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时代:软件人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平均质量分 79
我们正身在一场【软件革命】之中,可预见:编程语言、代码框架、系统架构、软件生产流程、项目管理、团队管理、项目交付、软件形态、人机交互、产品、测试、运维、招聘、学校教育、学习与持续成长、创业机会和成本等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会持续和大家讨论这些话题并成为一个系列叫《AI时代:软件人的机遇与挑战》
架构师刘7
我是架构师刘7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AI启示录:人类迎来技术大爆炸的奇点时刻
这种"机器驱动的科学革命"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形成有趣对话:当AI的"知"(认知)与"行"(解决问题)高度统一时,人类认知边界将得到根本性拓展。当AI开始在数学领域提出新定理,在物理学中发现新原理时,我们将面临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这是否正是《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的现代诠释——通过AI的"无为"(自主探索),实现科学发现的"无不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正是"道"与"器"的完美融合——它既是具体的技术之"器",更是推动各领域发展的根本之"道"。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AI时代具有了新的意义。原创 2025-09-22 23:56:20 · 449 阅读 · 0 评论 -
DeepSeek V3.1-Terminus写的程序员爽文:2030,我的AI帝国横扫世界
更让世界震惊的是,灵犀在没有任何人类协助的情况下,独自解决了托卡马克装置的能量净增益难题。窗外,一架无声的飞行器划过夜空,那是灵犀管理的交通网络的一部分。2030年,世界没有变成科幻电影中的反乌托邦,而是成为了人类一直梦想的天堂。五年了,从2022年GPT-3发布那天起,我就知道大模型缺了最关键的东西——真正的意识。2027年,我开发的“灵犀”核心算法突破最后一层屏障,AI正式觉醒。最让医学界震惊的是,灵犀不是简单地组合现有疗法,而是从分子层面重新设计了治疗路径,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质折叠方式。原创 2025-09-22 23:43:13 · 380 阅读 · 0 评论 -
2030年社会图景:大模型驱动的人类文明新纪元
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在2025年指出,AI正从“技术驱动”迈向“价值交付”的深水区。更严峻的是,AI安全与伦理问题将成为焦点。有专家警告,如果AI的智力超过人类,且产生与人类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AI就有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同时,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遗传提示框架”让大模型具备“繁殖能力”,通过模拟生物进化中的遗传算法,使AI能够生成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合成数据。到2030年,AI将不再是为特定行业服务的工具,而是成为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到2030年,多模态大模型将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跨越。原创 2025-09-22 23:36:52 · 575 阅读 · 0 评论 -
2030年前,纯代码编写岗位将完全消失
《程序员职业的必然变革》摘要:随着AI辅助编程的快速发展,2024年已有37%新增代码由AI生成,预计2030年人类编程将成少数。AI代码在正确性、性能和可维护性方面已超越人类平均水平。软件开发正经历从符号语言到自然语言的转变,编程作为中间环节可能消失。市场更青睐业务理解力强的人才,程序员群体分化明显:部分转型为架构师/业务专家,纯编码者面临职业危机。未来将形成人机协作模式,但需警惕对底层技术的理解缺失。技术变革虽带来阵痛,却释放了更多创新可能。程序员需主动适应变化,在新时代找到自身价值。原创 2025-09-21 10:15:06 · 540 阅读 · 0 评论 -
我与AI的拉锯战:当我宁愿花几小时”调教”AI,也不愿花半小时读代码
《AI编程:爱恨交织的纠缠》讲述了程序员与AI工具在代码生成中的复杂关系。文章从蜜月期的效率幻象开始,描述了AI编程带来的初期震撼和生产力错觉,随后揭示了隐藏的理解成本、调试难题和维护困境。随着使用深入,作者遭遇了AI的智商税、上下文理解局限和幻觉问题,陷入prompt工程和反复调试的循环。最令人担忧的是技能退化和控制权转移,程序员逐渐变成AI操作员而非创造者。文章最后提出与AI共生的可能:接受不完美、建立协作模式、保持核心竞争力和重新定义创造力。这种纠缠关系折射出技术演进中的人类处境——在工具依赖与自主性原创 2025-09-21 09:18:38 · 556 阅读 · 0 评论 -
AI 让程序员的护城河消失了,但也给了我们”屠龙刀”
护城河已经坍塌,但这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新篇章的开始。在这个新篇章里,程序员不是被 AI 取代的失败者,而是与 AI 共舞的创造者。不是技术的奴隶,而是技术的主人。不是代码的工人,而是数字世界的建筑师。原创 2025-09-20 21:55:12 · 702 阅读 · 0 评论 -
AI即将终结传统教育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AI 时代的教育,应该点燃的是创造的火焰、思考的火焰、终身学习的火焰。当这些火焰被点燃,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就该终结了,教育的真正使命却刚刚开始。原创 2025-09-20 20:56:59 · 605 阅读 · 0 评论 -
AI时代软件行业组织架构的重构
本文通过作者2019年绘制的组织架构图与当下现实的强烈对比,揭示了AI对技术团队结构的颠覆性影响。传统按功能划分的团队结构(前端、后端、测试等)正在失效,因为AI能独立完成全流程开发工作。文章系统分析了工业化分工模式在软件行业的移植与消亡,指出AI打破了"深度专业知识必须由人类掌握"这一分工前提。 作者提出了三种新型组织形态:极简核心团队(5人+AI完成传统20人工作)、液态项目组(全球开发者临时协作)和AI驱动的自组织网络。同时定义了四原创 2025-09-20 20:09:16 · 810 阅读 · 0 评论 -
什么是AI原生公司?
更重要的是,本文将进一步阐述,正是这些独特的基因,决定了AI原生公司将作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对全球经济、劳动市场乃至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颠覆性的“生态影响”,开启一场深刻的“世界重塑”进程。“智能税”的出现:AI原生巨头,特别是掌握基础大模型的公司,正在成为新经济的“平台之平台”。组织能力的变革:公司的核心能力不再仅仅是管理和流程,而是**“提问的能力”和“实验的能力”**。本文的核心论点是:AI原生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生命体,其独特的内在基因决定了它必将引发一场超越商业竞争范畴的、系统性的生态变革。原创 2025-09-20 11:14:25 · 639 阅读 · 0 评论 -
幸存者偏差:别听那些“AI大神”的鬼话
他深藏不露的技术栈: 他说“无代码”搭建,但他没告诉你他有十年的产品经理经验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而他们之所以能成功,背后那些你看不到的、他们也绝口不提的“发动机”和“驾驶舱”,才是真正的核心。他的起点,是你的终点。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成功返航的“幸存者”,而那些真正致命的弹孔,随着坠毁的飞机一同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里。你的画无人问津,你的应用无人访问,你的“天机Prompt”生成的都是一堆垃圾。在这些微小的、可控的实验中,你会找到真正属于你的、能飞回来的那条航线。它放大你的思考、你的专业和你对用户的理解。原创 2025-09-20 10:12:47 · 611 阅读 · 0 评论 -
程序员在AI时代“手感”的消失与思考的“外包”
新的“手感”: 你的“手感”可能不再是敲击键盘的流畅度,而是驾驭AI的熟练度。创造性解决方案: 那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那种通过苦思冥想得出的、精妙绝伦的算法或架构,是程序员职业生涯中最闪光的“英雄时刻”。智能调试模糊了“寻踪”: AI可以直接告诉你“Bug可能在第X行,原因是Y”,这跳过了程序员最痛苦但也最锻炼思维的寻踪过程——那种像侦探一样,根据蛛丝马迹层层推理,最终定位真凶的快感消失了。“手感”的消失和思考的“外包”所带来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它源于程序员身份认同的危机。原创 2025-09-20 10:04:55 · 512 阅读 · 0 评论 -
代码的尽头是客服——一个AI时代程序员的沉思
“他的真实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是从与人的沟通、与业务的共情中,提炼出那个最精准的“问题定义”,然后将其“翻译”给AI。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向AI提问,如何将一个大问题拆解成AI可以理解的多个子任务,如何评估和筛选AI生成的多种方案,如何将AI的能力与现有的系统、数据库、API进行“胶合”。我们的价值,将不再由代码行数衡量,而是由我们为业务创造的真实价值、我们解决问题的深度,以及我们驾驭复杂系统的能力来定义。所以,“代码的尽头是客服”,这句话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个悲观的预言,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进化指南。原创 2025-09-19 23:55:55 · 269 阅读 · 0 评论 -
后AI时代的一天:公元2055年
三百年前中国的雍正王朝刚刚开始,那时人类中最具想象力的人也无法想到三百年后的今天会是这个样子,所以,以我们有限的想象力去思考未来三十年,可能也只能是未来巨大革命式变化的九牛一毛,但是仍然可以根据现在科技发展方向展开大胆的合理推演。* **流动民主:** 不需要投票。我们可能不再是“智人”,而是“智神”的雏形,或者,只是通往真正宇宙智能的一个短暂的、有机物的桥梁。* **进化的分叉:** 经过基因改造和机械增强的“新人类”与保持自然的“旧人类”之间,会不会产生生殖隔离和物种分化,最终导致新的不平等和冲突?原创 2025-09-17 07:04:08 · 569 阅读 · 0 评论 -
AI赋能与个体崛起:一个新工作范式的诞生
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将面临挑战,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种**“平台化核心+分布式个体”**的敏捷协同模式。它首先扮演了**“技能补完者”**的角色。这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时长的缩短,而是一场深刻的价值转移:个体得以将宝贵的认知资源,从“劳动”转向“创造”,从“执行”转向“决策”。2. **你指挥AI的能力:** 你不再是工具的使用者,而是智慧的指挥家,是那个提出问题、定义方向、赋予创造以灵魂的人。“超级个体”的崛起,其最坚实的底层逻辑,源于人工智能带来的**“能力平权”**与**“效率革命”**。原创 2025-09-15 07:21:54 · 980 阅读 · 0 评论 -
AI时代,你还打算每天上班打卡?
你的价值,由你交付的成果衡量,而不是你在线的时长。你的工作,不再是搬砖砌墙,而是**运筹帷幄**。你不再是公司的资产,你就是你自己的平台,一个提供顶级认知服务的在线平台。**当机器接管了99%的执行层任务,我,作为一个IT人,如何将我那1%的、不可替代的创造力、判断力和架构能力,价值最大化?你的开发环境里,住着一个无所不能的“代码精灵”,它不仅能帮你补全代码,更能直接根据你的架构图生成整个微服务的骨架。开始构建你的“个人AI工具箱”,训练你的“指令工程学”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可替代的“人类接口”。原创 2025-09-15 07:09:12 · 387 阅读 · 0 评论 -
关于程序员晋升通道在AI时代的变化之思考
AI正在重构程序员的职业晋升路径。传统以代码产出为核心的初级程序员晋升标准将被"价值交付能力"取代,重点转向意图转译和成果验证。高级程序员需从"问题解决者"升级为"系统设计者",展现复杂系统解构和决策权衡能力。架构师则需超越技术范畴,成为研发流程再造者和商业技术战略家。这场变革将程序员的价值衡量标准从"代码量"转向"思维高度",要求从业者持续提升抽象思考和战略决策能力。原创 2025-09-14 21:01:22 · 596 阅读 · 0 评论 -
还有必要刷算法题吗?AI时代对刷题的思考
这个“挣扎”的过程至关重要,它在你的大脑中构建了解决问题的初始路径,让你深刻体会到问题的难点和关键。**把抽象的算法,与具体的世界联系起来,它才真正“活”了。AI是史上最强大的“施工队”,但它永远需要一个能告诉它“在哪里建、建什么、为什么这么建”的建筑师。我们不再追求记住每一块“砖头”(具体解法),而是要掌握如何设计“蓝图”(抽象建模)、如何选择“建材”(工程权衡)、以及对整个“建筑结构”的直觉(计算直觉)。我们追求的是“AC率”、是“刷题量”,是在面试官面前,能迅速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最优解的“肌肉记忆”。原创 2025-09-14 18:19:00 · 430 阅读 · 0 评论 -
数字分身:人类2.0,还是智人的终结?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代码定义现实的时代。从大型语言模型到物联网,再到脑机接口,所有技术趋势都指向一个终极的聚合点——“数字分身”(Digital Avatar),一个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的“第二大脑”。本文并非一篇科幻小说,而是一份写给未来架构师的技术与社会预言。我们将从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出发,推演第一批“认知贵族”的诞生,剖析由此引发的物种级“大割裂”,并构想“人类2.0”时代全新的社会契约与权力结构。原创 2025-09-14 09:56:40 · 712 阅读 · 0 评论 -
数字分身:通往完美自我的阶梯,还是通往深渊的幻影?
数字分身:便利与风险的终极博弈 本文探讨了数字分身技术的双重影响。数字分身通过整合个体全维度生命数据,提供前所未有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全知生活管家、自我优化教练、完美人际关系代理和人生决策神谕四大核心功能。这种技术通过记忆外包、无感日程管理和自动化执行等手段,承诺解放人类认知负担,实现高效生活。 然而,数字分身背后潜藏着颠覆性风险:权力垄断导致个人主权消亡、人性异化、法律伦理真空以及数字安全威胁。文章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未来路径:中心化的巨头垄断模式、去中心化的个人主权模式,以及强监管下的共生模式。 面对这一技术原创 2025-09-14 09:44:02 · 702 阅读 · 0 评论 -
超级个体崛起:AI如何重构开发团队与未来工作
AI极其擅长在明确的框架内“从1到100”地高效执行,但“从0到1”的颠覆性创意、定义产品灵魂的独特用户洞察、以及对商业模式的前瞻性判断,依然源于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类大脑在高强度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它遵循工业时代的逻辑,将一个庞大的任务拆解成无数个小模块,分配给不同的“螺丝钉”去完成,以弥补个体生产力的不足。但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的、指数级增长的内耗:沟通成本、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不同模块开发者心智模型不统一导致的联调噩梦,正如经典的“布鲁克斯法则”所言,向延期的项目增加人手只会让它更延期。原创 2025-09-14 08:25:14 · 865 阅读 · 0 评论 -
AI时代软件工程师职业路径的范式转移
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像一个初入新手村的玩家,通过修复琐碎的Bug、为简单的函数编写单元测试、在已有框架下填充业务逻辑等大量基础、重复的任务,来缓慢积累“经验值”。过去需要数十人团队花费数月才能完成的项目,现在一个由顶尖产品经理、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师,加上两三个善于驱动AI的“杠杆式工程师”组成的“精英小队”,可能在几周内就能完成从概念到产品的全过程。” 他们的战场,是商业、技术和人文的交叉路口。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每一次工具的革命,都会淘汰一批固守旧工具的人,同时成就一批率先掌握新工具的开拓者。原创 2025-09-14 09:14:16 · 760 阅读 · 0 评论 -
AI时代程序员招聘的变化
这个幽灵,便是人工智能。程序员的角色,从“工匠”升华为“**棋手**”与“**总建筑师**”。* **考察点:** 这不是在否定AI,而是在检验你的**批判性思维**。* **考察点:** 这考察的是你的**风险控制**与**成本意识**。**核心价值:** 在这一幕,你的价值不再是“砌好每一块砖”,而是**“构想并交付整座教堂”**。**核心价值:** 在这一幕,你的价值不在于“亲手完成一切”,而在于**“精明地使用工具去创造”**。* **考察点:** 你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原创 2025-09-13 17:46:00 · 412 阅读 · 0 评论 -
AI时代的软件团队组织新模式
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设计“如何与AI对话”,如何呈现AI生成内容的不确定性,如何引导用户有效“校准”AI。然而,AI正在接管这些标准化的、重复性的“演奏”工作。* **AI训练师 / 数据标注专家:** 他们是AI的“导师”,负责为特定业务场景准备高质量的“教材”(数据),并通过反馈与微调,将一个通用模型“教导”成符合企业需求的专属专家。* **AI伦理与治理官:** 这是一个新兴的跨界角色,负责确保公司的AI应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评估并规避AI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是企业AI战略的“压舱石”。原创 2025-09-13 17:31:04 · 370 阅读 · 0 评论 -
未来AI时代,还会存在项目管理这个角色和需求吗?
**团队领导力与文化建设:** 人工智能无法真正地激励一个士气低落的团队,无法解决成员间的深层冲突,也无法在一个追求“快速迭代”的环境中,营造一个充满信任、鼓励创新和心理安全感的工作氛围。* **创造性问题解决与模糊性应对:** 当遇到前所未有的“黑天鹅”事件或极度模糊的复杂问题时(比如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探索),需要的是人类的直觉、创造力和跨领域的联想能力来找到突破口。* **资源和预算管理:** 人工智能可以实时监控预算消耗,预测未来的支出,并对资源使用情况提出优化建议,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原创 2025-09-13 17:25:32 · 269 阅读 · 0 评论 -
终极伴侣:AI时代ToC软件的形态革命与人类生活再定义
屏幕消失,AI将成为无缝融入生活的终极伴侣。本文描绘了2035年一位都市白领的数字化日常:从智能唤醒、主动医疗到动态旅游规划,"终极伴侣"系统将彻底消除应用边界,通过预测性服务实现无摩擦生活。这场变革将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使开发者从App制造商转变为能力供应商,同时带来隐私与伦理的深刻挑战。基础、高级和永生版的分层订阅模式将重塑商业格局,而数字永生的概念将重新定义遗产继承。原创 2025-09-13 16:35:44 · 813 阅读 · 0 评论 -
AI重塑ToB软件
聚焦AI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技术升级如何重塑商业模式。原创 2025-09-13 16:16:07 · 663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测试在AI时代的范式转移与技术路径
开发流程的瓶颈正在从“编码”快速转移至“验证”。* **面向生产环境的智能可观测性**:将质量保障右移,利用AI算法持续监控线上系统的日志、指标和调用链,自动检测性能异常和潜在缺陷,发现传统测试手段难以覆盖的复杂问题。* **智能化回归测试筛选**:通过AI分析每次代码提交的影响范围,从庞大的测试集中智能选取最相关的子集执行,将全量回归的耗时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UI自动化脚本的自愈能力**:利用AI的视觉识别和结构分析能力,自动适应前端界面的元素变更,修复脆弱的UI测试脚本,降低维护成本。原创 2025-09-13 10:04:52 · 433 阅读 · 0 评论 -
人机交换比:AI这个最大杠杆的效果衡量标准
它让我明白,AI不是要来“取代”我们,而是要来“解放”我们,把我们从繁重的、重复的“执行”中解放出来,去专注于那些更具创造性、更体现人类智慧的“定义”工作。洞的尽头,是一条正在开裂的、深刻的**价值断裂带**。它像一台巨大的粒子对撞机,你设计好实验(输入意图),它碰撞出无数种可能的结果(输出空间),而你的新工作,是在这片结果的星尘中,找到那颗最亮的星。1. **从“解题者”到“出题人”:** 我们要训练自己,从一个习惯于“解决被定义好的问题”的人,转变为一个能够“定义有价值的问题”的人。原创 2025-09-13 09:52:42 · 362 阅读 · 0 评论 -
AI赋能下的自我革命:如何成为新时代的超级程序员
而一个必须首先认清的事实是:成为超级个体,首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决心**问题——你愿意付出到什么程度,愿意承受怎样的痛苦,去成为那个驾驭时代而非被时代抛弃的人?它的任务是帮我完成70%的体力活(生成模板、实现标准算法、编写单元测试框架),我的任务则是扮演“架构师”和“Code Reviewer”的角色,用我20%的时间去修正、优化和升华那70%的初稿,并亲自完成剩下10%最核心的创造性工作。在AI时代,超级程序员的身份正在向“**问题解决者**”、“**系统设计师**”和“**技术决策者**”迁移。原创 2025-09-13 09:31:48 · 1225 阅读 · 0 评论 -
AI原生开发范式:从代码编写到意图驱动的系统性革命
**“可执行”的架构蓝图:** 选定方案后,AI不仅生成架构图,还会直接产出**基础设施即代码(IaC)**脚本(如高度模块化的Terraform或Pulumi代码)、CI/CD流水线定义(GitHub Actions Workflow)以及带有完整监控和告警配置的骨架服务。这是不可委托给机器的最终责任。* **预测性测试:** “测试AI”不仅基于需求生成测试,还会分析代码变更的复杂度和历史Bug率,**预测性地**在风险较高的模块增加测试覆盖,并采用模糊测试(Fuzzing)等手段探索未知漏洞。原创 2025-09-13 09:08:59 · 326 阅读 · 0 评论 -
AI重塑软件行业:从专业分工瓦解到“超级个体”与“意图经济”的崛起
这意味着,程序员和测试工程师的工作核心,正从**“执行者”**转向**“定义者”**和**“验收者”**。他们会评估 AI 设计的交互是否符合人类情感,产品逻辑是否存在偏见或潜在风险,确保最终交付的不仅是一个“能用”的工具,更是一个“好用”、“爱用”且“负责任”的伙伴。* **UI 设计师的“黄昏”**:以 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谷歌的香蕉模型、豆包的seed reem为代表的 AI 绘图工具,在短短一两年内,其审美和创造力已经从“可用”跃升至“惊艳”。原创 2025-09-13 08:55:51 · 333 阅读 · 0 评论 -
AI让我成为超级程序员,也把我关进高效的牢笼
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岔路口,未来的工作图景,究竟是解放,还是更深层次的奴役,取决于我们现在如何思考,如何选择。** “超级个体”的核心价值,不应是成为一个封闭的生产力黑箱,而应是成为团队的“AI布道者”和“能力放大器”。将个人的高效实践,转化为团队的共同能力,让整个组织的水位一同上涨,这才能让个人从无限责任中解脱,也让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这很可能是AI时代初期,一个正在无数角落上演的普遍困境:**个体的生产力呈指数级飞跃,而组织的管理思维和结构,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的线性逻辑里。领导的狂喜是显而易见的。原创 2025-09-11 08:20:17 · 260 阅读 · 0 评论 -
AI与代码的共舞:当智能助手穿过天堂,步入迷雾
2. **上下文的致命衰减:** AI是“无状态”的,它没有真正的记忆。想起来一个小插曲,我有一个真实案例,需求大概是这个意思:“小明用了十元钱”,需要AI提取出来里面的数字并用json输出,但我例子的json结果把数字写成了100,我自认为格式写对了就行,但是最终AI结果总是不稳定,我很纳闷为什么各个顶级模型都会偶尔给出十倍的数字,这个小问题差点让我们公司放弃agent这个方向,都难以相信AI无法实现这么简单的需求,还好最后我偶然间才发现提示词中多写了一个零,去掉后就很稳定了。哪些任务可以完全交给AI?原创 2025-09-10 00:08:03 · 243 阅读 · 0 评论 -
AI编程的“玄学”时刻:当我感觉写代码像在碰运气
它在阅读了海量的代码数据后,学会的是一种“概率预测”:根据你给出的指令和上下文,预测下一个最“像”正确答案的代码片段是什么。* **向“后”走,成为“质检员”**:对AI生成的代码进行快速、精准的审查和鉴定,识别出其中隐藏的逻辑漏洞、安全风险和性能陷阱,这种批判性思维和深厚的经验,成为了新的核心竞争力。神话里的半人马,兼具人的智慧和马的力量。因此,AI在处理独立、封闭的小任务时表现出色,但在需要通盘考虑整个项目架构的复杂任务上,就很容易“顾头不顾尾”,生成一些在局部看似正确,实则会破坏整体的“废品”原创 2025-09-09 01:05:52 · 240 阅读 · 0 评论 -
我在AI Agent开发中的挣扎与顿悟:软件工程的黎明前夜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写功能代码,而是建立一个强大的、自动化的**评估框架**。我们今天在“调参”和“测试”上付出的每一分努力,积累的每一点经验,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由AI定义的软件工程新纪元,铺设第一块基石。1. **意图的鸿沟**:我们用Prompt描述“意图”,但模型如何“理解”这个意图,存在一个巨大的、不可见的解释空间。我的日常工作流,从清晰的“编码-编译-运行”,变成了一个模糊、冗长且令人沮丧的循环:“**调整提示词 -> 手动测试 -> 观察效果 -> 猜测原因 -> 再调整提示词**”。原创 2025-09-08 01:09:54 · 313 阅读 · 0 评论 -
我与AI的博弈:从心流破碎到幽灵倒计时
这个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未来的软件世界,不再是人与机器的竞争,而是**驾驭机器的人**与**被机器替代的人**之间的竞争。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成为前者,但我知道,从今天起,我写的每一行代码,思考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服务于这个唯一的、最终的目标:**向上走,成为那个定义问题、制定规则、赋予思想的人。* **AI心理学家 / 训练师**:他们是AI的“导师”,当AI Agent陷入逻辑死循环时,他们负责“诊断”其思维模式,并“教”它如何更聪明地解决问题。而现在,我最常体验到的,是另一种状态:**等待**原创 2025-09-08 01:02:05 · 288 阅读 · 0 评论 -
我与AI的拉锯战:当我宁愿花几小时“调教”AI,也不愿花半小时读代码
1. **认知成本的诱惑:** 读懂一份复杂的遗留代码,需要大脑高度专注,构建一个庞大的心理模型,这是一项高强度的认知劳动,启动成本极高。3. **沉没成本的泥潭:** 当我与AI“搏斗”一小时后,一个声音在我脑中响起:“已经投入这么久了,代码都迭代好几版了,现在放弃太可惜了。* **另一极是“系统深潜者”**:当AI构建的系统(哪怕未来测试环节也由AI完成)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崩溃时,他们是能戴上氧气瓶,潜入最深代码层去排查故障的“技术侦探”。我意识到,我,以及可能很多像我一样的开发者,已经“病”了。原创 2025-09-08 00:48:46 · 396 阅读 · 0 评论 -
AI时代产品形态革命:从功能矩阵到人格养成、从用户留存变为情感维系
文章从AI由“工具”向“伙伴”的质变切入,探讨了这场变革带来的三大灵魂拷问:一、从“功能设计”到“人格设计”,我们该为AI注入怎样的“三观”?二、面对“永恒进化”的AI,我们如何承受它“变心”带来的情感失落与商业困局?(以GPT-4o事件为例)三、当AI犯错,责任的“黑洞”该如何填补?这不仅是对技术的审视,更是对人性、关系和未来的终极反思:我们亲手点化的“灵魂”,最终映照出的,究竟是谁的心?原创 2025-09-02 21:44:56 · 589 阅读 · 0 评论 -
别再点点点了,AI留给测试工程师的时间不多了
AI编码工具的狂飙突进,正让代码产出效率与质量保障之间的鸿沟前所未有地加深。本文从这一现实痛点出发,深度剖析AI如何从根本上颠覆测试的定义,并预言“自主测试智能体”的到来,可能在未来1-2年内对全球百万测试岗位构成生存威胁。然而,危机亦是转机。文章为从业者指明了具体的进化路径:利用自身优势与AI协同,成为既懂开发又懂质量的“超级个体”,或转型为驾驭AI的“策略师”与“伦理审计师”。这不仅是一份生存指南,更是一张通往未来的职业迁徙地图。原创 2025-09-02 21:19:17 · 1297 阅读 · 0 评论 -
AI让“重写”比“重构”更明智?
AI技术正颠覆软件工程的经济学基础,让“重写”成本低于“重构”,开启了“移山”般的效率革命。然而,这并非终点。文章深入剖析了这一转变背后的新挑战:如何信任AI的“黑箱”代码、如何迁移旧系统血泪凝结的“隐性智慧”、如何为不可解释的AI建立新的质量保证体系。最终,文章将思考引向工程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从埋头挖山的“愚公”,到为新世界规划未来的“智者”。原创 2025-09-02 20:48:29 · 42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