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作为计算机技术近几年内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汇,这篇文章介绍一下在此基础之上的CNCF的诞生过程。
最小构建单位的变迁
- 2000年:应用程序的运行还是在物理机上运行的时代,以sun的非虚拟化的硬件为代表,当我们需要启动一个新的应用时,往往需要购买一台或者多台新的物理服务器来解决所需要的资源问题,物理机器是构建应用的最小单元。
- 2001年:vmware的虚拟技术使得构建应用的最小单元变成了一台虚拟机,可以通过在一台物理机器上运行多个VM,意味着使用者需要更少的硬件资源投入。
- 2006年:在这一年,Amazon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通过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在IaaS获得成功,虽然构建应用的最小单元仍然是VM(被成为AMI:Amazon Machine Image),已经可以做到按小时来出租服务器。
- 2009年:在这一年Heroku在PaaS(Platform-as-a-Service)获得成功,构建应用的最小单位被成为buildpack,在buildpack中应用满足12要素,部署新的版本在Heroku上已经非常简单,只需要执行git push heroku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