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日志打印规范logger

一个在生产环境里运行的程序如果没有日志是很让维护者提心吊胆的,有太多杂乱又无意义的日志也是令人伤神。程序出现问题时候,从日志里如果发现不了问题可能的原因是很令人受挫的。一般来说日志分为两种:业务日志和异常日志,使用日志我们希望能达到以下目标:

  1. 对程序运行情况的记录和监控;

  2. 在必要时可详细了解程序内部的运行状态;

  3.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尽量小;

最佳实战

定义日志变量

日志变量往往不变,最好定义成final static。

日志分级

日志框架一般会提供以下日志级别,缺省打开info级别,也就是debug,trace级别的日志在生产环境不会输出,在开发和测试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日志配置文件打开debug级别。

  1. error - 其他错误运行期错误;

  2. warn - 警告信息,如程序调用了一个即将作废的接口,接口的不当使用,运行状态不是期望的但仍可继续处理等;

  3. info - 有意义的事件信息,如程序启动,关闭事件,收到请求事件等;

  4. debug - 调试信息,可记录详细的业务处理到哪一步了,以及当前的变量状态;

  5. trace - 更详细的跟踪信息;

在程序里要合理使用日志分级:

基本的Logger编码规范

  1. 在一个对象中通常只使用一个Logger对象,Logger应该是static final的,只有在少数需要在构造函数中传递logger的情况下才使用private final。

  2. 输出Exception的全部Throwable信息,因为logger.error(msg)和logger.error(msg,e.getMessage())这样的日志输出方法会丢失掉最重要的StackTrace信息。

  3. 不允许记录日志后又抛出异常,因为这样会多次记录日志,只允许记录一次日志。

  4. 不允许出现System print(包括System.out.println和System.error.println)语句。

  5. 不允许出现printStackTrace。

  6. 日志性能的考虑,如果代码为核心代码,执行频率非常高,则输出日志建议增加判断,尤其是低级别的输出<debug、info、warn>。debug日志太多后可能会影响性能,有一种改进方法是:

  7. 有意义的日志,通常情况下在程序日志里记录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状态数据:程序启动,退出的时间点;程序运行消耗时间;耗时程序的执行进度;重要变量的状态变化。初次之外,在公共的日志里规避打印程序的调试或者提示信息。

  8. 每个日志打印设置起始关键信息和数据,便于快速检索。

log.info("loginOutBehaviorUpload appId = {}, bizId = {}, behaviorList = {}, success = {}, response body = {}", appId, bizId, behaviorList, response.isSuccessful(), body);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