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某天开车回老家,路上百无聊赖,便打开了常听的播客《无聊斋》。恰好这期节目请来了三位喜剧演员,一同分享他们出书的心路历程与幕后故事。主持与嘉宾们你一言我一语,真诚地讲述着写书过程中的艰难、收到样书时的幸福,以及推广时的种种不易。我一边握着方向盘,一边听得入神,频频点头,那些他们讲述的瞬间,就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我自己出书时的点点滴滴 ,那些被我藏在记忆深处的情绪与故事,一下子全涌了出来。在这里我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的故事,关于我的出书经历,以及我即将推出的新书。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和大家聊聊我的心路历程,也希望能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连接起来!
目录
不安与突破——一本“不配得”的书
回想起创作第一本书《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Python实现》
【点击-书本介绍详情】的日子,那些日夜与代码、思路相伴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当敲下最后一行字,完成初稿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呆坐在电脑前,大脑一片空白,随后,巨大的喜悦如潮水般将我彻底淹没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长跑运动员,历经漫长而艰难的赛程,终于冲过了终点线;又像是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我完成了一件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事,一本凝聚着自己知识与心血的书,就这样诞生了 。
当我把《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Python实现》的书稿交给编辑时,内心充满了不安。书稿写完的那一刻,我本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当它真正出版时,我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的书真的有价值吗?”“和那些大师的作品相比,我的内容是不是太普通了?”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更让我感到压力的是,我总是不好意思去推广自己的作品,仿佛觉得“宣传自己”是一件很“自夸”的事情。这大概就是典型的东亚“不配得感”吧——总觉得自己的努力不够好,生怕被别人否定。
后来,我顺利把书稿交给了编辑,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书终于上架了。本以为这会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可我却在这时选择了 “退场”。书上架后,我就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像是完成了一场任务,和这本书就此脱离了关系,完全没有想过要去经营它的售后服务。我没有去关注读者的反馈,没有和读者在评论区互动,也没有举办线上交流活动,白白错过了许多和读者深入交流、共同成长的机会。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实在太天真,不懂得一本书的生命,不仅仅在于出版,更在于它在读者手中的传播与延续 。
重燃创作热情
书出来之后,罗老师这个编辑也没跟我断了联系,反而经常主动找我聊天。他特别能察觉到我心里的不自信和想退缩的感觉,总是变着法儿地给我打气。他会跟我说:“你的书反响挺好的,好多人都说从中学到了不少实用的东西,你可别小看自己的成果。”这些话就像一股暖流,让我心里特别感激罗老师。他的鼓励和支持真的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他还跟我说:“你的书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它真实地记录了你的思考和努力,这就是它的价值。”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所谓的“完美”,更重要的是跟读者分享真实的自己。
不仅如此,罗老师还会分享一些行业内的新动态和创作思路给我,让我看到了写作世界的广阔与无限可能。在他的不断鼓励与支持下,我内心深处那团曾经因为自我否定而熄灭的创作之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我开始有了再来一本的冲动,想要再次挑战自己,在写作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 。
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了时代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AI 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它就像一场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了各个领域,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平权运动 。如今,AI 让编程变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哪怕你没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也能借助 AI 工具,轻松编写代码,实现自己的想法。这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特权,而是真正做到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编程的世界中来 。
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因为 AI 的出现,能够用编程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我深受触动。这些年,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用编程提升办公效率的经验,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既然时代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我为何不把这些经验和解决方案整理出来,再结合 AI 技术,帮助更多的人呢?于是,一个新的创作思路在我脑海中逐渐成型:写一本关于如何用 AI 辅助解决办公和生活常见问题的书,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
突破自我,拥抱改变
(一)确定新书主题
有了创作的想法后,我一头扎进了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工作中。我开始广泛收集身边朋友、同事在办公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到复杂的项目管理难题,小到日常文件格式转换的困扰,事无巨细,我都一一记录下来 。同时,我也在网络上搜索各类相关的热门话题和常见问题,了解大家在面对 AI 时代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 。
在整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问题五花八门,但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比如办公软件的高效使用、数据处理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智能设备应用、时间管理与任务规划等 。针对这些类别,我开始深入研究如何利用 AI 技术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学习了市面上各种主流的 AI 工具,从智能办公软件,到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力求找到最适合解决这些问题的 AI 方法 。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新书的框架逐渐搭建起来,我将它命名为《Pythony+ChatGPT自动化办公很简单》
。这本书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向读者展示如何利用 AI 技术轻松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让 AI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技术概念,而是成为大家触手可及的得力助手 。
注意:这里说的ChatGPT其实泛指人工智能(AI)的应用,只是当时ChatGPT开创了AI的普及应用,现在国内最让人熟悉可以是
DeepSeek
,千问
或者豆包
(二)突破自我的决心
确定了新书主题后,我深知这一次不能再像第一本书那样,仅仅满足于出版就好。我要突破自己,走出舒适区,积极地去推广这本书,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从中受益 。我决定从经营自己的公众号和读者群开始,将公众号作为新书宣传的主阵地 。我精心策划每一篇公众号文章,有的是新书内容的精彩预告,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吸引读者的好奇心;有的是关于 AI 技术的科普知识,让读者先对 AI 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对书中的内容更感兴趣;还有的是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
在读者群里,我也变得更加活跃,主动与读者交流,解答他们关于新书、关于 AI 的各种疑问。我会制作线上同步课程,借助平台更方便为他们提供学习和使用环境 。通过这些互动,我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他们的重视,增强了他们对新书的期待值 。
我还鼓励自己勇敢地去尝试各种宣传方式,不再害怕被拒绝,不再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我告诉自己,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即使失败了,也能从中吸取教训 。我开始主动联系一些行业内的自媒体博主,希望能与他们合作推广新书;我知道,这一路可能会充满挑战,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拥抱改变,去实现自我的突破 。

撕掉 I 人标签
(一)利用公众号宣传
为了让新书获得更多关注,我决定将公众号(#旭哥聊科技
)打造成新书宣传的前沿阵地 。每周,我都会精心策划并发布一篇与新书相关的文章 。这些文章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新书内容的精彩片段展示,让读者能够提前一窥书中的精彩;也有结合当下热门办公场景,讲解如何运用 AI 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让读者切实感受到新书的实用性 。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一个利用 AI 工具快速生成Python代码案例 。通过详细的步骤演示和前后效果对比,读者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AI 技术如何将原本繁琐耗时的工作变得轻松高效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点赞,不少人在评论区留言,表达了对新书的期待 。我还会定期发布一些关于 AI 技术发展趋势的科普文章,让读者在了解新书内容的同时,也能紧跟时代科技的步伐 。通过这些文章的持续输出,公众号的粉丝数量逐渐增加,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
(二)建立读者群互动
除了公众号,我还建立了新书读者群,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读者进行更直接、更深入的交流 。在群里,我会及时分享新书的创作进度、出版动态等信息,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新书的最新情况 。我也鼓励读者们在群里分享自己在办公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
我还会定期在读者群里举办一些线上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AI 技能挑战赛等 。在读书分享会上,读者们可以分享自己阅读新书的心得和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我会认真倾听每一位读者的发言,并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解答 。通过这些活动,读者群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活跃,大家不再是单纯的读者与作者关系,更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 AI 技术在生活和办公中的应用 。
(三)克服社交恐惧
说实话,作为一个典型的 I 人,一开始要主动与这么多读者交流互动,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每次在公众号评论区回复读者的留言,或者在读者群里发言之前,我都会紧张得手心出汗,反复斟酌自己要说的话,生怕说错了什么 。但我知道,如果想要让新书被更多人看到,想要真正做好这本书的推广与售后,我就必须克服这种社交恐惧 。
于是,我开始尝试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克服紧张情绪 。每次回复留言或发言前,我都会先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我也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些读者都是因为对我的书感兴趣才会与我交流,他们是友善的,是希望与我共同探讨问题的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紧张了,能够更加自然地与读者们交流 。
随着与读者互动的逐渐增多,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读者们的反馈和建议,让我对新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原来我的书真的能够帮助到很多人 。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让我越来越享受与读者交流的过程,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新书推广与售后的决心 。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不断突破自己,一定能够彻底撕掉 I 人标签,成为一个更加善于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作者 。
未来展望:持续成长,不负期待
回顾这一路的出书历程,从最初的自我怀疑与退缩,到现在勇敢地突破自我,积极推广新书,我感慨万千 。这不仅是两本书的诞生过程,更是我个人成长的蜕变之旅 。我从一个害怕面对读者、不敢为自己作品发声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努力与读者建立联系、用心经营作品的创作者 。
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在写作的道路上继续深耕,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 。我会持续关注 AI 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家在办公和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将这些融入到未来的创作中,为读者带来更多实用、有价值的内容 。我也期待能与更多的读者交流互动,听到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让我的书真正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好帮手 。
同时,我也想对每一位读者说,感谢你们的陪伴与支持 。你们的每一条评论、每一次分享,都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动力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继续一起成长,一起探索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 AI 世界 。无论你是在为工作忙碌,还是在追求自己的梦想,都不要忘记,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去期待,总有一些困难我们可以共同克服 。让我们一起加油,向着未来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