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如何学习

为什么需要学习:

        .大约在基督出生之前300年,古希腊最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说:“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 从语法上来分析,德摩斯梯尼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不但会表现出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而且甚至在已经做得非常好的时候,还会表现出过度的乐观。

         - 解决愚蠢的乐观主义的正确方法是通过学习,习惯性地应用费马和帕斯卡的概率论。在我年轻时,高二的学生就会学到这种数学知识

       - 自然进化为你们的大脑提供的经验法则是不足以应付危机的。就好比你们想成为高尔夫球员、你们不能使用长期的进化赋予你的挥杆方式,而必须掌据一种不同的抓杆和挥杆方法,这样才能成为好的高尔夫球员。

学会如何学习:

- 无论我们如何精心地为学习建立一个最佳的物理环境,如果不懂如何利用所有可能的信息来帮助学习,再好的环境也不可能保证新手们能够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

        > 正如前面所讲的,我们可能会由于忽视了针对自身特质的需求,而没能在学习时获得最高效率

        > 同样地,如果我们忽视的存在各种信息来源,或者没有注意到就在自己手边的信息,那么也会降低学习的效率

                - 或许,造成这类学习效率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那种认为事物总是非此即彼、非正即误的观念

                . 这种错误观念的流行:使我们损失了难以计数的信息

                . 而一但我们能够挖掘出这些信息,就必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效率

                . 虽然这种机械二分的思想不过是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谬论,但是它却充斥于当今世界

                . 这种错误观念的流行:使我们损失了难以计数的信息

                        - 为了能够对信息的这种损失有所认识,请看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次测验中,有两名学生正在做一道算术题:25 -16。生给出的答案是“19”,而另一位学生给出的是“41”,那么他们都会被判定为“错误”

           然而,尽管他们都没有能够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这两名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是截然不同的。要是他们所在的班级规模很大,那么他们通常都将被贴上“不懂得减法的学生”的标签。

但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名学生运气好,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的话,这位老师就可能从他们的错误答案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并充分加以利用

                        - 如果有朝一日你最强烈地感受到对学习的需求-一比如就在你发现程序错误的那一刻--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你进行学习的绝佳时机。

-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极进取的过程

        > 在学习程序开发时,程序员在两种情况下--无论是程序运行正确,还是运行错误--都需要积极地进行学习

        例如,要是我们正在编写一段程序,但是该程序就是不能“正常”运行,那么其实在程序的输出之中往往就会隐含着大量的信息。即使我们在收到程序结果时确实有可能只有简单的一句“程序不正确”,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 如果程序运行正确,你就需要把思路往回倒退3步,并且作一宏观的纵览,然后问问自己,正确,但是在编写其他看起来很类似的程序时,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为什:我到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虽然这段程序运行么我会遇到如此之多的问题?要是下次重新编写这段程序,我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使工作变得简单?

        . 或者,如何使程序更为有效?或者,如何改进文档化工作?目前我可以从上述哪些方面着手开始?

- 关于什么才是学习的最佳环境,人们争论不休。也许,这种争论定不会有任何结论,因为就其本质而言,不存在答案。

        > 如果正在创建一所学校,我们就很有必要采用一种就“通常的”学生而言是最佳折衷的运转模式

        > 但是,如果是独自工作,那么又有什么必要舍弃最适直于自己的学习环境,而非要去做那些折衷呢?

        > 即使在学校里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实际上也会经常超出合理需要的限度

        > 根据学校所能够提供的条件,采用一些更为合理的新方案,就可以更好地鼓励学员们去发现最适于自己的学习习惯

        .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告别学校之后保持不断学习的最佳状态,而不是觉得,要是从某天起能够不用再去学习,那真是谢关谢地

- 掌握学习之道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拥有什么、缺乏什么 也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 与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相比,自己做自己老师的人拥有一项巨大的优势

                . 他可以根据准一的学生一也就是他自己一的需要,对课程内容作精确的裁减

                . 而对那些自学的学生来说,如果他有自我感觉能力,那么这种个性化的关注恰恰就是他能够自动获得并进而加以应用的

                . 有的人要到课堂去用耳朵聆听,记住(学会)所教信息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 而另外一些人则相反,他们在用眼睛阅读时,才能最好地记住有关信息

                . 偏好来自听觉的讲解,还是来自视觉的讲解,但是却极少有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专门的进修计划

- 积极性

        > 即使是在最匆忙间对人类的行为作一考察,我们每个人都会同意这样一个观点:人,并不只是被动地受制于环境的玩偶。相反地,人们更愿意相信:人类似乎可以自行确定应该对环境中的哪种刺激做出反应,哪些是应该忽略的,哪些信息是值得学习的,哪些信息又是可以置若罔闻的。这些观察的结论,构成一种理论的基础。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们的某种内在的“导向驱动力”或者“内在的弹力”这种内在的导向力,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指的“积极性”。(KrechKrutchfield and Livson,1969)

- 培训、课程学习与教育

        > 大致上讲,我们所说的“教育”,指的是掌握一般性的原理与技巧的过程

        > 而我们所说的“培训”,不过是学会某种特定技能的一个过程

- 学习的阻力

        > 除非他能够认识到: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作为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承认自己的不足,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 更普遍的情形是,这类恐惧主要地不在于失败本身,而在于失败可能被周围人看到。

        > 在这里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所谓“技术的可扩展性”

                . 每当我们掌握了一种通用的技术之后,我们的能力并不是简单增加,而是成倍地增加。

                . 也就是说,某项技术在初次学会之后,还能否在其他环境条件下得到应用

        > 他们会对自己当前的情况非常满意;所以一旦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他们就必须首先(至少是暂时的) 克服这种自我满足的心态。在应用新技术的初期,他可能不会获得很大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需要使自己的心态重新回到与初学者平等的起跑线上

        > 其他的问题则是间接出现的,大部分这类问题的原因,都在于对要学习什么、如何去学习等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

        > 如果遇到的问题来自于自己不熟悉的某个背景,那么通常我们可能会犯两种错误

                . 或者把问题的难度估计过头,或者把问题想像得过于容易

        > 无论是在正式的课堂环境还是工作环境中,对新事物的畏惧、对失败的担忧以及不情愿承认自己的弱点,都会成为学习的直接障碍

        > 一位蹩脚的老师之所以蹩脚,通常并不是由于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不够精通

                . 在课本或其他材料中,这些讲授的内容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堂之外自己去细读

                . 恰恰相反,蹩脚的教师实际上可能会在备课时花费更多的精力,以确保其讲述过程的连贯和顺利

        - 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学生们无法看到在老师所举的例子背后,还存在有哪些困难于是他们自然地就会误认为课程的内容很简单

        - 而在另一些时候,任课教师又可能会刻意地设计一些简单的例子,以强调某些方面

        - 而这种做法同样会导致不利的结果,因为这会给学生们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是这样整齐划一

-  为了实现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计划,程序员必须已经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 要是程序员对其程序语言掌握的不够纯熟,就不可能相对而言简单明了地构造出临界测例,也许会因此陷入种种琐碎问题之中难以脱身

        > 正规的教育计划必须明确这样一条目标:应该通过培训提高程序员的水平,使之能够应用其已经掌握的工具,不断进行学习

                . 但是恰恰相反,我们在实际中常常见到的情况却是,正规的教育只知道一味地反复灌输--这种教育所起的作用,只会让程序员对自己所学的工具感到厌烦。

                . 如果一位劳动者讨厌自己所使用的工具,那么他就不可能干得很好;反过来讲,只有我们所使用的工具,才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劳动者

- 我们已经把他送到学校去学习过整整四个星期,那里的老师到底教会了他们一些什么

        > “学校是你学习的地方;而办公室则是你工作的地方”--并不只限于程序开发这一领域。只不过与所有其他的领域相比,在程序开发领域对不断学习的要求更加突出,因能我们对其中的那些因素如此重视也就不足为过了

- 如何学习程序开发

        > 如果一名程序员想要不断提高

                . 他就不能仅仅依赖于正式的培训

                . 也不能指望主管经理某天大发慈悲,根据需要把他送去进修

                . 同样地,他也不能依靠纯粹的所谓“经验”,因为经验不见得一定会交给他所有的东西

                . 如果程序员需要发挥其经验的作用,他首先就需要学会如何去学习。

- 一般系统规律的本质

       有人会反对,说这种基于过度简化的敏锐和清晰包含了一些曲解或错误表述。但这就像是教面对的永恒悖论:教事实和图表,还是教真理。要教一个模型,教师必须采用具体的图表,并清楚地说明一些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学生们必须“学习”一些东西,以便以后意识到,那些东西并不太像他学到的样子。但到那时,他已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从此开始接近真理。他会用一生的时间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接近真理。 [16]
        ——卡尔·曼宁格( Karl Menninger)

- 总结

        为了提高程序员的工作绩效,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着手:培养他对工作的渴望,并使他们掌握为完成工作而必须具备的知识

        > 前一方面称作“积极性”,而后一方面叫做“培训”(或者,如果其内容具有足够的一般性,也可以称之为“教育”)。

        > 这对于一般的人来讲似乎是不能的,但是如果你能将庞大的学习过程转变到一系列的小事情上,注意学习的有效性,知道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反应,那么你就会成功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