多个 page 才能存下一个叶子节点,但是这些是存在磁盘上的,找到对应的 page 之后才去加载对应的 page。索引超大数据量的同时,不会对 I/O 次数产生影响,这就是这个设计的牛逼之处。 但是这样也是有缺点的: 无论查询结果如何,都必须走到叶子节点才结束,也就是 I/O 次数固定为 O(h) 或者说是 log(n)(底数为节点子分支个数),这个 h 一般为 2-3,排除掉根节点常驻内存,高度为 3 的 B+ 树进行两次 I/O 就可以索引千万级别的数据,高度为 4 的 B+ 树,进行 3 次 I/O 就能索引十亿级别的数据量,这个效果还是很好的。 所以,这个缺点也可以说成是优点:稳定(稳如一条老狗🐶) 7. 实际应用

  • 红黑树优点

红黑树常用于存储内存中的有序数据,增删很快,内存存储不涉及 I/O 操作。

  • B/B+树的优点

更适合磁盘存储,减少了树的层级,进而减少 I/O 次数;

  • B 树和 B+ 树对比

都是 B 树,但是 B+树更适合范围查询,比如 Mysql,且查询次数很稳定,为 logn。而 B 树更适合键值对型的聚合数据库,比如 MongoDB,查询次数最优为 O(1); 红黑树更适合内存存储,B 树更适合键值对存储,B+ 树适合范围查询; 作者:康小曹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059c2d21647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