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si简介和配置

本文介绍了iSCSI的概念,这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存储技术,允许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iSCSI的工作原理包括SCSI层、iSCSI层和TCP/IP层的数据封装和传输。文章还阐述了iSCSI系统的组成,包括initiator、target和必要的网络设备,并详细讲解了如何配置iSCSI Target,包括创建LUN、设置认证等。

一、iscsi的概念

       iSCSI是一种在Internet协议上,特别是以太网上进行数据块传输的标准,它是一种基于Ip Storage理论的新型存储技术,该技术是将存储行业广泛应用的SCSI接口与IP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在IP网络上构建SAN存储区域网络,简单地说,iSCSI就是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的一种网络存储技术。

二、iSCSI的工作原理

      要理解iSCSI的工作原理,就必须知道iSCSI的层次结构。根据OSI模型,iSCSI的协议自顶向下一共可以分为三层,从initiator端到target端,数据要进过封装-->IP网络传输-->解封装

 

 

如图是iSCSI的封装:最上层为二层以太网帧,中间为三层TCP/IP封装,最下面为iSCSI的封装


 iSCSI protocal的封装格式


SCSI层:根据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建立SCSI CDB(命令描述块),并传给iSCSI层。同时接收来自iSCSI层的CDB,并向应用返回数据。

iSCSI层:对SCSI CDB进行封装,以便能够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上进行传输,完成SCSI到TCP/IP的协议映射。这一层是iSCSI协议的核心层。本章也主要针对这一层的配置和管理进行介绍。

TCP/IP层:对IP报文进行路由和转发,并且提供端到端的透明可靠的传输。

    过程: iSCSI协议定义了在TCP/IP网络发送、接收数据块存储数据的规则和方式。先发送端将SCSI命令和数据封装到TCP/IP包中,然后通过IP网络转发,接收端收到TCP/IP包之后,将其还原为SCSI命令和数据并执行,执行完成后,将返回的SCSI命令和数据再封装到TCP/IP包中,之后再传回发送端。这样就完成了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

     iSCSI的整个数据传输过程在用户看来是完全透明的,用户使用远端的存储设备就像使用本地的硬盘设备一样。不过,这只是理论状态,实际上iSCSI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不能完全达到本地硬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差别并不明显。而且这种网络存储模式还有一个优点是安全性高,这对于数据集中存储的iSCSI来说显然非常重要。

三、SCSI的组成

一个简单的iSCSI系统大致由以下部分组成:

  •   iSCSI Initiator或者iSCSI HBA
  •   iSCSI Target
  •   以太网交换机
  •   一台或者多台服务器

一个完整的iSCSI系统的拓扑结构:


                                                            图7-1 完整的iSCSI系统拓扑结构

1.iSCSI的initiator有三种:

       1:HBA卡,采用内键的SCSI指令及TOE引擎的ASIC芯片的适配卡价格最贵,性能最好,消耗CPU很少

如图: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