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的智慧》
第七章决心: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笃行之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意思是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知行合一”和“言行一致”都体现了一种关于认知与实践、言语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理念,但二者在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知是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和道德意识,行是在这种认知指导下的行为实践。一个人明白孝顺父母是道德要求(知),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心父母起居、倾听他们的想法等行动来体现(行),这就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需增强自律,培养自律能力,确保行动符合言语承诺。要谨慎承诺,说话前深思熟虑,确保有能力和把握兑现。不轻易许无法完成的诺言,如不能确定能否帮忙,就不说 “一定行”,而是说 “我会尽力”。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兑现承诺,要及时与相关人沟通解释,争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