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工业”)更新了招股书,继续推进在港交所主板的上市进程,联席保荐人包括美银、高盛与海通国际。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刘强东将继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集团和德邦股份之后,迎来第六家上市企业。
一、历经一年,IPO再启动
京东工业最早于2023年3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并在4月递交IPO备案申请。然而,由于市场环境波动和监管层面因素的影响,整个上市进程一度陷入停滞。直到2024年10月,京东工业才再次启动IPO进程,目前备案程序正在推进中,仍处于等待监管批准的阶段。
这一次重新提速,背后不仅有政策窗口期的配合,更关键的是京东集团自身基本面的强劲表现,为京东工业的上市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
2024年,京东集团全年营收高达11,588亿元,同比增长6.8%,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同比大涨71%,达到414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表现尤为亮眼,单季收入达到3,470亿元,同比增长13.4%,是近两年来首次恢复双位数增长,彰显出京东主业的韧性与恢复能力。
这份“高增长+高盈利”的财报成绩,不仅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也让京东工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逻辑更为清晰——作为京东供应链体系的延伸,其工业品业务具备可复制、可扩张的想象空间。
当然,京东工业积极推进港交所上市进程,也是因为自身实力够硬。
根据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京东工业的成长路径不仅稳健,而且兼顾了扩张与盈利能力的平衡。
营收方面:2022年为141.35亿元,2023年增长至173.36亿元,2024年进一步攀升至204亿元,实现三年连涨,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
毛利表现:三年分别为25.4亿元、28亿元、33亿元,毛利率稳定在16%-18%的中高水平。这反映出其在工业品供应链端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与运营效率。
利润情况:最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润的“反转”。2022年京东工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为13亿元;2023年实现微利,净赚480万元;2024年则实现质的飞跃,净利润猛增至7.6亿元,盈利能力快速释放。
从收入结构来看,商品销售仍是绝对主力,2024年实现收入约192亿元,占比超94%;同时服务型收入保持在12亿元左右,涵盖物流、平台技术服务、数字采购解决方案等内容,为其带来稳定的毛利来源。
目前,京东工业已经形成“三大引擎”并驾齐驱的增长格局:
1、平台型采购解决方案:服务企业用户的一站式MRO采购;
2、智能供应链系统:涵盖自动化仓储、智能配送、数据驱动的库存调配;
3、数智化工业服务:通过自研平台提供采购数字化管理、售后维保、工业物联网等增值服务。
借助京东在仓储物流、供应链履约、企业客户积累等方面的优势,京东工业正从一个传统的电商业务部门,逐步转型为具备平台属性的产业互联网公司,瞄准中国万亿级工业品市场,打造“B2B工业电商第一股”的新增长引擎。
二、京东集团的拆分战略
自1998年创立以来,京东已经走过了27年的发展历程。27年间,京东的战略布局主要集中在零售与供应链两大方向,推动其从一个小型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发展为一个多元化的科技和服务公司。最初,京东的核心业务集中在“零售”,如达达集团、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等“京东系”上市公司都围绕这一主线展开布局。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京东的战略逐渐发生了转变。
2020年,京东对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公司的定位从“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更新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这一转型标志着京东在供应链领域的深耕细作,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技术和服务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供应链的战略转型成为京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是京东在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中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也为其在更广泛的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提供了支撑。
随着战略的调整,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工业也开始快速发展,专注于提供广泛的工业品供应和数智化供应链服务。京东工业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资源,为工业领域提供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成为京东展现供应链实力的代表性企业。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京东工业在中国MRO(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采购服务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4.1%。这一成绩凸显了京东在供应链领域强大的话语权和行业影响力。
此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东工业已提供约5710万个SKU,涵盖77个产品类别。这些数字展示了京东在供应链管理和产品供应方面的庞大规模和雄厚实力。京东工业不仅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供应链管理,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了物流效率,优化了库存管理,进一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三、拆分上市:大厂的新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选择拆分上市或进行多地上市,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并适应行业快速变化的需求。2023年,阿里巴巴做出了重大决策,将公司分拆为六大业务集团,并计划每个业务集团独立上市。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表示,这一决策旨在通过拆分实现公司的精简和高效运营,使集团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灵活、敏捷。
这一战略不仅是阿里巴巴的调整,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一大趋势。京东在此背景下也推出了类似的策略。通过推动旗下公司陆续上市,京东不仅能优化自身的治理结构,提升运营效率,还能促进公司内部资源的更加高效的配置。京东的拆分战略体现了互联网大厂在追求规模化的同时,如何通过拆分来减少冗余、提升竞争力。
表面上看,拆分上市似乎是在做加法,拓展公司业务板块,但实际上,这是在做减法。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互联网大厂的业务已经覆盖了多个领域,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不断扩张。然而,这种多元化经营也带来了较大的管理和协调难度,部分冗余的业务和部门成为企业增长的“负担”,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反应能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厂选择果断拆分,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以便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拆分不仅有助于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让公司更好地聚焦在核心领域,提升整体竞争力。
京东与阿里巴巴的拆分战略并非孤立事件,未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更多的大厂可能会效仿这一做法,通过拆分上市、拆分业务模块等方式来提升运营效率、加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拆分上市可以帮助企业专注于核心领域,减少冗余管理,提高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因此,这一趋势可能会成为未来互联网行业的主流方向。
不仅如此,拆分上市也有助于推动各个细分领域的独立发展和创新,为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与活力。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变化,企业将越来越重视如何利用拆分来解放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并为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我建立了各大城市的产品交流群,想进群小伙伴加微信:chanpin626 我拉你进群。(加过微信:chanpin628或yw5201a1的别加,分享内容一样,有一个号就行)
关注微信公众号:产品刘 可领取大礼包一份。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百度,又行了?AI产品经理面试题:模型可解释性为何重要?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信任?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