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简史基础:CNCF的诞生

本文概述了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的创立背景,从最小构建单位的变迁、虚拟化技术与标准的发展,阐述了技术如何从物理机、虚拟机到容器的转变。CNCF通过推动微服务、容器和动态编排,促进了云原生技术的标准化和广泛应用,实现了应用部署的灵活性、扩展性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云原生作为计算机技术近几年内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汇,这篇文章介绍一下在此基础之上的CNCF的诞生过程。

最小构建单位的变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000年:应用程序的运行还是在物理机上运行的时代,以sun的非虚拟化的硬件为代表,当我们需要启动一个新的应用时,往往需要购买一台或者多台新的物理服务器来解决所需要的资源问题,物理机器是构建应用的最小单元。
  • 2001年:vmware的虚拟技术使得构建应用的最小单元变成了一台虚拟机,可以通过在一台物理机器上运行多个VM,意味着使用者需要更少的硬件资源投入。
  • 2006年:在这一年,Amazon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通过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在IaaS获得成功,虽然构建应用的最小单元仍然是VM(被成为AMI:Amazon Machine Image),已经可以做到按小时来出租服务器。
  • 2009年:在这一年Heroku在PaaS(Platform-as-a-Service)获得成功,构建应用的最小单位被成为buildpack,在buildpack中应用满足12要素,部署新的版本在Heroku上已经非常简单,只需要执行git push heroku即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