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不是说了阿里裁员孕妇的事情嘛,这两年阿里裁员的消息也不绝于耳,不过阿里是一边裁员,一边招人。
随着AI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阿里也终于等不及了,开始了大规模的招聘,不过这次招聘主要集中在AI领域,目光主要锁定在高校和核心技术人才身上。
一、阿里员工数量触底,重启招聘
3月25日,在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宣布:“阿里员工数量已经降至历史低点,未来将重新启动招聘。”
这句话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许多网友惊讶:“阿里不是一直在招人吗?” 也有人感慨:“大厂光环依旧,竞争肯定会非常激烈!”
事实上,过去几年,阿里一直在持续优化人员结构,进行规模化裁员,以精简组织、聚焦核心业务。数据显示:
2021年底,阿里员工数量接近26万;
2023年底,员工总数缩减至22万;
2024年,阿里加速裁员,仅3月就减少近1.5万人,第四季度再减少3671人,全年裁员总数高达2.49万,最终员工总数降至19.4万。
这轮大幅收缩,使得阿里更加精干,减少了组织臃肿,提高了运营效率。然而,随着AI时代的全面到来,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剧变,阿里在技术层面的人才短缺问题开始凸显。面对这一变化,阿里不得不重新扩张队伍,尤其是在AI技术方面加速布局,以应对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挑战。
二、AI时代来临,阿里全力抢人
此次阿里重启招聘,不再是单纯的人力扩张,而是精准锁定AI人才,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红利。
阿里巴巴首席人才官蒋芳公开表示:“我们希望为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共同迎接AI时代的机遇。”
从阿里的招聘规划来看,AI业务已经成为此次扩招的绝对核心:
春招全面开启:阿里推出3000+岗位,其中超过50%与AI相关,部分AI核心部门的占比甚至更高。
高德、阿里云疯狂扩招:高德的AI相关岗位占比65%,阿里云的AI岗位更是高达80%,几乎全面向AI技术倾斜。
瞄准全球顶尖高校:阿里云团队已经在清华、北大、浙大、MIT、斯坦福等全球一流高校展开大规模AI人才招聘,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应用、AI Infra等前沿技术领域。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阿里这次的招聘不只是恢复过去的规模,而是加速向AI时代转型,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储备顶尖AI人才,以保持竞争力。
这也是近年来阿里力度最大、投入最强的一次AI人才抢夺战。
三、互联网大厂“抢人大战”全面升级
阿里不是唯一一个大规模抢AI人才的互联网巨头,整个行业都在疯狂“挖人”,大厂们纷纷抛出高薪、高待遇,争夺最优秀的AI人才。
蚂蚁集团:开放1000+岗位,重点招募AI算法、AI安全、数据科学与研发、基础平台研发等方向的技术人才,技术类岗位占比超80%。
抖音集团:“筋斗云人才计划”持续推进,2025春招预计录取4000+人,其中AI相关岗位占比极高,涵盖AI应用、搜索、推荐、广告、AI for Science、AI Safety等多个前沿领域。
京东:京东物流启动**“开年招聘计划”,预计招聘3万人**,涵盖算法工程师、大模型专家、大数据工程师等众多AI相关岗位,推动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应用落地。
小米:不惜以千万元级薪资,直接挖走DeepSeek开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核心开发者、被誉为“天才AI少女”的罗福莉,引发全行业热议。
这些大厂的行动显示出,AI人才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资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资本、市场、流量更重要。
四、AI人才需求井喷,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AI行业的火爆,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布局,也直接反映在就业市场上。
根据智联招聘《2025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的数据:
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的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增速位列全行业第一;
AI工程师的平均招聘月薪为21319元,成为薪资最高的职业;
细分岗位如:算法工程师、深度学习专家、智能驾驶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等,求职人数大幅增长,部分岗位甚至翻倍。
与此同时,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可能达到400万,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大厂的AI人才争夺战将长期持续,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对于技术人才而言,这一波AI热潮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五、阿里抢人的背后,是AI时代的竞速
阿里这次重启招聘,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才扩充,更是其面对AI时代的战略调整。
在电商领域,AI可以:
优化供应链管理:精准预测库存,降低成本;
提供个性化推荐:大幅提升用户的购买转化率;
智能客服系统:减少人工服务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在智能硬件、金融科技、自动驾驶等行业,AI的应用更是至关重要。谁掌握了AI技术和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这不仅仅是阿里的问题,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新竞速赛道。
六、结语
阿里等不及了,互联网大厂们也等不及了。2025年,大厂围绕AI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人才争夺战必将愈演愈烈。
作为求职者的我们,唯有把握时代的风口,才能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推荐阅读:需求分析师和产品经理的区别
此外,我建立了各大城市的产品交流群,想进群小伙伴加微信:chanpin626 我拉你进群。(加过微信:chanpin628或yw5201a1的别加,分享内容一样,有一个号就行)
关注微信公众号:产品刘 可领取大礼包一份。
RECOMMEND
推荐阅读
AI产品经理面试题:什么是过拟合?如何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规避其风险?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