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领域驱动设计 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一)

       最近学习了两遍《领域驱动设计 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这本书是2000年出头由一个老外写的。然后经过了国人翻译。

 

      2000年出头,技术架构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好用的工具,也没有云原生的概念。这几年,随着云原生、微服务概念的兴起。这本书又被大家重视了起来。因为书中的很多理念,在现在的技术背景下,有很多的指导意义。大道至简,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往往是比较难说清楚,也比较难悟透的。就像孔孟的好多经典语句,放在当下时代,对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本书就是试图在说软件开发里面的道理。

        开始读起来会有些别扭,但是入境之后,感觉还行,主要适应的作者的叙述方式即可。这本书,按照作者的说法,是一本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人员编写的数据。作者试图通过一些例子让大家理解。但是这些例子大都需要对例子背后的业务常识有较深的理解(毕竟DDD强调的是业务与系统的配套与融合)。而理解这本书就有点难了,再去理解一遍业务,就更费时间了。这往往也是开发人员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这本书难啃的部分原因吧!

       张逸写了一本《解构领域驱动设计》。这本书,在试图用现代技术的思维解读领域驱动设计。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但是学习二手的,不如学习一手的。这样也好有自己的理解。可以两本书结合着看,但重点还是读好原著。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领域驱动设计并不是要求一开始就设计出完美的系统。我们需要不断重构、不断精进。可以是对老系统进行领域驱动改造。也可以新系统直接使用领域驱动去设计。但谁也不能保证新系统在设计后,不会再次优化架构。本书只是在你优化时,给你提供一些指导思想罢了。重要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最后的形态。因为架构总是在演进的,而方法论却可以一直陪伴我们。

      这本书共分为4部分。有几个重点的章节。作者也在绪论里提了,可以选读。

       第一部分,运用领域驱动模型

       该部分提出了领域驱动设计的目标,后续章节都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讨论

      第1章 消化知识

      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业务知识,并和系统现状结合,提炼出模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模型一定要和最终的实现保持同步。模型只需要展示重要部分,体现主要矛盾,无需面面俱到。

      第2章 交流与语言的使用

      建立团队通用的沟通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 。

      第3章 绑定模型与实现

     要把代码的编写与模型紧紧结合起来。模型不能是空中楼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步一台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