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 文章来源:CSDN_LawsonAbs
- 望各位读者审慎阅读
前言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稿EMNLP 2021一篇小短文,整个写作过程十分的艰难。彻底的颠覆了我对论文发表的整体印象 。【后来这篇EMNLP 中了findings,但是被我撤稿了,哈哈哈~】
idea起源于寒假留校时改的一个bug,bug解决后效果异常的好,然后得到实验数据效果也不错,于是那时开始着手写论文,直到5月10号,再回首重新修改,其间因为参加2021 LIC的比赛花费了不少时间。
下面记录一下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师兄师姐对我的指导工作。
-
写完论文时,将论文中对于每篇论文的分析串起来读一读,分析分析,看看整个行文脉络是否有条理,是否逻辑清楚,是否框架明朗
-
要仔细搞懂写的每一句话,要来之有据,分析有理。拍脑袋得到的话万不可取。
-
结合代码细致理解文章中公式的含义
文章基本前提是真实,再者才是创新,如果连基本的水准都达不到,那么就需要重新修炼人格。读论文时,经常会有代码和论文公式不匹配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仔细推敲,思考。 -
前提知识型的表述都应该在introduction,related work 中表述出来,在模型部分就不应该再举例介绍,模型部分就应该专注于介绍模型内容,框架结构,创新点等。
-
一句话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但是每种写法可能着重点不同,要找出切合自己的重点的那句话。下面我给个我自己的切身例子
We use the attention mechanism to obtain the weight score to explain the ...
We obtain the weight score to explain the ... by using the attention mechanism.
-
图片,表格的位置要跟论文中的表述紧紧联系在一起,在A模块中的图就应该放在A模块中,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不要手动的调整图片的位置。 -
没有逻辑的语句就不应该出现在论文中,废话应该毫不留情的注释掉
-
\citep
经常出现在表达一种观点,而\citet
只是引用某一种工作。不同的引用会有不同的效果 -
表格标题跟之前的叙述内容不能重复。
-
论文的各个模块应该泾渭分明,但又应该相互联系。前面给读者留下的疑问后面要补上;前面重复的方法,后面要跟上原因去解释。
-
描述实验时,先上表格,就说
Table show ....,
Figure show ...
。而不要把描述表格和图片的内容放到最后,这样就有点儿本末倒置。 -
引用的文献是否有递进关系,为什么按照当前的这个顺序来叙述?
常常会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引用文献,因为别人的工作总是基于前人的基础上来解决的,所以按照时间线来说说明问题是可以考虑的。 -
“先做实验,再写论文。”,其实我觉得这句话的本质是:“先思考,再动手”。这对任何事情好像都是成立的。如果主实验效果不好,那么别写论文;如果消融实验不好,就应该主动找出原因;如果超参实验效果不好,还应该找出合理的解释… 只有所有的情况都ok时,那么可以开始构思论文,然后下笔写了~
通常,一篇论文,希望被大家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如果是一篇不好的论文,哗众取宠,被其它同行阅读,就会显得很失败,这种发出来的水论文不仅于自己脸上无光,甚至对导师也是一种变相的抹黑。 -
it's
=>it is
,can't
=>can not
-
Meanwhile 用于连接两个句子,所以是Meanwhile,而不是meanwhile.
-
Contribution 中的各个小点第一单词需要大写,各个小点以.号结尾,如下所示:
-
\bibitem 式的引用
借鉴已发表的NLPCC的论文
可以看到引用既可以在段中,也可以在段尾。 -
NLPCC 中的引用
也可以像下面这样:
但是我更加倾向于前者
在人名后加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