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

常见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

1.瀑布模型中,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2.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

3.瀑布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了,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产生大量文档,增加工作量

V模型:

软件测试的V模型

  1. 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2. 局限性:仅仅把测试作为在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未在需求阶段就进入测试

系统测试应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要求的指标

(W模型:双V模型)

尽早发现软件缺陷,减少开发成本

1. W模型增加了软件各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

2 .W模型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

  1. 图中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
  2. 有利于尽早全面的发现问题
  3. ①测试和开发活动也保持着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上一阶段完全结束,才可正式开始下一个阶段工作。

        ②无法支持敏捷开发模式。对于当前软件开发复杂多变的情况,W模型并不能解除测试管理面临的困惑。

敏捷开发模型:

 

1.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2. 软件项目在构建初期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可视、可集成和可运行使用的特征。

3. 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敏捷开发流程的8个步骤包括:

1、目标制定,目标对齐:通过市场调研、业务思路、风险评估制定公司规划和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产生所有部门的目标并实现对齐;

2、产品规划:产品研发部门根据目标制定产品关键路线图,这个路线图中分布着不同的产品特性和完成时间;

3、组织产品待办列表:产品规划产生的需求、客户需求、市场人员收集到的缺陷等将组成产品待办列表;

4、需求梳理:然后产品负责人对这个列表进行梳理,并在需求梳理会讲解具体每一个需求,团队成员根据需求的复杂程度评估每个任务的工作量,输出本次迭代的待办事项列表,完成优先级排序等工作;

5、迭代规划:通过Sprint计划会,明确要执行的工作、冲刺目标等,

6、迭代开发:期间会进行每日立会、性能测试、测试等工作;

7、Sprint评审:由每个任务的负责人演示其完整的工作,由产品负责人确定Sprint目标是否完成,版本什么时候对外发布,新增bug的紧急程度等。

8、开回顾会议:回顾会议由Scrum团队检视自身在过去的Sprint的表现,包括人 、关系、过程、工具等,思考在下一个Sprint中怎么样可以表现得更好,更高效,怎么样可以和团队合作地更愉快。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